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解读

2016-05-14 09:41何伟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解读基本功学习

何伟云

[摘 要]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学基本功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从通用和专业、“教书匠”和“组织者”、“课程标准”和“课本”、“教”和“学”、教学工具的变化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

[关键词]教学 基本功 解读 学习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68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工作当然有其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技能是什么?过去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很好,就说他字写得工整、漂亮,普通话说得标准,课讲得清楚。长期以来,“三字一话”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技能,是教学的基本功。

但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尤其随着人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它也在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网络培训课程《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就提出了教师的七项新基本功,分别为语言交流基本功、教具使用基本功、教学实施基本功、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资源开发基本功和教育教学研究基本功。当前在各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争议和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做一梳理,提出自己的浅见。

一、从通用和专业来解读

基本功在不同的学科中,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怎样的,哪方面的更加优秀的基本功。如果语言学科的教师在语言交流方面有特长,会有助于学科的教学。但学科的教学不单单是本门学科的教学,作为教师也不能只侧重涉及本门学科的基本功的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各种基本功的素质能力储备方面是平衡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他会在本门学科的不同内容教学当中,展示自己的不同的优秀的基本功,是一种动态的优秀,是整体与个体的有效结合。

二、从“教书匠”和“组织者”来解读

过去人们普遍地认为,教师总是某一门具体学科的教师,教师的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特定学科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在特定学科内容的检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教师的基本功仅是单纯的“教书匠”基本功。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首先,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一种良性的、合作的、对话性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其次,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带来了个体差异的日益显著,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体有效地组织教学,协调与学生关系并且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第三,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最具革命性的举措之一,但综合实践课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教科书,需要教师结合本地特色创造性地开发,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探索、实践。这一切变化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创设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即组织管理基本功。

无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基本功”、“安全教育指导基本功”,还是“与学生的交往的基本功”、“突发事件的处理”,都属于组织管理(团队)基本功。

三、从“课本”和“课程标准(大纲)”来解读

是“解读教材的基本功”,还是“课程开发基本功”?过去各学校使用的都是“人教版”,后来有了“教学大纲”,但教材仍是“大一统”。再后来有了“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放开了,版本比较多。但无论哪个版本,都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管着,版本只是完成课程标准的一种方式。传统上,教师是“教教材”,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而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只把教材当个例子。所以,教师必须从“解读教材”上升到“解读标准”,具备“课程开发基本功”。

新教材,无论是哪一种版本,其内容的综合性、弹性都很大,对不同地区、不同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而言,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就需要教师的驾驭和取舍。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课程“微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挖掘、扩充、超越。此外,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立足“预设”,巧于“创新”,这就更为课堂“不确定性”与“生成”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空间,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能力。否则,一旦这些“不确定性”与“生成”发生时,教师就会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出现,对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要会“编”书,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教学问题,更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也需要教师具有基本的课程开发基本功。

四、从“教”和“学”来解读

传统的“教学实施基本功”直接服务和作用于课堂教学。当教师在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时,需要语言交流的基本功作为核心,在建立学习组织活动时,教学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一个教师自身的各项基本功修炼程度的高低,一个优秀的教师会用自己的基本功合理、恰当地处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会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纳入自己所掌握的基本功的范围之内。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会用他的语言交流的基本功,展示他的语言技能与技巧,引导学生快乐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利用教具展示基本功,生动有趣地对课堂内容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任何一个教师可以做到的。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因为教师就是“教”的一方,学生就是“学”的一方,教师通常高高在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新课程理念下,“有了学习者才有了教育者”,意味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如果学生能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完全可以不到教室,或者学校里来。教师先要研究“学法”,把“教法”建在“学法”这个扎实的地基上,才能有效和高效。所以,学生学习指导和教学评价(反馈)都是教学实施的必做功课,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都属于教学实施基本功。

五、从教学工具的变化来解读

从粉笔、黑板和传统教具,到“电脑+投影”,到信息网络,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字一话”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能够努力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标准之一。“一话”提升为语言交流基本功,仍占据基本功中老大地位。

“三字”的使用却发生了变化。板书仍然是课堂教学中重要“帮手”。借助板书,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规范、美观、整洁、流畅的板书,不仅给学生一种美感,而且对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现在软笔代替了粉笔,在交互设备中,手指也是书写工具。因此,“三字”中,粉笔字必将成为历史,而其他俩字,钢笔字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由此看来,过去的“三字一话”基本功可缩减为“一字一话”。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以及进行课件制作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个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日益成为国际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借助网络,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工作,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信息技术已经从“教学工具”转身为“平台”,所以,基于教室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必定要转变为基于网络的网络教学的基本功。

因此,我认为教师基本功可以分为语言交流基本功、课程开发基本功、组织管理(团队)基本功、教学实施基本功、教具(教学平台)使用基本功(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基本功。教师基本功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仅受到个人素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育这个大环境的锤炼,自己的学习提高,同事的监督促进,都会影响到自己基本功的修炼,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的关系,才是个人基本功能否有效快速提高的关键。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S[2015]GHB1359)成果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解读基本功学习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