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学明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值得教育关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育融入了更多的德育教学外延,因此在教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上有着自己的优势,本文从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语文合作教学方式应用,德育教育的强化等方面提出了运用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语文;留守儿童;习惯;合作;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然而留守儿童的比例却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突出,需要农村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初中语文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上的
作用。
二、构建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奠定关注留守儿童的基础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惰性,他们上课听课不是很积极,课下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很有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关心留守儿童作为关键的就是构建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成为实现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从而进一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良好习惯的措施很多:首先需要整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对其不断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就进一步提升。目前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更多,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开展因材施教。案例式教学,因为语文课文中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拓展一些留守儿童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苏科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海燕》是高尔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对高尔基童年故事的介绍,高尔基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也是从平民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这是对我们农村的留守儿童有着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只要付出努力,我们不一定成功,但是不付出努力,想不劳而获,是万万不可能的事。这一类的教学引导可以实现学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需要在一些语文学习习惯上加以重点引导,因为在早晨的时候,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论语等经典的诵读,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在课后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和文章,丰富自己的学习视野。从而构建一套从课上到课下,从早晨到晚上的语文学习良好习惯。这是我们进一步拓展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的基础和前提。
三、构建合作式语文教学方式,实现留守儿童相互融合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与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障碍,可能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出现的一些变化,不能有效开展与他人的交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情景式教学,让学生融入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实现相互协作式的语文学习,这一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之间可以实现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在相互合作中,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的乐趣,构建他们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这种相互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构建更为和谐的同学关系,实现他们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构建他们的团队意识。例如在苏科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藤野先生》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的预习小组,对这一篇的预习进行分工协作,因为教师在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只一道,预习小组的不同成员可以分工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各个突破,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查找到的相关答案与其他同学共享,另外,教师可以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组织学生排练话剧,在排练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他们之间的一些隔阂消除,实现相互之间的融合,使得他们意识到组成团队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四、强化语文德育功能,实现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苏科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定稿的,不仅在学生的语文学生素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很多文章都是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可以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留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相关的语文常识,同时在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上有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语文教材的德育意义,开展有效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进一步疏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由于现代农村里的留守儿童都是与自己的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更多的约束,有时甚至是一种放纵,使得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维,这是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极为不利的思想认识,需要有效破除。在苏科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马说》这是韩愈的一篇以物喻人的杂文,表达了他对人才问题的看法。同时从我们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匹千里马,需要遇到自己的伯乐,我们只有在等待我们伯乐的时候,实现自我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具备一个千里马的潜质,这样当我们的伯乐出现之后,才能一眼看中我们,这就是教育我们的学生需要厚积薄发,才能实现更好的能力体现,从现在开始学习相应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更为优秀的一笔。
五、结语
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智育意义,同时兼有德育教育和心理疏导的作用。为初中语文中有一些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对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着积极的作用[2]。因此,语文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聪聪. 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临邑县孟寺实验小学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5).
[2]李树刚.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