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和创业游戏里田范江都是闯关达人

2016-05-14 12:01李天波
博客天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李浩百合清华

李天波

42岁的田范江形容自己的人生和创业就像一个闯关游戏,幸运的是,他闯过了不少道关,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奖品

面对镜头,田范江站在两米宽的囍字后面,表情有些拘谨,摄影师鼓励他“你就想做了好事,要乐呵”。田范江耸了耸肩,微微张开嘴,努力做出有点夸张的开心模样。一旁的公关调侃,“这事还挺为难田总的。”

现实中很难看到这位百合网CEO表情夸张的一面。谈论过往,不管是创业的煎熬还是得意,42岁的田范江鲜有情绪变动,表情从一而终,语速和语调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在每个节点上,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公司决策,他都遵循四条标准:有无价值、是否经得起理性分析、核实别人的意见或者调研结果、灵感。灵感被他视为不可缺少的关键—“没有1%的那个灵感,作前面的分析也不可能出现特别超越性的、质变的东西。”

作为一家市值40亿元、用户数超过9500万的公司创始人兼CEO,田范江承认,自己是深思熟虑的理性主义者,绝非心血来潮的冒险家。某种程度上,他的这种性格也决定了百合网的发展—稳健、缺乏狼性。

不能因为成功才高兴,而是因为你要高兴才成功

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跟田范江相识25年,两人在清华读书时曾是上下铺,毕业后联手创办了百合网。

“承压能力强,极能坚持。”这是慕岩对老搭档的第一评价。“真的,极能坚持。”他带着不容反驳地语气向《博客天下》又强调了一遍。

百合网创立近11年,中途遭遇过很多困境。慕岩有时候也会沮丧,但能量满格的田范江永远是没事人的状态,最多念叨两句,“哎呀,这几天睡不好啊”,完了继续干活。

慕岩回忆,早年他们最先计划做的是一款社交软件,但一直没拿到风险投资。慕岩无意发现国外有一款相亲软件,模式不错,有意效仿。当时,国内已经有一家公司在做类似的模式开发,并拿到500万美元的风投,而百合网账头上20万人民币不到。

公司转型不转型,慕岩心里没底。田范江挣扎了一个月后,拍板转型,然后集中所有技术,每天跟着加班,研发相亲交友网站的模型。“全部身家都进去了,他肯定也压力特别大,但不会表现出来,还是有魄力。”慕岩说。

田范江把自己的强承压能力归为在清华读书期间的历练。1991年,17岁的田范江从山东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抱着“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的心态开始大学生活。

结果没多久,他“就彻底崩溃了”。班里好多省状元,各个都是学霸,学习好又勤奋。“你一下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自信心全面崩塌。”田范江说。更刺激他的是《新清华》报纸,上面经常刊载一些“非人”的故事,比如学俄语学生兼着学英语,一学期就过了专业四级;或者非常难的一门课,好多人都徘徊在及格线,有人一星期突击就拿到100分……

“它不停提醒你,不是学习好就可以了,有人还体育好、音乐好,也有人什么都好得。”田范江突然变得沮丧,原来以为自己只要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到最好,那会儿才明白,“你玩了命都不一定能做到更好。”

大一大二整整两年,田范江都特别痛苦,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些自尊心特别强的同学开始自暴自弃,打游戏、逃课,甚至最后被劝退。田范江想不通了就去跑步,在体力上折磨自己,每天下午跑5000米甚至10000米。

他开始大面积读书,寻求慰藉,直到翻到两本红色书籍《西行漫记》和《论持久战》。《西行漫记》里提到,斯诺采访长征中的一个随行工程师,工程师抱怨说革命是一件需要自我牺牲、非常严肃的事情,这些红军太不严肃了,天天拉着笑脸唱歌。斯诺解释,自己接触了很多缺胳膊断腿的红军,但都非常乐观。

这个故事对田范江触动很大。“长征是人们天性的乐观主义来支撑的,也就是说,做一件事情不能说就是很痛苦的,必须从做这件事情本身感到很大的乐趣,这样才可以走完长征。你要是痛苦,可能没到那个点上就愁死了。”

他第一次想通了自己的问题,“你不能因为成功才高兴,而是因为你要高兴才成功,关键点就是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你感到快乐了,你就成功。”田范江说,这个观念他在此后的人生中反复受用,屡屡让他在遇到困难时快速调整好心态。

《论持久战》则让他明白,很多事情的结果并不能只看当下,只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个长久的规划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田范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成绩,没有一项特别突出的专业,但每项综合起来排名中上,体育、计算机技术、领导能力等领域都还可以。他从七八个方面对自己做出了总结:优势在于比较平衡,劣势就是没一项突出的。

