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友不如己者

2016-05-14 09:08袁慧
知识窗 2016年8期
关键词:圣人本科生研究者

袁慧

我曾经跟朋友开过一句玩笑,我说我从不想看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因为我研究透了心灵鸡汤类书籍的“祖宗”——《论语》。

作为一本对中国文化及思想有着极其深远影响的著作,《论语》的伟大毋庸置疑。我读了之后,对孔圣人的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我读到“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时的惊愕。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孔圣人怎么会说出这么势利的话?看了注解后,我才明白孔圣人是教导我们要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要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

无友不如己者,那么,是不是就该多友胜己者呢?

感性的美好总是容易被理性的数据所击,即使是圣人之言,也避免不了遭此宿命。你以为的朋友,其实有很多人并没有把你当作朋友,特别是比你优秀的人。我并非异想天开地说此言论。

2016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阿卜杜拉·阿尔玛图克和同事发表论文,宣布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研究结果:你心中认定是“朋友”的人,只有53%的几率也把你当作朋友。

研究者找了一群大学本科生,让他们按照5分制给其他人打分0分等于“这人谁呀”,3分等于“算得上朋友”,5分等于“我最好的知己”。同时,这些本科生还要猜测自己刚刚打过分的这个人按照同样的5分制给自己会打几分。

在所有评分中,大于等于3分的案例有1353个。而在这1353个自认朋友的案例中,94%的人认为对方给自己打的分数也大于等于3,即我把他当朋友,他九成也把我当朋友吧。很不幸,数据讲述了另一个故事。研究者根据所有数据整理出一个友谊网络,其中只有53%的友谊是双向的,也就是双方给对方的分数都大于等于3。其他47%的友谊都只是一厢情愿。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错估友谊呢?研究表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人类有“情感防卫”本能,他没把我当朋友这种事,太伤害自我感情和自己内心认定的自我形象。因此,对于“别人有没有把我当朋友”这件事,很多人在感知上都会出现过于乐观的偏差。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都习惯“往上交朋友”。人们都更乐于把更富有、更有魅力、更受欢迎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而那些“大家都想跟他做朋友”的人,则通常不愿意俯就,更倾向于精挑细选自己的朋友。这也造成了许多的“单向友谊”。

你以为你们已经要好到了可以发表情包互相调侃,却发现对方的朋友圈照片里永远没有你的出场。令人欣慰的是,这个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还有借口去相信更多的友谊。

猜你喜欢
圣人本科生研究者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非暴力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