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经济学”

2016-05-14 09:01晓雯
北方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专著副教授职称

晓雯

职称是衡量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刻度”,也可谓一个人的价值实现的“刻度”。虽然它“生不带来”,但活着时如影随形,死后也常常拿来“陪葬”!当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盖棺论定的时候,生平介绍或悼词中是绝不会忘却其职称的!除非,它卑微得不值一提,不足以替人脸上“贴金”!

众所周知,专业技术职称是有严格的等级的,就如同官场森严的级别和等级一样。从低级(如助教、实习研究员)、中级(如讲师、助理研究员)到高级(包括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职称,以及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每升一级,就如同自己的人生迈过了一道坎,登上了一层楼。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上升到一定的职级,才代表人生站上了一定的高度。

自然,如同官场结构一样,职称的结构也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即低级职称人数众多,而越往上,则比例越小,人数越少。这样的结构必然导致一个局面,即申请更高一级的职称,一般都是僧多粥少,需要经过极其惨烈的“淘汰赛”。

无论是谁,若要更上一层楼,必须冲破重围,脱颖而出。而能否冲破重围,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不仅关系到能否获得一定的职位,而且事关专业研究人员的水平、资格、地位、荣誉和尊严,事关人生潜能和价值的实现程度,事关人生的幸福指数和快乐生活。如果一位高校教师,或者一名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终生没有能够晋升“正高”职称,那么,往往会被人认为水平有限,事业不成功,人生有遗憾。至于其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往往也不容乐观。

也正因为职称沉甸甸的分量,因而许多人将之视为自己的生命线,有人甚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知识分子聚集扎堆的地方,特别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上演各种各样的职称悲喜剧——如果该单位足够“规范”,领导愿意每年都进行职称评定的话。平时自视清高、骄傲处世、道貌岸然、羞于求人的知识分子,这时候难免不再“淡定”,有时甚至“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伪造成果者有之,编造材料者有之,找靠山者有之,拉关系者有之,拜选票者有之,拉帮结派者有之,搞阴谋诡计者有之,低声下气者有之,脸红脖子粗者有之,红眼抹泪者有之,气得生病者有之,恨不能杀人者有之,真的自绝于世者也有之……这个时候,知识分子平常引以为傲的人生态度、处世原则,都被悄无声息地扔到爪哇国里去了。

当然,职称之争,争的核心还是赤裸裸的利益。毕竟,评上更高级的职称,意味着更高的荣誉、更高的地位、更多的机会,更意味着工资、津贴、住房、医疗等直接的经济利益。

二十世纪90年代,某省属高校曾经有一个精明过人的副教授,以先知先觉的行动,做了一笔合算的职称“买卖”,令我们这些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穷小子“目瞪口呆”,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那个时候,他所在的那所普通高校评定职称,比的主要不是论文,而是专著,大部头、沉甸甸的专著。因为发表过论文的人实在太多,过于稀松平常,无法一较高下,而专著呢,在当时还是与“著书立说”相联系的,显得既“厚”且“重”。可是,当时国家和知识分子都很贫穷,专著的出版极其困难,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因为,当时出版社的书号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计划供给的,数量有限,出版社尚未“市场化”,内容审查比较严格,普通人的“专著”显然得不到特殊照顾。此外,限于每月几百大洋的收入,自费出版几近天方夜谭,因为要榨干有限的生活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至少一家老小都不能同意。因此,普通学者即使绞尽脑汁写成了大作,也很难获得面世的机会。

不过,这个精明过人的副教授运筹帷幄,以书呆子难以想像的大无畏勇气、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巨额投资”,果断地出手“运作”了。他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通过“剪刀加糨糊”的方式,编写了两部勉强看得过去的“专著”,然后不惜重金,与书商合作购买了书号,每部自印了十多本“样书”。虽然印数只有区区十几本,根本不可能上市销售,但对于职称评审来说则足够了。如此一来,该君的成果明显更加“厚重”,在若干竞争者中遥遥领先。以如此势不可挡之势参评教授职称,结果顺风顺水,如愿以偿。

从副教授到教授,或许直接的工资增长幅度有限,然而,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好处”却出人意料、层出不穷:奖金、津贴上了新台阶,住房医疗适用新的标准,申报项目更加有说服力,有资格指导博士研究生,提拔重用机会更多,社会地位水涨船高……哪怕是只简单地算经济账,该君的收获也十分可观。当时购买书号、印刷书稿的成本,与随之源源不断涌来的“利润”相比,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眼见人家赚得盆满钵满、青云直上,洞悉内幕的书呆子们才恍然大悟,悟出其中的妙味。可惜,等到大家都明白过来,跃跃欲试,想移植其成功经验、大干一场时,这条道上已经拥挤不堪了。梦想在拥挤不堪的道路上淘金,概率就相当于坐等天上掉馅饼啦!

正因为职称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因而广大知识分子即使有心超脱,恐怕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懈地“为职称而战”。于是,在不同的单位,围绕着职称评定,上演了无数跌宕起伏的人间悲喜剧。在这场职称战中,由于知识分子处于被审、被评、被决定的被动地位,基本丧失了自主权和主动权,经常得看评委们的人品和脸色,因而就不得不低声下气、忍气吞声,有些修养不过关的,难免斯文扫地,干出些龌龊不堪的事情来。

猜你喜欢
专著副教授职称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萌鸟呱呱表情包设计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Maggie Tulliver—Challenge to the Idealization of Womanhood
Seven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English Vocabulary
Study On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厉震林和他的电影研究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