立足生物学教材渗透创新理念教育

2016-05-14 16:53殷刘全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表皮课题教材

殷刘全

21世纪创新一词在教育界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首先应该是创新型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创新之路?本人执教初中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初中生有强烈好奇心、求知欲,能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但又缺少生活经验的特点.我尝试着立足教材,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诱发、创新技能的传授、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形成,渗透于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从以下三个“结合”入手.

一、教材知识与自主创新学习结合

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产生于由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组成的精神境界,是高度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

初中学生如雨后春笋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每天对食物的需求总量往往会超过成人.既要吃得合理而有营养,又要不使营养在体内堆积过剩成为肥胖的隐患,是每个学生与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初中一年级有一节《饮食与营养》.教师简单介绍完课本的主要知识点后,问:“你认为自己每日的饮食是否科学?有何更好的改进方法?”学生在教师创设出的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情境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了热烈讨论,酝酿出探究的基本方向.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类、概括、提炼,形成了如下一些小课题:(1)中学生早餐情况令人忧;(2)饮料对中学生健康的影响;(3)中学生该吃怎样的“零食”;(4)有关食品安全资料收集与分析;(5)影响中学生生长的不良饮食习惯调查;(6)解除农药对食物污染的家庭简易方法集锦.

这些小课题是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学习教材自己拟定的,对学生来说是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与意义.由于小课题源于生活,并不是抽象不可见的,因此学生去创新、去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他们为自己的小课题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配套调查方案:(1)小组讨论共同设计问卷调查;(2)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分发问卷,回收问卷;(3)小组分工合作,统计及整理数据.

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发现了学习的快乐.变“要我学”到“我要学”,并为家长们设计了一天的合理食谱.以预备(2)班吕××同学为例:

表1早餐豆浆(100 g)自煮蛋(50 g)菜馒头(100 g)午餐米饭(100 g)红烧肉(80 g)河虾(100 g)

芹菜豆腐丝(200 g)酸辣汤(80 g)苹果(80 g)晚餐煮面条(100 g)清蒸带鱼(100 g)拌黄瓜(100 g)

青菜蛋汤(100 g)学生的建议受到家长们的肯定与接纳.学生初尝到成功的喜悦,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便一发而不可收.

实践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找到可探究的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动作用,着重培养学生从课本中找寻可探究课题的能力,便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

二、实验教学与创新技能训练结合

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成果物化能力.本人充分利用课本上已有的实验为切入口,营造创新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性观察与分析,从中发现相关的新的实验方向,开展创新实验技能训练,从而产生小课题并进一步寻求解决之道.

如教学实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所用材料为洋葱表皮.课本原意是让学生学会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技巧,并进行观察.有调皮学生不用洋葱表皮,却拿出了吃剩的葡萄表皮作为观察对象.对此我并未指责其违反了正常课堂教学,而是“趁机”提问:“你认为还有什么也可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此时正逢秋季,市场上有各类瓜果、蔬菜.于是学生在下一课时,带来了许多材料,番茄、柿子、苹果、葡萄、柚子、西瓜、哈密瓜等应有尽有.教师只告诉他们须注意选取材料的部位为各自的表皮.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材料在我们现有的实验条件下都可轻而易举地观察到表皮细胞.合适的实验对象是那些表皮易分离且软而薄的材料.之后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所有材料表皮细胞虽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性是都有紧密排列的结构.学生探究性的观察与总结,既训练了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为教师顺利开展下一章节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教师对教学内容看似不经意的实验设计,却能使学生从实验现象发现教材中可探究的问题,找到新的实验材料,加强实验技能训练.一个能引导学生走创新之路的创新型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种种反馈信息以及他们的闪光点,控制与引导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节奏.据此,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保持学生创新的兴趣,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师与学生的头脑.做到“教学相长”,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非智力品质与创新情感培养结合

现代中学生对环保、污染这些词汇已耳熟能详.七年级的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有关的知识点.教师从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出发,由点至面地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适当拓宽加深,就能做到“渗于其中,解于其中.”

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叙述一则新闻.有媒体报道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极其恶劣地把一些自己国家产生的有害废弃物通过非法渠道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也曾是受害国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生动地介绍完后,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环保意识受到激发.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思所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不平与激动之余,想到要探究一下各种常见生活垃圾的污染及危害.学生从图书馆、英特尔网、家里收集各种资料,拟定了多个小课题,并着重针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水匮乏.引导学生设计出一些改良性建议,来避免或减轻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危害.

学生建议二则.

(1)利用雨水资源: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对远离江河湖海的内陆和沙漠地区来说尤为珍贵.它可以成为当居民一种可用的水源.于是,我们设想在城市与农村的屋顶上装雨水集流器,用水仓、存储罐收集雨水.雨水集流器还可构成城市的一种特色建筑风光.当下雨时它们似雨篷样打开,收集雨水,之后则通过一定的净水装置进行过滤及处理,再经过管道汇集到生活小区中供居民使用.(初一蒋××等)

(2)饮水器蓄水盒的改进: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台饮水器,每次同学饮水时会有不少纯净水白白地流掉,不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弄湿了地面.如果将饮水器下方的蓄水盒做得大一点,加上过滤网,就可将流掉的水收集起来,用于打扫卫生或教学中的实验用水等.(预备班缪××等)

学生的这些改进性措施虽然并不易于实施.但应该看到其创新潜能最大程度地被开发出来了,他们开始把学习当作一种情趣,创新情感、创新人格得到了培养.

成功的小课题对整个创新性学习有事半功倍之效.既然初中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局限,虽能发现一些问题.却不能将其转化为可研究的课题,我们何不立足于教材,在教材中发现可探究课题,把创新性学习渗透于每一堂生物课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思维能力,为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表皮课题教材
教材精读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水果
Baby girl’s rare skin condition makes hugging impossible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建筑表皮设计之我见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