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2016-05-14 01:55武义青韩定海
经济与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京津冀

武义青+韩定海

摘 要:通过测算及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及京津冀三地、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碳生产率与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发现: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均呈增长态势,但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呈增大趋势;在京津冀地区,北京碳生产率增长最快,天津次之,河北最慢。依据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判断经济增长方式得出:京津冀地区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均属于高碳增长,其中北京属于低碳增长,天津、上海属于中碳增长,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属于高碳增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提升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水平,关键是推进河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去产能和补短板,提升河北碳生产率水平。

关键词:京津冀;碳生产率;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2.2,F061.2,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3-0005-04

一、引言

京津冀地处我国北方,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三个省级行政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深化发展期,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速。但是与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程度、经济发展状况还有一定的差距。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出(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熊皮特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都对增长的要素进行了阐述。把“碳”视为一种生产要素,从“碳”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增长,可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碳排放量与碳生产率。

碳生产率,最早由Kaya等提出,它是指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之比,数值上等于碳排放强度的倒数[1]。碳生产率是一个正向指标,一般情况下,在碳排放量不变的条件下,碳生产率越高,则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越大,即经济增长越快。近年来对于碳生产率的研究文献较少,相关研究还处于不断发展中。目前对于碳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有对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数据包络分析(DEA)、LMDI分解法、投入产出法、计量模型等,研究碳生产率的一个或多个影响因素。路正南等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我国的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2];赵亚南运用LMDI分解法对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3];龙如银等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4]。综合而言,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有: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低碳技术等。然而目前对于碳生产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特别是京津冀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对比分析三个区域的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可以使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从而较快地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二、碳生产率的测算及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根据碳生产率的定义,碳生产率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简称碳排放量)的比值。由于国家统计年鉴中没有直接公布的碳生产率数据,现有碳生产率数据都是通过估算得到的。文中碳生产率的估算采用IPCC提供的方法,碳排放量的估算采用各种能源消费量乘以折标准煤系数再乘以碳排放系数。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全面性,将能源消费种类确定为8类,包括煤炭、焦炭、原油、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天然气。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碳生产率的实际情况,剔除价格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本文以2010年为基期,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或地区统计年鉴中的生产总值数据测算报告期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

(二)碳生产率的测算

根据碳生产率的定义,碳生产率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P表示碳生产率;gdp表示地区生产总值(不变价);CE表示碳排放量。ADi表示第i种能源的能源消费量;SFi表示第i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EFi表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及碳排放系数详见表1。

(三)碳生产率的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北京、天津、河北碳生产率水平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北京碳生产率水平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低。从碳生产率增量上看,2000—2013年,北京碳生产率增长了2.24倍,上升至2013年的5.32万元/吨;天津碳生产率增长了1.48倍,上升至2013年的2.32万元/吨;河北碳生产率增长了0.26倍,上升至2013的1.02万元/吨。从碳生产率的增速来看,北京碳生产率年均增速为9.48%,天津碳生产率增速为7.23%,河北碳生产率年均增速为1.78%。河北在碳生产率增量与增速上看均处于劣势地位,河北省2000—2013年,仅2013年碳生产率高于1万元/吨,其他年份碳生产率均小于1万元/吨,甚至在2004—2007年碳生产率低于0.8万元/吨。

由图2可以看出,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碳生产率均呈增长态势,其中京津冀的碳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从2000年的1.00万元/吨上升至2013年的1.63万元/吨,年均增速为3.82%,其中2004年、2005年碳生产率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23%、4.12%,2006年又回到2003年的1.11万元/吨,之后碳生产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碳生产率增速最高达到9.45%。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高于京津冀地区,且二者之间的差距整体呈现扩大的趋势,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2010年、2011年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缩小幅度低于扩大幅度,2000年碳生产率差距为0.61万元/吨,2013年碳生产率差距上升为0.95万元/吨。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水平最高,碳生产率水平逐年上升,2000年至2008年,碳生产率水平与京津冀、长三角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大,2009年、2010年有所减小,之后逐年扩大。2013年,珠三角碳生产率比长三角高0.87万元/吨,比京津冀高1.82万元/吨。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但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却呈扩大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河北省的碳生产率增长缓慢且河北碳生产率水平低下拉低了京津冀地区的碳生产率水平。

