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幼儿期是人一生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张纯洁的白纸上面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呢?幼儿教育不仅承载着向幼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责任。还要肩负着幼儿情感、习惯培养的重任,它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石,这时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因此。喜闻乐见的游戏倍受幼儿青睐。那么。如何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呢?我想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寓理于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中
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幼儿期通过游戏这一活动过程,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游戏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生长点”。平时,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游戏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于情于理、润物无声。首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要找准发力“支点”,调节好幼儿的心理状态,营造好和谐的氛围。如:在带孩子做“捉老鼠”时,我和幼儿手拉手站成一个大圆圈围成一个“老鼠笼”,让部分幼儿站在大圆圈里扮演“老鼠”。扮演“老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扮演“老鼠”的幼儿则在“老鼠笼”四周钻进钻出。当念到“咔嚓一声”时,扮演“老鼠笼”的幼儿立即放下手,同时蹲下,在“老鼠笼”内的“老鼠”算被捉住,被捉住的幼儿表演节目。这样,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既能提高幼儿钻、跑及躲闪的技能,又能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幼儿互助合作的意识。其次,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加深理解。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记得我们大二班有一个叫凡凡的小朋友,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和他讲道理又似懂非懂,于是我设计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他在游戏中扮演警察。游戏过后,他不好意思地走到我跟前和我说:“老师,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小偷,警察会抓我的,我不要当小偷,我要当警察。”我摸着他的头,笑着说:“凡凡是个好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一定是个好警察。”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耳濡目染,充分认识了自我,树立了正确的行为意识。再次,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孩子年龄小,在游戏活动中,我们不断把正确的良好行为习惯灌输给孩子,这样,孩子在长期的教育引导下,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如,在表演角色游戏中,让懒惰、自私的幼儿优先选择扮演雷锋,为大家做好事:让调皮、好动的幼儿优先选择扮演解放军,站岗、值班;让沉默内向的幼儿优先选择播音员,向大家做宣传;让浮躁无礼的幼儿优先选择扮演公关人员,有礼貌地与大家交往,孩子们为真实地扮演角色、履行角色职责而认真体会、再现、模仿、练习,从而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寓日常行为训练于游戏活动中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我们教师在日常行为中,通过游戏这一平台,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让幼儿在教师引领中受到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鼓励,激发孩子努力参与到活动中。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大部分幼儿在家里是大人喂,自己不会吃饭。针对此种情况,我设计了“娃娃家”区角游戏,让会吃饭的孩子当“爸爸妈妈”喂宝宝吃饭,不会吃饭的幼儿想当“爸爸妈妈”,于是急切地想学会吃饭,当孩子有所进步时,及时予以鼓励,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
其次,让幼儿在反复训练中得到提升。生活就是孩子成长的舞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渗透在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游戏活动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于是我们开展了“小小管理员”的游戏,让不能遵守纪律的小朋友在每次游戏中轮流做管理员,时间一长,不用老师教育,孩子们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再次,让幼儿在游戏中情感得到内化。在模拟小社会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的扮演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我设计了“爱心小医院”“欢乐大舞台”“喜羊羊照相馆”等游戏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我也通过游戏进一步发现孩子的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幼儿得到理解,让幼儿沐浴温情的雨露。
四、寓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于亲子活动中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他们的影响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首先,让幼儿在父母的爱中感化。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体会到爱的温暖,最近我班开展了“爸爸妈妈辛苦了”系列亲子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家长亲眼看见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进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包括热情、主动地招待客人,乐于与周围人共同交往,我班能充分发掘家长资源,开展了“两人三足行”“猜猜他(她)是谁”等活动,邀请家长融入幼儿园的活动中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增强了幼儿的游戏意识,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再次,让幼儿在家长的赞誉中体验成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对于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比如在一次亲子表演游戏中,陆烨宇小朋友当主人,爸爸当客人,爸爸一进门,扮演主人的陆烨宇就热情地招呼“客人”说:“你好,请进!”待客人坐好后,又端上“饮料”请客人喝。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生活情节逼真。游戏后爸爸对他说:“你做得很好,对客人热情,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还主动拿饮料招呼客人,是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他很高兴,更加自信了。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做到持之以恒、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需要家园形成育人合力,为孩子习惯培养构造“一方池塘”,让“良好习惯”这潺潺溪流,汇聚在一起,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