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得以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高效课堂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建构小组,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并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些措施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逐渐兴起,教学模式亟待更新,新型的“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因为小组的分配不合理,或者是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而出现了“假”探究,小组在合作的时候,只是验证结果,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这是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确立所导致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探”,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来出发,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合理分组,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但是又完全停留在形式上,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这些小组作为一个课堂基本单位进行学习活动。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时,第二个教学片段中要求学生带上道具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教师的课前预设中学生非常踊跃地参与表演,然而实际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都不喜欢扮演铁罐,都喜欢扮演陶罐,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小组怎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合力?这个时候,老师决定自己来扮演,而且从语气、动作上做了生动形象的表演,面对教师传神的表演,学生惊呆了,喧闹的课堂变得安静下来,进而引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时候,学生才意识到,其实小组内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不仅仅要有陶罐,还要有铁罐,只要你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一个角色都很精彩。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教育中,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来感知和运用所学知识,情境设置得是否形象、生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
比如,在讲述《春风吹》时,此时正好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春天来,春风吹,当暖暖的春风吹来的时候,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啊?然后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探究并汇报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大自然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来汇报春风是如何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树,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让小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生活中春天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课文来源于生活,而又与生活并不完全一样,我们所学的文章最终还要应用于生活中去,为生活所服务,通过这样的引领和教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升,并且也能为他们树立一个生活和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生活是语文来源的土壤,语文又最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三、明确学习目标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这也符合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这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中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任务的制订原则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制订得不能太高,不能让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达成;也不能太低,不能让学生轻易就完成。只有这样,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不断学习的动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努力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小学语文水平。
在教授“坐井观天”时,学生提问:“为什么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对此无法理解,于是教师提议:同学们小组讨论,大家一起想想办法,为什么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那么小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一个小组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纸卷成纸筒,从纸筒的下端看教室的天花板,会发现天花板只有圆筒那么大的一块面积。其他小组听了之后,纷纷实验,最后理解了坐在井底确实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空。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发挥小组的最大合力,教师不仅要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组,还要为其制订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和探究活动,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才能像课堂的主人一样去学习、去探究,去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范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