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导向的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05-14 20:25刘小勇胡吉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导向德育模式高职院校

刘小勇 胡吉

摘要:德育模式研究是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课程体系、行为养成与考核管理体系、职业实践活动体系、“四求”培育体系为载体的实践导向德育模式,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贯穿学生德育工作全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导向;德育模式

实践导向德育模式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思想为指导,学校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按照一定的品德规范来生活,从而养成一定品德的教育。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探索和创新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体系、行为养成与考核管理体系、职业实践活动体系、“四求”培育体系为载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以“为人民服务”教育工程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院通过“为人民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逐步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自身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一)“为人民服务”教育思想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活动,进学生头脑

一是进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共增设8个学时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育内容,由思政课部承担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学任务;二是进教案,学院编制了《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PPT课件、案例库、视频库等;三是进课堂,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从听、说、读、写、看、察等六条路径开展“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学,合计8个学时;四是进学生活动,组建了“为人民服务部”,通过打造学生系列品牌活动,使“为人民服务”思想进学生活动;五是进学生头脑,将“为人民服务思想”贯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使“为人民服务”思想深深植根于学生头脑。

(二)采取社团化运作模式,打造“为人民服务”学生系列品牌活动

学院建立“为人民服务部”,打造“我的中国梦”“志愿者之校”“科技进社区”“青春三下乡”四大品牌学生活动。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采取社团化运作模式,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将“为人民服务”思想既“入耳”“入脑”,也能“入心”“入行”,实现以活动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打造学院校园公益服务“名片”。

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德育“显性+隐形”课程体系

(一)建立“岗证课一体”的德育显性课程

学院建立了包括思政课、湘电“力道”文化课、就业指导课、学生劳动实践学分与工作实践学分在内的德育显性课程体系。显性课程必须达到必修学分要求,合格者发放“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建立融“指导、实践、养成”一体的德育隐形课程

德育隐形课程大致分为养成体系课程和实践体系课程两类。其中,养成体系课程主要包括诚信银行管理、学生创新项目和学业预警管理等,而实践体系主要包括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大学生督导中心、大学生新闻中心和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等。

通过融合指导、实践、养成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协调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以“诚信银行”为平台,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行为养成与考核管理体系

(一)依托CRP管理系统

依托校园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以下简称CRP,构建一个可视、可控、可持续改进的开放系统。该系统能全程记录学生在校信息,通过多点采集收集来自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生保卫处、宿管中心、后勤处、学生社团、实践企业等多个评价主体的信息,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实现有针对性、更细致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成长。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老师、家长、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利用“诚信银行”积分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行为养成与考核

将“CRP管理系统”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从学生一入校就为每个学生建立各项教育管理规范,并将学生在校的所有表现、取得的成绩详细记录在信息平台,给予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关照,促进学生形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素质,为学生提供可以终身受益的财富。利用“诚信银行”积分,将内化的德育教育用量化的德育实践活动来表现,“诚信银行”具体设置项目分为加分项与减分项,每名学生每年诚信银行积分不低于600分,三年不低于1 800分才能毕业,实现德育的知行合一,培育“德技双馨”的现代职业人。

(三)利用“CRP大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管理

通过CRP建立并利用的“大数据”,在学校时空范围内覆盖全体学生和贯穿学生三年,通过组合、比照能表达学生状态特征的数据,为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1.利用“大数据”解析学生个性。CRP系统中的学生个人信息及学生电子信息档案,解析学生个性,如在学生电子信息档案中有学生生活月志,诚信积分情况,生涯规划管理,参加校内外实践情况,获取资格证书情况,学习、生活建议,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学生消费信息,就业去向等栏目,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电子信息档案解析学生个性,为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打下基础。

2.通过“大数据”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通过CRP系统中的学生工作实时数据,管理者们能够看到学生情况监控内容,包括:第一,学业情况管理:如成绩不合格学生比例、工作实践学分未达标准学生比例、顶岗实习评价不合格学生比例、参加创新项目学生比例、毕业设计优秀与不合格学生比例,第二,行为养成管理,旷课、请假、早退、迟到、晚归学生比例,受表彰、受处分学生比例等;第三,成长成才服务,勤工助学、参加社团比例等;第四,突发事件,辅导员、宿管员、特勤员报送突发事件数等。通过以上数据,管理者能够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3.依托“大数据”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人文关怀。在CRP学生信息系统中包括我的资料、我的学习、我的诚信银行、满意不满意、合理化建议、学生事务申请、督导日志、博客、我要入党、毕业纪念册等栏目,由学生自己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辅导员通过查看学生电子信息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比如学生在“我要入党”栏目上传了个人的入党情况,辅导员能够及时地了解该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及下一步计划,便于管理者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文关怀。

四、以校园生活为主线,构建职业实践活动体系

(一)基于校园生活实景设计实践情境,建立大学生工作实践型社团

职业实践型社团是大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共同兴趣、爱好和志向为基础,职业导向性强的学生社团。这类社团对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院基于校园生活实景,设计生活(道德)实践情境,组建了一批暑期社会实践社团、兼职社团、大学生艺术团、勤工助学社团等。要求每个学生从进校起,至少参加一个大学生工作实践社团,在3年的学习期限内,必须完成不低于7个工作实践学分,成绩合格者将获得由学院颁发的《学生工作实践证书》,未取得证书者将不能顺利毕业。

(二)将学生劳动实践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实践课程

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获得2个校内劳动实践课程的学分,合计36学时。学生参与校内劳动实践的学时、学分均按要求上传到学生实践管理系统,纳入实践学分的毕业资格审查范围之内,由辅导员进行审查。辅导员会对未按时、按量参加校内劳动实践的学生进行预警提醒。此外,还有一类不计入学分的劳动实践,即学生参与宿舍区域的劳动实践,这类实践被纳入学生社区管理“自我服务”的范围,由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考核,并按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奖惩处理。

五、以“四求”培育体系为载体,着力提升学生素养。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从约束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课堂、活动、社团为载体,实施项目化运作,重点建设“一支队伍”“三大课堂”和“三类社团”,深化做人求真、品质求善、行为求实、技能求强的“四求”素质教育,逐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新格局。

1.一支队伍。建设了一支由辅导员(班主任)、朋辈辅导员、德育导师共同组成的学生工作队伍,构建了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和政策激励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2.三大课堂。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建设,把课堂教学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网络育人有机融合,构建一体化全覆盖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三类社团。通过建设实践型社团、创新创业社团、文体社团,为学生养成教育和素质拓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引导、示范、辐射作用。

猜你喜欢
实践导向德育模式高职院校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以实践为导向探索《DSP原理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