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东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36—01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总有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独立完成,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他们不仅厌学,甚至自暴自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他们的表现让老师深感头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转化他们,使他们不掉队,和其他学生一样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 社会原因。受到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和一些“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再加上当今社会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是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家庭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将他们托付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而孩子的爷爷奶奶是没有精力和能力教育好这些孩子的,反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娇惯自己的孙子或孙女,使他们养成了懒惰的性格,致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讲究索取,不讲奉献,无心学习。
3. 自身原因。(1)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平时缺少巩固练习,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2)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这样便造成听不懂,学习障碍便由此产生,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转化对策
1.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1)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心。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把各部分知识都讲到,至于学生学不学是他的事,这种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原则上讲根本谈不上教育,更不用说如何转化学困生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时时刻刻心系学生,心系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全面发展,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处境,力争不丢下一个学生。(2)公平的师爱。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号召班级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人格尊严,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地改掉缺点,健康成长。
2. 强化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教会其学习。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费功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表现在知识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薄弱。教师不但要为他们补知识,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要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和思路的误区,从而对症下药。
3.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1)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动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研究现实数学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4. 用“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扬,对于学困生来说,这显得更为重要。对于经常被训斥、讽刺的学困生来说,利用他们的一丁点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他们将会得到很大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知道“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