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海岛地质公园发展策略

2016-05-14 15:41方丽文
绿色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方丽文

摘要:指出了地质遗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宝贵的财富,它集科研和科普价值、美学价值以及生态、疗养等价值为一体。以浙江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为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发展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花岙岛;海岛地质公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5602

1 引言

地质公园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具有探究地球历史成因奥秘,供人们欣赏观光,开展科普修学旅游,欣赏自然风光等旅游价值[1]。海洋地质公园一直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圣地,如澳大利亚大堡礁已成为世界游客海洋旅游的首选之地。由于海洋与海岛地质公园独特的形成历史,在保护中开发旅游业一直是海洋与海岛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花岙岛景区位于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三门湾口洋面上,紧贴台州市,东北距国家中心渔港石浦港12海里,西南距台州市椒港区13海里。景区总面积20.62 km2,其中花岙本岛面积9.83 km2,海域面积8 km2,海岸线长29.86 km。因岛上多花多岙得名花岙。亦名大佛岛,以岛北一巨岩雄伟挺拔,形似大佛而名[2]。2014年12月,象山花岙岛成为浙江省首个省级海岛地质公园。因此,花岙岛旅游开发与保护也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的结果和实地调研,针对当前花岙岛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花岙岛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2 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发展条件评析

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是古火山多期喷发的火山岩以及海洋地质作用造就的多样性海蚀、海积地貌。花岙岛拥有海上石林、天然大佛、千年古樟、海蚀洞穴等典型地质遗迹,融合了岛屿森林、滨海渔业、古代兵营等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著名海岛地质公园。

2.1 地质遗迹

浙江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是以古火山岩与海蚀海积地貌景观为主的地质遗迹公园。在海岛地貌景观大类中以海山岩柱状节理景观最为突出,壁立千仞,最大高差达40~50 m,蔚为壮观,为花岙岛旅游精华之所在。除此之外,岛上海蚀与海积地貌类型齐全,数量众多。花岙岛海上石林,素有“海山石柱林”之称。花岙岛古樟海滩,傲然树立着千年历史的古樟树残骸,成为世界一绝。

2.2 人文资源

花岙岛历史始于唐代,明洪武年间被封禁,清光绪元年开禁,始有居民迁入。早在南北朝时,这里与南田道家并称为“南天七十二福地”。南宋著名爱国文人文天祥在《过乱礁石》中形容象山不高,却不乏奇景。大佛山在唐宋时被当作航海标志;明末清初花岙岛因张苍水屯兵于此而名震朝野。张苍水兵营遗址现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分高渡兵营遗址、雉鸡山兵营遗址和花岙山军恳梯田。大佛山在唐宋时期被当做航海标志,清雍正《浙江通志》记载:“大佛山,高出海中诸山数万丈,周一百余里,百姓常来顶礼朝拜,举行祭祀活动,祈福保佑”。地质公园由于邻近著名的海洋渔业发祥之一的石浦镇,多年来,形成了以“渔港、渔村、渔节”为特征的渔文化品牌。

2.3 生态资源

花岙岛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资源丰富,植被主要可分为15个植被型,23个群系。经济林主要有柑桔、杨梅、枇杷、茶叶、桃、李、梅、梨等。珍稀植被有野生铁皮石斛、全缘叶冬青、夏腊梅、银杏、宁波白茶和红豆杉等。公园内动物种类繁多,有哺乳类14科47种,多分布于低山丘陵,以鹿、獾 、野猪等居多;鸟类33科122种,尤以沿海岛屿为栖息地,以海鸟居多,特有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珍稀鱼类有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 、江豚、真鲷种群等。

花岙岛海鸭养殖也是区内的一大生物资源。鸭子自然放养在这一片海域滩涂上,千百只海鸭在广阔的滩涂上自由奔跑、觅食,别有一番滨海渔村气息。海鸭所产蛋营养价值高,这也成为花岙岛的特色。

