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未来取向

2016-05-14 20:25王洪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王洪影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未来取向是值得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者深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从“实践常态”“空间拓展”“虚拟实践”和“新实践”四个方面构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发展取向。这几种取向将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更是对现有实践观念的超越。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未来取向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广大高职教育的研究者和工作者对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了论述。但是,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教学工作者,他们对实践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就实践而论实践的层面,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实践教学要求。为使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发挥更大效能,就需要我们从更深层面去理解和认识高职教育的实践本质。

一、实践常态取向

高职教育实践常态取向就是将实践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不仅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还要涵盖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的学习过程,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实践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将实践视为教学过程中的某几个特殊环节。

然而,当前无论是在高职教师还是高职学生的心中,实践只是处于学习过程的几个时间点上。但是,面对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娴熟的实用技能,快速融合新知识、新工艺的感知和领悟能力,还要具备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都是高职教育的焦点。而这些能力与情感的培养不仅要进行理论说教,更多的是要来源于实践。

一般认为,基础课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清楚,学生了解如何推导、演算就表明授课达到了目的。实际上,无论是公共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基础课教师都应具备实践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实践并不局限于动手。如果学生能够从课程中的某些问题出发去自主寻找实际问题(或对象),对问题进行构思、设计、实施(加工),并最终形成产品,那就是更完整的实践意识了。

对通识课程来说,一样需要实践意识,这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识教育实践意识的目的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这种教育与专业技术相结合会发挥更大的社会意义。高职院校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中去,了解某些行业或群体的状况,如农村的农机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高职学生完全可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既能参与实践、锻炼技能,又能为农民解燃眉之急、降低维修成本,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体现“服务学习”理念。总之,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实践取向,只不过实践的形式不同。

二、空间拓展取向

实践空间拓展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取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广阔的视野与强烈的创新意识,因此必须拓展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带来的思维定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破现有校园或企业的单一实训模式,走向多学科交叉实践、走向社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单一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更要融合不同专业的技能,并走向社会摄取灵感、创新技术。从不同专业视角、不同社会需求视角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推动技术技能创新。

实践与实训中心是高职学生培养、锻炼实践技能的基础,现阶段几乎每个高职院校都建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实践中心,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企业)。从实践条件来说,学生的实践技术基础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实训中心,对某一专业的高职生而言,他们只是得到了本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实践空间更多地是被封闭在“内部训练场”,这显然是不利的。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实践者要知道,对于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某一实践项目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拓宽学生个体的实践技能。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可以学习到不同专业的技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不仅要在校园和企业,还要体现在社会。社会不仅是人实践的场所,更是人获取灵感的家园。一个真正富有创新的技术人员,一定会善于从社会中发现需求,并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有的人喜欢逛商店、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运动,而富于观察的人一定会从这些生活方式中获得启发和灵感。虽然这不是大多数技术人员的行为,但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社会中传统民族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不仅是对传统工艺文化中以德为先、追求技艺的传承,更是以自身专业技能对民族传统工艺和文化生命力的一种延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积极地深入社会中,去体验社会、感受社会,因为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暗含着需求,善于观察的学生就可能从中发现创新的机会。

三、虚拟实践取向

虚拟实践是人类实践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感性表现出来的对现实局限性的超越。这无疑为高职实践教学发展预设了新的实践方式。实际上,对高职院校来说,以往的实践更多的是停留在校园或企业实训中心里的动手操作,这虽然可以被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但现实的实践条件是无法满足学生的无限想象力,而虚拟实践凭借对物质与时空的超越而提供了这种可能。因此,虚拟环境下的实践就应成为学生展现其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虚拟环境下的实践有多种不同形式:一种是虚拟环境下的现实技术,这种虚拟实践就是把学生置于某种真实的虚拟环境中,使学生对现实某些事物达到更真实的认识。无疑,这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会使学生完成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完成的实践活动,特别是认识性实践。如学生可以在虚拟的驾驶室内,认识和了解挖掘机是如何“挖土”的;在虚拟的机床环境里,学生可以随意操纵机床,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或“改造”等。另一种是虚拟环境下的技术检测,这种虚拟实践就是将学生自己的设计或产品在虚拟环境中变成“现实”,进而达到实践的目的。同时,依据建模与仿真技术分析、检验自己的设计或产品是否成功。当然,还有很多形式的虚拟实践,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超越了地域的限制,相隔遥远的人仍可以通过网络在虚拟空间里聚集在一起,交流讨论,协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

虚拟实践的出现和发展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样也在改变着高职学生的实践方式。它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度,使学生在虚拟空间里能够超越现实限制,去操纵现实世界原来的可能与不可能,进而预演可能、证实可能、变现可能和虚拟不可能的可能。但是,虚拟实践也有其使用限度,人们不要妄图用虚拟实践完全取代现实实践。当然也不会像有的学者说的那样,虚拟实践是现实实践的补充,二者之间应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从当前的虚拟实践的发展来看,它更注重的是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新实践”取向

“新实践”就是对现有实践观念的超越。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实践既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又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是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包括对人本身的认识和改造。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来说,“新实践”不仅体现在认知和技能训练,更是作为培养综合能力重要手段。

作为技术意义下的实践,从实践的目的看,高职教育中的实践应不仅是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检验,不仅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是对未知技术的探索。从实践的过程看,高职教育中的实践应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从实践的方法看,高职教育中的实践应不仅是自身技能的运用,更是学生之间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发挥专长的集合。相对于传统实践观,“新实践”观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实践不仅是技术意义下的实践,高职教育中的实践也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在职业教育中实现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的融合。而高职实践不仅是技术,更是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外部世界,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在实践过程中,人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达到了能力、个性和价值的充分统一。因此,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要有意识地将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实践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和人文素养。反过来,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也会使技术实践更有意义。

实践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人们都说好的实践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从中能看到社会中的不同需求,而这正是与高职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高职教育就是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一线行业提供技术人才的,而高职教育“新实践”就可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1,(8):35.

[2]李超元.论虚拟性实践[N].光明日报,2001-09-25.

[3]张晋,马庆发.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28.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