大二快要结束的夏天,19岁的田范江默默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写下了对自己将来25年的人生规划,细致到从大三开始要有哪些进步,五年后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而25年后,自己要成为某个行业的top几。

在总面积5000平米的百合网总部,这位有点啤酒肚的中年男人承认,当初设想的一切,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实现,有些甚至超出预期。

反思,反思,再反思

田范江待人温和,很少逼问、责难下属。看员工做得实在看不过眼,他会拿着材料亲自跟对方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脾气好得没话说”,百合网高级副总裁李浩说。

公开场合,他对友商极少评价。2012年百合网推出实名制,慕岩和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微博对骂,慕岩炮轰世纪佳缘网站骗子多,龚海燕指出百合网是虚假实名制,目的在于出卖用户信息给线下婚介公司。有媒体去问田范江对此事的看法,他简单地回答:我们先做好自己,以后交给用户去定论。而在另一次网络直播里,有网友直接问他如何看待竞品珍爱网爆自己用户量第一的说法,他说,“不想去评价竞争对手他们在做什么,或者是他们在说什么。”

无论个人还是职场,田范江都喜欢维持一个和谐的状态,讨厌争锋相对。这也导致他在人才建设上反复出现问题。一方面,前期核心团队组建时,他倾向于找跟自己脾性一致的人,导致团队没能产生“化学反应”式的作用。“化学反应就是另外一个人从完全不同的角度丰富了你的思想,两个人在一起产生了很多任何一个人没有办法想出来的东西,创造了东西。”他解释,“我们是同质化的,只不过干这个事的速度加快了40%到50%,我自己一个人多花一点时间也可以干完同样的东西。”

时间一长,有些人能力跟职业需求匹配不上,田范江也不好意思辞退。“我用人不够挑剔,对人不够严格,所以导致有一些不适合的人还在岗位上。”

他经常为这些烦恼。一方面他对自己内心的判断极为自信,在行动上却往往表现出妥协。百合网初创早期,田范江心理拧着一股劲儿要做一个社交网站,后来融资不利,团队内部有了做婚恋的不同声音,田范江思来想去,为了融资,先做了婚恋,但他明白,婚恋是一个比社交小很多市场的产品。再后来,他又估摸着分两个团队,一边做婚恋,一边继续自己的社交网站,结果发现人员分散什么也做不好,最后只能放弃社交网站。

“要么坚持我的,要么做你的,可能都是好,但是一妥协之后这个事情就不伦不类了。”田范江反思自己的性格,为讲求平衡,过于追求和谐,导致百合网的发展波澜不惊、创新乏力,“没有出过太大的事,但是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成就跟这个有关系,这个保守还差点让公司死了。”

2006年,婚恋网站前后起家,当时百合网拥有最大的资金储备,但田范江觉得公司商业模式还不清晰,没必要营销,一心把工作放在产品研发上,决定搞清楚网站怎么赚钱以后再去做市场推广。他自认回归了商业本质,却忽略了资本市场的推力。此后三年,世纪佳缘、珍爱网依靠强势的广告输出迅速占夺市场,百合网面临被挤出一线婚恋网站梯队的危险。

拍摄前,田范江放下手机,亲自帮摄影师搭建道具。图/王卓

这次事件后,田范江花了很长时间检视自己,土生土长的计算机系,一路从本科到博士,理科思维偏重,看重产品,对营销的作用预估有所偏差。

之后的三年,田范江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尤其是2012年的央视广告投放,他们把公司账面70%的资金投入到了广告。“我们做了些数据分析,但真的不知道效果会怎样。”他坦承这是自己创业以来,在几乎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为数不多的一次“ALL IN”。

广告大获成功,田范江在公司决策上也变得越来越决断,不管是拆VIE挂牌新三板,还是和世纪佳缘合并。李浩觉得,作为老板的田范江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变得越来越自信,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且不再受别人影响。

人生和创业就像一个闯关游戏

2015年的百合网10周年庆典上,田范江请来百合网早期创业团队里的人,邀请他们一一上台。在台上,他回忆起早年在家中客厅里创业的场景,谁在沙发上写代码,谁老被自己抠着加班,说着说着数度哽咽,不能言语。