三、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碳生产率与地区生产总值

从图3中可以看出,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呈现指数变动的关系,方程式如图中所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每增长1%,则地区生产总值大约增长3%,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乘数效应,提高碳生产率,能够有效地促进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从图4可以看出,北京、天津碳生产率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亦呈指数变动的关系。当碳生产率变动1%,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变动1.2365%,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变动2.0343%。河北在2000—2013年地区碳生产率变化幅度很小,而地区生产总值却逐年上升,其形状近似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碳生产率的弹性近似于无穷大,理论上提高河北省的碳生产率,可以有效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增长。

(二)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投入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生产率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引起的经济增长[5]。把“碳”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则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为:碳排放量变化引起经济增长、碳生产率变化引起经济增长、以及碳排放量与碳生产率交互作用引起经济增长。

衡量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2000—2013年的递增率为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区域内各省的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2所示。七省的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排序(由大到小)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河北。相比而言,北京市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仅快于上海),但是碳生产率增速却最快,高出上海市大约3个百分点,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8.35%,反映了北京市主要是依靠碳生产率增长推动经济增长。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快于上海、北京),但是碳生产率增长速度却最慢,碳生产率增长率仅1.78%,从而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6.10%,反映了河北省主要是依靠碳排放量增长来推动经济增长。

碳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不同,反映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差别。依据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小,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低碳增长、中碳增长和高碳增长[6]。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测算结果列于表3,结果显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均属于高碳增长。在区域内,仅北京属于低碳增长,天津、上海属于中碳增长,而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均属于高碳增长。

虽然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均属于高碳增长,但是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区域差异,珠三角最高,京津冀次之,长三角最低。

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属于低碳增长,天津属于中碳增长,而河北属于高碳增长,并且河北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北京、天津之间的差距较大,加之河北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碳生产率基数很低,如果提升河北省的碳生产率水平,那么将会大大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低碳水平。以2013年为例,如果碳生产率提升0.1万元/吨,则河北省碳排放量将会减少2 371.08万吨,大约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总的碳排放量减少量的一半,是北京和天津碳排放量减少量之和的7.77倍,所以提升河北省的碳生产率水平,成为京津冀地区进行节能减排提升低碳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长三角地区,属于中低碳增长的上海市经济总量最小,约占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的20%左右,属于高碳增长的江苏、浙江经济总量约占区域的80%左右,其中江苏省经济总量约占区域的45%~50%。江苏省经济总量大,经济增长方式较为落后,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四、结论及建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表现出了区域差异。从2000—2013年碳生产率的变动趋势看,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碳生产率呈增长态势,但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呈增大态势。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市碳生产率增长最快,天津次之,河北最慢。河北碳生产率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增长的“短板”。

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指数变动的关系,碳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依据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目前京津冀地区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长三角地区,小于珠三角地区,但是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属于高碳增长。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属于中碳增长,浙江、江苏属于高碳增长,但是由于江苏经济总量大等因素,江苏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低碳水平的“短板”。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属于低碳增长,天津属于中碳增长,河北属于高碳增长,河北省经济总量比较大,人口多,产业结构偏重等因素造成河北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从而使河北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低碳发展的“短板”。

克服短板,河北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占据了大量的“碳”资源,使“碳”成本居高不下,碳生产率难以提升,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产能过剩企业,往往是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如钢铁企业、水泥企业。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去产能,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节能减排,可以有效地提升河北省碳生产率水平,从而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处置“僵尸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碳生产率水平。“僵尸企业”往往出现在钢铁、水泥等行业,而河北是钢铁大省、水泥大省。钢铁过剩、水泥过剩等造成了大量的“碳”资源浪费,同时“僵尸企业”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以及市场空间,造成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僵尸企业”的平稳退出,能够为低碳产业的发展腾出宝贵的资源与空间,从而推动碳生产率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京津冀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