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江 仵阳 赵福元
摘 要:本区域矿产以金、铜、铁为主,次为钨、钼等,区域上,矿床的分布,严格受岩性及构造控制。由于受多期多种成矿地质要素,包括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热液活动的叠加,形成有变质岩带、中酸性侵入岩带、韧性剪切变形带及与之有密切成生联系的铁、铜、金及多金属成矿带或矿化集中分布区,它们控制着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已发现矿床和矿(化)点达多处。文章介绍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区的勘查应用效果,在简述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阐述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数据反演,并利用地质、物探资料,指导钻孔定位,经钻孔施工,找矿效果明显。
关键词:金矿;时间域;激电中梯;三极激电测深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太古-早元古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阿拉善右旗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阿拉善地层区潮水地层分区。区内多数地层因断裂发育和多期次岩浆侵入而造成顶底不全和内部关系紊乱。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北大山岩群(Pt1B),其次为新近系苦泉组(N2k)及第四系(Q)。勘查区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线主要有东西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及南北向四组断裂。
勘查区内侵入岩发育广泛,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酸性侵入岩体、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体、古元古代超基性岩及各类脉岩。石炭纪侵入岩为闪长岩。二叠纪以云英闪长岩为主,分布面积较广。勘查区区域发育为数众多的中性岩脉、伟晶岩脉、酸性岩脉。中性脉岩有细粒闪长岩脉、二长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等;酸性脉岩主要见有钾长花岗岩脉、花岗细晶岩脉及石英脉等。
2 激电异常解释
2.1 激电异常的平面特征
图1为勘查区激电中梯扫面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测区视极化率一般在2.0%~2.5%之间,最高值达到3.37%,该异常呈中、高阻-高极化特性,地表出露为下元古界北大山群地层,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异常区宽度约为1200m。该异常闭合,结合地质资料显示,该处异常地表出露基本为片岩、片麻岩为主,异常区东部出露面积较大的黑云母花岗岩,在异常区中部地表可见断裂,结合地质资料及与已知矿点的对应,认为本异常区为成矿有利区域,推断异常区可能与侵入岩体和一些黄铁矿化(体)有关。
2.2 激电异常剖面特征
在完成了激电中梯扫面的前提下,结合工作成果和地质资料推断出有利的找矿靶区,在异常区激电测深剖面线(如图1示)。
激电测深工作选用三极装置(见图1),该装置可以获得较大的信号强度,工作中供电极距AB距离为3000m,测量极距MN为40m。工作中我们通过移动A极来改变AO的距离从而可以探测不同深度的地质体。激电测深数据是将计算过的数据经过带地形校正的RES2DINV软件进行反演,我们通过数据转换程序数据格式转换为反演软件所识别的格式后再进行二维反演;二维反演方法采用带地形的高斯-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所得主要参数为电阻率ρ与极化率η。
剖面共计完成激电测深点50个,共长1540m,由图3中所示;在该条剖面线的共有三处极化率值较高的异常区域。测线410点对应的异常区均较完整,以此点为中心的异常区极化率最高值为3.6%,异常宽度约120m,顶部埋深约150m,是一处高阻-高极化的异常区,该异常在电阻率反演图中对应为一倾向东倾的高阻“通道”,下部延伸未见闭合,电阻率值在1000~1200Ω·m,在该高阻“通道”左侧出现了电阻率值较低的低阻带,右侧也出现低阻带推测为破碎带。
测线偏东有两处激电异常区,极化率分别达到4.4%和4.0%,该两处异常对应的电阻率值均为高阻,电阻率值在1000Ω·m左右;在432点为中心的异常区地表出现一条电阻率值较低的低阻层,与异常区接壤,该低阻区对应的极化率值在2.2%~2.8%,电阻率值最低仅为100Ω·m左右。结合地质资料了解本工作区断裂破碎带是本区明显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体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对于该接触带上所出现的极化率高值推断为矿(化)体所引起。
3 结束语
此次工作激电中梯扫面视极化率结果在测区内圈定激电异常区,为激电测深提供了明确的靶区。激电测深结果在剖面上较好地反映了激电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异常特征与激电中梯成果对应良好,综合地质情况判断其为成矿有利部位,指导钻孔验证见高品位金矿化。
参考文献
[1]傅良魁.激发极化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2]魏华平,胥珍.三极测深的研究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3(34):302-304.
[3]赖庆松,韦光美.浅谈不同供电方向对三极装置激电测深的影响[J].地球,2013(10).
[4]罗评委,王昌国.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某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13(4):21-25.
[5]李春成,朱春生,郑晓惠,等.激发极化法在大架金矿床中的应用效果[J].黄金,2006,27(1):10-13.
作者简介:顾江(1989-),男,宁夏银川人,助理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现在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从事物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