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筱芳的“江湖世界”

2016-05-14 21:12张立行
检察风云 2016年9期
关键词:好汉水浒宋江

张立行

丁筱芳画宋江,不画宋江的“善行”,也不画宋江的“义举”,独独画了宋江在梁山排座次的场景,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最近,有机会欣赏到海上名家丁筱芳的“《水浒传》108图”,令我喜出望外:不同时代的绘画高手对《水浒》这一经典题材确实能挖掘出不同的意蕴。我原本以为丁筱芳以当代题材见长。他创作的《小镇理发店》《城市护理工》《都市风景线》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偶尔看到他所绘传统题材,总觉得不如他的现实题材作品那么鲜活、犀利、灵动,接地气。他独特的富于平面设计感的构图似乎与其所要表现的现实生活水乳交融了。

但丁筱芳的这部“《水浒传》108图”,颠覆了我对他过往的印象。既让我看到丁筱芳对传统的敬畏,也让我看到了他对传统的熟练驾驭,更让我看到了他对传统的渗透、突围,对传统不同凡响的新见解。

陪伴我青春期的文学读物中,《水浒传》无疑具有特殊的位置。每一个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颗叛逆的心。

虽然当时年少懵懂,但对《水浒传》中那些混迹江湖的好汉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不敢相信世界上有高太尉那样的坏人;也对武松从容杀了十几口人还在墙壁上留名感到恐惧;喜欢李逵的率真和“杀将去”的口头禅,甚至在受到大孩子欺负时,恨不得自己有两把板斧,砍了那些鸟人;对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神勇感到不可思议;为武功盖世的林冲一波三折的人生悲剧而深深叹息。

梁山聚集的是一帮叛逆者。他们无君无父,无老无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本领高强,义气为重。他们不服世俗权力的管辖,不受礼法的约束。这个快乐的乌托邦,也是众多青春期孩子心中的天堂。日常的生活终究是平庸的,梁山好汉传奇般的经历满足了男孩的英雄情结。

民间有话:“少不看《水浒》”,主要是担心《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们,不遵从国家的律法,不循守社会固有的秩序,不在乎通行的善与恶、美与丑的标准,这样一个世界,似乎会助长孩子们的反叛性,从而阻碍其顺利长大、融入成人世界的步伐。当然,事后看,大人这一切,都是杞人忧天。孩子们绝不会因为一部《水浒传》而变为逆者,还是按照各自的生活轨道前行。

我驰骋于《水浒传》的文学世界中,连带着对与《水浒传》相关的绘画作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说与绘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样式。前者是时间的艺术,后者以空间的表现取胜。但是,高明的绘画同样能让观赏者产生超越具体画面的联想,驶向永恒的时间之河。

《水浒传》绘画最负盛名的无疑是明末清初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陈老莲以出神入化的白描之技,描摹出40余位梁山好汉的身份性情,并用题赞的方式表明他对人物的态度。之后,我有幸读到海派名家戴敦邦的水浒画。他力求忠实于原著,画得严谨认真,虽属同类题材佼佼者,但我总是觉得用力过猛,略显拘束。

我个人当时比较欣赏的是黄永玉的水浒人物画,虽未必完全忠实于书中人物,但略带夸张戏谑的漫画式的笔触总是令观者有意外之喜。黄永玉少小离家,出走江湖,人情世故练达,文学素养也高,所以,他笔下的水浒人物不是对《水浒传》原著的简单图解,而是鲜明地烙上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我尤其喜欢他对所绘人物的评价,妙语连珠,时有弦外之音。

丁筱芳为绘制《水浒传》,在技术层面可以说下了相当的功夫。研究史料,熟悉人物,做人物分析笔记。如他所说,“小到人物所用兵器、衣着服饰、饮食喜好;大到生活习性、语言特色、性格逻辑都得细加甄别、仔细研判。

其次,大量的由小及大、由简入繁的创作草图,是整个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我的做法是:先用铅笔打出底稿,再用钢笔加以强调、改进、取舍和完善。即便这样,最终还是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草图被推倒重来。大致上看,为每幅画准备的素材资料竟是最后定稿的四五倍之多。”

然而,对丁筱芳这样优秀成熟的人物画家而言,如果仅仅从绘画的技术性层面上去再现《水浒传》人物的风貌,似乎难度不大;但要在经典题材中开掘出时代的新意,提供给今天的观赏者以非同寻常的审美体验,却绝非易事,而这,恰恰是今天重画 《水浒传》的价值所在。

丁筱芳的这部“《水浒传》108图”并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还原描摹原著中梁山好汉的样貌、性格、身份特征,而是首先在大的立意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丁筱芳的笔下,《水浒传》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落草传”、“侠义传”、“兄弟传”、“英雄传”。 梁山好汉的组织结构和朝廷并无二致,他们的行事原与官场也无异。

如果李逵不是做游戏而是真的坐衙寿张县,当了县太爷,他能给当地百姓带来公正吗?

假设宋江真的打到东京夺了皇位,世上就没有高俅、蔡京了吗?

《水浒传》中有那么多逼上梁山的故事,那么多的的冤屈与不平,但是,最终寻求解决的路子,无一不是以暴制暴。而梁山上的权力分配,依然由这种规则决定。梁山作为一个暴力集团,没有能力吞并另一个更大的暴力集团——大宋朝王朝,不得已,只能被收购,奉命去攻打其他暴力集团。

《水浒传》中处处讲“忠义”,但真正属于“忠义”的很少,更多的是暴力比拼,赢者通吃。丁筱芳画梁山好汉,有欣赏、仰慕、赞赏,但更多的是惋惜、批判和反思。他想用自己创造的崭新的梁山好汉艺术形象,寻找“告别梁山”的路径。

因而,“《水浒传》108图”也就有别于一般通俗意义上的水浒画,有了历史的深度和人文的思考。如他画宋江,不画宋江的“善行”,也不画宋江的“义举”,独独画了宋江在梁山排座次的场景,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梁山水泊的那些所谓好汉,也是生活在江湖上的人,也可以说是被主流社会抛弃的边缘人。他们在暴力中建立了自己的秩序,也就是说有一套自己的江湖规则。但这套江湖规则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江湖实际上就是山寨版朝廷,也是放大了的家族。因此,排座次,定名分,自然是首要的任务。

无论在朝廷,还是江湖,排座次反映的就是分肉喝汤的方案,即蛋糕如何分配。丁筱芳能够敏锐抓住这一中国千百年来富于典型性的场景,可以说深深领悟了《水浒传》的精髓,表达了他对所谓的江湖世界的本质的认识。他在作品中对宋江排座次时微妙神情的恰到好处的处理,对宋江身处环境的传神渲染,别具深意,富含玄机。

丁筱芳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但是,所幸他手中有两支健笔,代他“发声”。一支是众所周知的画笔;一支是文笔,尚未为人所充分认识。我很喜欢看丁筱芳写的创作谈,言之有物,一语中的,文笔流畅,远比当下习见的那些空洞乏味的艺评好读。

我真怕哪天丁筱芳兴起客串到我们这个行当,我们这些靠文字讨生活的写字匠只能转行了。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好汉水浒宋江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走一走“好汉桥”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好汉不敌肚子“叫”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水浒》求疵录二则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