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婷婷 张雪梅 胡杰 李艳红
摘 要:幸福感是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精神状态。高中生的心理正处于不稳定的半成熟阶段,对其幸福感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强高中阶段的教育,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探究了三个年级高中生的幸福感差异,提出了提高高中生幸福感对策,旨在为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 幸福感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73-03
幸福感指一个人热情而又执着地面对生活,在创造性地、机智地“过”生活时所遇到的一种和谐、惬意的存在状态[1]。在心理学中,幸福感主要有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研究取向,它们从不同视角丰富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2]。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储备人才,其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而幸福与否将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研究高中生的幸福感状况,对于加强高中生的教育,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因高中生较少涉足社会,本文仅对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以国家级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两所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高一、高二和高三三个年级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分析。
1 高中生幸福感现状
1.1 对幸福特点的认知
One-Way分析表明:不同年级高中生对幸福特点的认知,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频率分布分析表明(图1):79.0%的高一学生认为,幸福就是“乐观”和“人际关系和谐”,仅有 29.0%的高一学生认为幸福是能够“自我接纳”;76.4%的高二学生认为幸福是“自信”, 仅有34.5%的高二学生认为幸福是“创造性较强”;79.4%的高三学生认为幸福是“人际关系和谐”,只有 28.6%的高三学生认为幸福是“创造性较强”。
1.2 主观幸福感
在主观幸福感(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仅有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方面,三个年级有显著差异(P<0.05),高二年级显著高于于高一和高三年级;而高中生拥有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三个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
1.2.1 生活满意度
One-way分析表明: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高二年级与高一、高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一和高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频率分布分析表明(如图2):47.3%的高二学生对生活“还算满意”,高于高一的30.7%和高三的35.0%;仅有1.6%的高三学生对生活“非常满意”,远远低于高一的18.3%和高二的18.2%;另外,12.6%的高一学生和16.1%的高三学生对生活“不满意”,高于高二的5.5%。所以,高一、高三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高二学生。
1.2.2 积极情绪
One-way分析表明:在积极情绪方面,高中三个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频率分布分析表明(如图3):71.0%的高一学生、81.8%的高二学生和79.4%的高三学生认为“努力后的成就感”能带来幸福感;也有66.1%的高一学生、70.9%的高二学生和73.0%的高三学生认为“与亲人感情融洽”能带来幸福感;而仅有24.2%的高一学生和23.6%的高二学生认为“自我感觉幸福”能带来幸福感;25.4%的高三学生认为“班级获得荣誉”时能带来幸福感。
1.2.3 消极情绪
One-way分析表明:在消极情绪方面,高中三个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频率分布分析表明(如图4):有46.8%的高一学生、63.6%的高二学生和58.7%的高三学生认为“不够努力”会降低幸福感;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缺乏生活目标”、“期待值过高”、“精神空虚”、“学习压力大”和“缺乏成就感”会降低幸福感;只有17.7%的高一学生、25.5%的高二学生和17.5%的高三学生认为对“外貌不满意”会降低幸福感。
1.3 心理幸福感
在心理幸福感(环境控制、人际关系、生活目的、个人成长、机能自主和自我接受)中,只有环境控制和生活目的方面,三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环境控制方面,高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在生活目的方面,高二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三年级。而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自我接受和机能自主方面,三个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
1.3.1 环境控制
非参数检验表明:在环境控制方面,高中三个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频率分布分析表明(如图5):38.3%的高一学生、23.6%的高二学生和25.8%的高三学生认为能控制环境,且高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
1.3.2生活目的
相关性分析表明,高中生幸福感与有生活目的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1,P<0.01)。非参数检验则表明:在生活目的方面,高二年级有较大部分的学生“设定了明确的生活目的”,与高一、高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高一和高三年级的学生关于生活目的,都是“有了初步的打算,但还犹豫不定,尚不明确”,其差异不显著(P>0.05)。频率分布分析表明(如图6):有45.2%的高一学生、49.1%的高二学生和53.2%的高三学生的生活目的是“有了初步打算,但还犹豫不定,尚不明确”;有30.9%的高二学生“设定了明确的生活目的”,显著高于高一年级的21.0%和高三年级的8.1%;而4.8%的高一学生和6.5%的高三学生认为“有无生活目的都无所谓”,也显著高于高二年级。
2 提高高中生幸福感对策分析
高中生的幸福感包括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仅有生活满意度、环境控制和生活目的三个方面,在三个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其中高二年级在生活满意度和生活目的方面均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三年级,仅在环境控制方面低于高一年级,所以综合来看高二年级的幸福感最高,高一年级次之,高三年级最低。究其原因可能是高一学生刚入校,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多种活动都会使学生激情高涨和心情愉悦,但学校管制严格,学生缺乏自由,同时不能对自己明确定位以明确生活目的,处于焦虑、迷茫阶段,因此幸福感不高[4-5]。高二学生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学习和校园环境,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小,又有丰富的课外娱乐和学校活动来充实生活,明确了生活目的,其幸福感整体偏高[5]。高三学生则是由于面临高考,学校虽然在对学生的管制方面相对放松,但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求严格,学生处于学习压力期,诸多的压力迫使其放弃平时的兴趣和爱好,长期维持单调枯燥的生活;再者,来自家长的紧箍咒使学生的情绪激动,心情烦躁,生活满意度较低,由此导致高三学生幸福感最低[4-6]。
而高中生的幸福与否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需要给予关心和关注。从高中生对幸福特点的认知可以看出,高中生均普遍认为“乐观”、“自信”和“人际关系和谐”能带来幸福感,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幸福感?就家庭而言,父母应积极与小孩交流,掌握小孩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进而培养小孩乐观、自信的性格;此外,父母应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适时地加以分析和引导,有利于小孩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帮助其准确定位,从而提升幸福感[7]。就学校而言,应重视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小孩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增强其自信心[8];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极大的热情和乐观积极的态度从事教学,以此感染学生,促进培养学生乐观的人格[9];此外,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安排恰切的教育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最优教学目标,以此提升其幸福感[10]。
参考文献:
[1] 徐雪平.借助语文教学活动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苗元江.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103-108.
[3] 赵青.高中生幸福感的现状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2,06:382-384.
[4] 王兆轩.高中生与高职生幸福感水平之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07.
[5] 安丽娜.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宽恕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6] 赵淑媛.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7] 罗方利.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3:82.
[8] 佘双好,马国亮.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新特点与对策[J].青年探索,2010,05:85-91.
[9] 吴容容.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D].扬州大学,2014.
[10] 宋晓鹤.浅谈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342.
作者简介:蒋婷婷(1992-),女,四川绵阳,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胡杰(1971-),男,重庆长寿,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学,学科教学。
李艳红(1973-),女,湖南茶陵,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学,学科教学。
通讯作者:张雪梅(1982-),女,四川渠县,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系统与进化,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