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锋��
一般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老师和学生关于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前进,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新课改教学创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无疑是当前我们所要解决的一大探究内容。课改进行到今天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收效,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无障碍,师生关系日益融洽;老师的教学观念日益科学化等。在语文教学中应变“教”为“导”,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 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包含“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师生的共同体”、“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这些基本内容,这无不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由此得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基本理念。
变“教”为“导”还体现了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不仅让学生们学习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还注重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
二、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与传统教学方式不一样的是,变“教”为“导”的教学方式中语文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智力上来,逐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应只是单纯对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最终应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变“教”为“导”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造就了自我学习、自我反省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三、 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舍弃陈旧的“老师至上”的教学理念,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实现与学生无障碍的沟通,做到心中有学生。在备课时,应把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列出来,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成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教学模式,充分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目的。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改变“死读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四、 高效实用的课堂导学模式
所谓课堂导学模式是指相对较为科学、稳定性良好的各种问题的导学方法及其实施策略的体系,它是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想要真正实现变“教”为“导”,就要求在实践中对课堂的教学规律进行持续的探讨与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脱离学生与老师的实际,打造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导学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一个出发点,也应该有一个目标,无论是大方向的目标还是小到一个章节的学习目标都应该明确,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用尽全力朝着目标前进。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和结尾都应该引出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或利用投影仪、或简单的言语概括,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所要掌握的内容是哪些,如此会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朱自清创作的背景,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等。
2. 导悟——引导学生破解疑难问题
解决了疑难问题,学生们一个课程的学习才算真正的告一段落,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下一个课堂的学习。老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的问题,收集到同学们的反馈信息,及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导悟”,而对语文课堂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消化吸收。如帮助学生领悟到《背影》一文的文眼——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 导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总结
所谓课堂总结是指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展开总结小会,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主要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和个人小结三种方式为主,老师在其中则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在《背影》中朱自清有几次落泪的情形、“父亲”背影出现几次。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发现“我”有4次落泪的情形,分别是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伤心之泪;一共描写了“父亲”的4个背影,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变“教”为“导”,是指在教学中老师以引导者、辅导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依据。这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师生的教学行为不再千篇一律,有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和鲜活性,这也给老师带来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况做充分的考虑,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课堂进行中,老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氛围、课堂的节奏、课堂的疑问并及时解答。课后,老师则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为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初中部(3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