3 花岙岛地质公园开发现状

目前,花岙岛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是私企承包经营,管理体制不建全,管理手段落后。海岛地质公园规划没有完全实施,资金投入不足,岛上供旅游观光游览的基础接待与配套设施相对缺乏,只有一个花岙山庄;旅客进出港全靠定时的客货混装轮渡,轮船设备与导航功能均有待提高。花岙岛地质旅游资源丰富,但整体旅游宣传不够,区域知名度也不高,每年十几万游客数量并没有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花岙岛景区缺乏详细规划,地方政府的开发设想并没有落地,整个地质公园海岛居民生活环境仍然有些脏、乱、差。旅游活动形式单一,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游客随意带走海滩鹅卵石现象较明显,渔家乐旅游开发尚处在农户自发经营状态。海岛地质公园展示馆还没有选址,地质公园的各类标识与解说还很不完善,海岛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建设一套突出科普教育功能的先进、科学、完善的特征的解说系统[3]。这些无疑成为花岙岛旅游开发的阻碍。因此,对花岙岛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策略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4 花岙岛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4.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旅游”、微传播等方式为海岛旅游营销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构建花岙岛地质公园旅游网站,定期举办各类科普性、娱乐性的海岛旅游活动。花岙岛地质公园可以建立以微信服务号为主要入口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展现旅游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以及地质景观实时与动态的图片,实现旅游服务一键求助或在线预订、交易。加强花岙岛地质公园旅游宣传,在进行旅游宣传时,注意细分旅游客源市场,充分利用海岛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智慧绿色生态旅游。 4.2 规范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

花岙岛风景区目前是由私企承包经营。因此,未来花岙岛地质公园管理体制,应从长远利益出发,树立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理顺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建立地质公园专业化管理团队。优化地质公园生态人文环境,逐步完善地质公园的基础配套设施,扩大旅游接待能力。

4.3 整合园内旅游资源,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

花岙岛原有石柱林景区面积小,区域旅游资源独立分散,应发挥地质公园规划的作用,整合园内资源,以特色火山岩地质遗迹为主体,将海岛石柱林、石柱峰、滩地及其周边各种海蚀洞穴地貌景观与海岛景区通过游览线路结合起来。此外,由于现代旅游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观光需要,而是向更高层次发展,注重对旅游活动的体验[4]。花岙岛地质公园应还应根据海岛天然的环境加大渔家乐,体验性渔家民宿、海鲜特色自助餐饮等开发力度,引导游客参与其中,当一天渔民,砍柴捕鱼,面对大海,看日出日落。从而把花岙岛建成一个以地质景观为基础,融合当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美丽渔村。

4.4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建立

地质公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感知地球的全新方式,让人们经历真正的时间之旅,与其它地方不同,地质公园让游客重新理解和感受时间[5]。而地质遗迹解说系统正是连接游客与地质景观的一条纽带,它通过对地质遗迹形成的科学解说让游客感受时间的维度,体验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所以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建立无论对于科研科普还是旅游观光都至关重要。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标识牌还未建立,今后应加快花岙岛地质公园解说与标识系统的全面建立,并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地质公园导游。

参考文献:

[1]后立胜,许学工.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5):54~55.

[2]象山旅游.花岙岛简介[EB/OL].http://had.xsool.com/viewpoint/138446.html,2010-07-16.

[3]徐柯健.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设计方法研究——以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12(6):74~75.

[4]李 芳.论交通遗产的旅游开发——以滇越铁路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0):61.

[5]盖伊-马提尼.打造过硬品牌 彰显地质公园在UNESCO世界级名录中的特殊地位-PPF理念(“过去-现在-将来”理念)[J].地球学报,2013,34(2):230.

[6]陆 林.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综述[J].地理科学,2007(4).

[7]张广海,刘 佳,万 荣.青岛市海岛旅游主体功能分区[J].资源科学,2008(8).

[8]刘 伟.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

[9]李悦铮,李鹏升,苏 丹.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资源科学,2013(2).

[10]徐海军,黄震方,候 兵.海岛研究新进展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1(4).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