跟随11年,那是李浩唯一一次看到老板情绪失控。更多的时候,这位CEO冷静理性,高兴忧伤都不轻易示人。

2015年12月,百合网挂牌仪式当天,田范江正常上班,下午带着公司四个高管一起去金融街敲了趟钟,“全程就像在办一个应该办的手续。”李浩回忆,在回公司的车上,几个高管你一句我一句感叹百合发展不易,田范江默默听着,很少主动说话,到公司继续上班,“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如果说上市是早就料到的结局,收购世纪佳缘则是意外之喜。“两家打了那么多年,抢来抢去,突然就合并了,谁能不激动?”李浩记得,自己去送一份材料,临走前,田范江突然跟他说,我们可能要和世纪佳缘合并了。“淡定得你都觉得自己傻呼呼的”,李浩当时激动地不敢相信,回问了一遍,田范江抬头很平静地告诉他,多做些准备,最近各方面多注意些。

百合网成立至今,田范江在公司也没发表过什么鼓动人心的讲话,“我好像不太会调动鼓励人。”

李浩想了想,说也鼓励,只是方式变成了“给你做职业规划”,先分析你现在工作不理想的原因,职业需求与能力的匹配度,该怎么提高,“最后告诉你,你看你提高了下一步会到什么职位,你自己选择。”

田范江善于分析,提到自己作为创业者的优势,他很快讲出四条,“第一意志力强,第二有一定程度的突破性思维,第三有一定的执行力,第四能长期地团结一批人做事。”

大学期间,当面临红(从政)黄(从商)黑(搞科研)择业选择时,田范江一个月就确定了创业的方向。他运用排除法,先放弃从政,因为“学生会里人人喜欢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讨厌那种氛围”。科研本来被他视为最可能的职业路途,结果无意间去了一位老师宿舍,一进去特别黑,到处堆着杂物,厕所里全是水,垫着三块砖才能上厕所。“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田范江说,三条路只剩从商,凑巧有个创业成功的清华学长来清华讲座。

此后,田范江做的每一件事都为创业做准备。在当时的清华,创业还有点个体户的意思,很难受到主流认可。这对向来行事保守、稳健的田范江来说,颇有破釜沉舟的气势。

1996年,他和慕岩一起创办清华大学科技创业者协会,那是清华第一个跟创业相关的协会。当时慕岩去中关村兼职,发现老板都是些北大学历史、哲学的。他问对方,你们不懂技术怎么能做这个啊,对方回答,在外面包些项目,回来找几个清华的干活就行啊。

慕岩回来就撺掇田范江,不能给人打工啊。两人一拍即合,想着把学校的一些科研商业化。慕岩还写了一张鼓舞人心的宣传单,大概意思是:中国的未来需要创业者,我们清华学生懂科技,也要学习商业,将来要科技创业,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这些印在A4纸上的标语,很快吸引了清华20多个对创业感兴趣的人,方兴东(博客中国)、王兴(美团)、倪正东(清科集团)等前后加入其中。方兴东特别能说,是协会里的公关参谋,王兴当时还只是协会里的“小弟”,负责发送传单。

那一年,协会主要在扫街,每人拿着智能后视镜、环保材料等科研成果去找公司谈判,基本都被“礼貌地拒绝”。直到三年后,协会依靠创业大赛一炮而红,吸引了包括《华尔街日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百家媒体。

协会里的人前后开启创业模式,田范江是最早的一批。在那一年断断续续的商业接触里,田范江确立了自己互联网创业的发展方向,并在1999年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线上家装公司,后因管理不善关门。

失败后的一段时间,田范江认识到自己对公司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五个人合伙,股份平分,结果今天他不来,明天那个不来,但股份都一样,对干活的人很不平等”。

田范江搁浅了创业的想法,毕业选择去做企业咨询。当时咨询还是一个大冷门,田范江看了很多文章,发现美国咨询业规模是中国至少100倍以上,他觉得里面有机会。1年后,国内咨询业迅猛发展,寻求咨询的企业纷至沓来,田范江一天的咨询费上万元。

3年后,田范江觉着自己积攒了足够可以创业的管理经验,市场上风险投资也逐步进驻中国,当即辞职创业。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田范江自认在每个阶段都做出了适当的选择,步步为营,分毫未差。

不管人生还是创业,田范江觉得就像一个闯关游戏,当下已经完成了上一关,获得不错的奖品,是带着奖品离开,还是压上一切奖品继续下一关,这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现在,我需要认真想想。”他说。

猜你喜欢
李浩百合清华
Quantum estimation of rotational speed in optomechanics
Transient transition behaviors of fractional-order simplest chaotic circuit with bi-stable locally-active memristor and its ARM-based implementation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风吹百合香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清心消暑话百合
李浩:总有那么一股劲儿——走进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
百合依依
清华,北大,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