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言文历史悠久,许多字词与白话文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文言文语言拗口、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乏味。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往直接简单的单独讲解背诵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方式探索文言文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链接时代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以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教学中,链接时代背景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找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提升他们对文言文的探究和学习能力。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时,如果只是单纯学习本文,有些句子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太深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本文,而且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战役以及发生在许多著名谋士身上的故事就要深入了解,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轻松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不仅学习了文言知识,而且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使课堂不会枯燥乏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初中生链接时代背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文言文时代背景的链接,有效地拉近了初中生与文言文之间的阅读距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文言文的内容中找出其蕴含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做人的艺术。
二、穿插视频资源,创设文本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文本意境,从而达到化枯燥为生动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最为普遍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简单方便,在课堂上能够播放音乐、视频以及图片,这对于丰富初中文言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岳阳楼记》中,教师可以展现岳阳楼的风光,也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岳阳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岳阳楼的前世今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画面感。通过视频资源的有效穿插,能够把原本抽象的文言文形象化,能够有效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文言文所蕴含的意境,从而优化他们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这样,他们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就能够对文本意境进行深入的触摸,就能够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对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穿插视频资源是促进初中生对文言文意境感受的有效途径。但是,须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须要把握视频资源穿插的度,不能够为了让学生观看视频而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穿插视频资源要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服务。
三、引导朗读吟诵,触摸文本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都是难度适中且对学生有深刻影响意义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节奏韵律还是用词方面,都是精华,如果能背下来,对于初中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背诵和理解的前提是诵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诵读文章,只有读熟文章了,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例如,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诵读的时候闭上双眼去想象一个美好的田园风光以及安乐祥和的生活图景。这样一种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桃花源记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颇有深意,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所留下的空白。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朗读吟诵,就能够有效地让他们触摸文本的情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阅读美感。
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有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以及表达的内容,才能仔细品味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高质量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在积极传授文言文知识的同时,要让初中生真正体会中华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去发现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接受文言文,才能使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