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贷款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①

2016-05-14 01:55贾银华
经济与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家开发银行

贾银华

摘 要:亚投行的贷款领域锁定于基础设施,每笔业务都有具体的承载项目,存在单笔业务贷款额度大、贷款项目数目少、贷款回收期限长、风险大等特点。因此,亚投行建立项目导向型风险管理办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借鉴国开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构建亚投行项目导向型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关键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全过程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3-0013-06

一、亚投行成立的意义及国开行经验的可借鉴性

2013年10月2日,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发起并邀约其他国家共同参与、筹资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的建议。习近平指出,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愿意向包括东盟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成立的大幕开始拉起。截至2015年4月15日,确定的创始成员国有57个,预计年中签订银行章程、有望年底正式成立。

(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意义

亚投行自发起之日起就受到发达国家的打压,美国游说欧盟成员国不加入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总裁中尾武彦表示不欢迎成立一家目的基本相同、由中国牵头成立的另一家区域性银行。成立亚投行这一举措被发达国家抵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亚投行的职能被认为与亚开行重复。从功能的角度来讲,其与亚行、世行并无较大差异,都是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从目标来讲,亚投行锁定的基础设施这一领域被包含于亚行的目标范围之内,差别点只是更专注于基础设施领域。有学者也质疑,这一差别并不是另起炉灶成立一个银行的充分理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存在贷款额度大、本息回收期长、收益低且不稳定、风险比较大等特点,私人投资不愿意涉足,发展初期基建资金缺乏是大多数国家的发展规律。从世界银行2012年的贷款领域来看,世行总投入到基建领域的贷款为132亿美元,占总贷款支出的38%[1]。2009年亚行的Infrastructure for a Seamless Asia预测结果显示,在2010—2020的十年,亚洲每年需要8 000亿基础设施投资才能支持其发展,普华永道预计未来十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将实现年均7%~8%的增长速度。而亚行每年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贷款仅为100亿元,相当于总需求的1/80,远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亚投行将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行目标,将转变亚洲的高储蓄为高投资作为建行任务之一,提高亚洲资本利用效率,促进亚洲地区的长远发展,亚投行的成立对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去金融性、区域性特征之外,亚投行与亚行、世行的重要区别体现在专门性和开发性上。专门性主要体现在专门为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和融资便利,而世行、亚行的业务范围除了涉及基础设施之外,还涉及农业、工业、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2],而且基础设施投资在世行、亚行的总贷款额度中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较低。开发性主要体现在以促进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其经济的持续和长期发展创造条件。

对中国来说,基础设施投资虽然仍然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缺口大等问题。亚投行首先能够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问题,但是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在于中国全球化经济战略的实现。首先,亚洲地区亚洲发展中国家占比较大,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若该市场打开,蕴含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对于消化中国过剩产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中国借助基础设施投资进入亚洲国家,打开市场大门,为后续的产品和资本进入创造条件。以资本带动生产、以生产获取市场、以市场形成影响,最终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再者,也是中国争取世界话语权的重要步骤,中国主导亚投行而舍弃已有而且运作良好的亚行,原因在于亚行自成立起一直被美日控制,如亚行行长一职一直被日本人占据,而美日是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摆脱牵制,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最后,亚投行的成立也是中国消化高额外汇储备的手段。

对亚投行其他成员国来说,一方面,亚投行能够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问题。该领域因其自身特色—额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一直是私人资本没有意愿进入的领域。同时其在经济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基础设施发展落后一直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亚投行的介入能够给欠发达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给本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再者,亚投行能够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打破亚洲地区国与国之间的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一体化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提高各成员国的经济效率。

(二)国家开发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可借鉴性

1. 国开行和亚投行主要投资领域为基础设施等长期投资。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开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和管理调控体系。1994年,在六大国有专业投资公司基础上,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受人行、银监会的指导与监督,财务和资本金由国家财政部的管理和监督,为国务院直属政策性金融机构。1994—1998年,国开行的主要任务是,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两基一支”的建设和发展,为开发基础建设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服务。虽然自2008年开始市场化改制,但是国务院仍然将国开行定位为,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家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

世行、亚行、亚投行和国开行,同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但是其业务重点却有所不同,综上所述,国开行与亚投行的主要投资领域则较为相近,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与世行、亚行相比,国开行的经验更具有借鉴意义。

2. 国开行和亚投行的贷款一般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因亚投行和国开行的主要投资领域为基础设施,那么两行的贷款一般都是以某项具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承载体的。项目建设、运营状况与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银行信贷资产的投入是为了项目建成投产后收回本息,实现其支持经济发展的功能和自身的盈利性。因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与项目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项目是银行贷款的载体,银行信贷资金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项目的成败,因此银行信贷管理取决于项目成败。项目管理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四个阶段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项目建设的实现程度决定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有效的项目管理是项目在预期的时间里,达到计划的质量,成本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建成的前提条件,而项目按时建成投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银行信贷本息回收的来源。与此同时,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也会通过这一传导过程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是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亚投行开发性金融的特性决定其除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外,还要担负起执行政府经济政策的职能。随着信贷资金的投入使用,银行对贷款项目管理的主动权逐渐降低,只能被动地防范信贷风险。银行为项目建设提供贷款资金,项目是银行贷款正常还本付息,履行贯彻政府政策职能的载体。项目的成败决定了银行贷款目标能否实现。树立以项目为导向的风险管理理念,根据项目管理的特性主动进行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实现外部风险的内部化管理。

二、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贷款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也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开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范围,同时,信贷风险管理也发生了改变。

1998年,开发银行开始信贷风险管理的改革,2000年,开发银行第一本信贷管理手册编写完成,该手册涵盖了开行贷款的合同谈判、签约、资金拨付及本息回收等合同执行的整个过程,并从流动、市场、信用、操作等风险分类进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二元评审体系、内部评级技术、早期预警系统,并强化贷后管理工作,全过程风险管理初见雏形。2007年,开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重大调整,由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并形成了贷款资金监管、贷后现金流监管、项目监管、借款人监管、担保监管等综合贷后管理办法。2008年,开行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独立性及风险管理创造价值三个风险管理原则。2010年,在全行推行评级器系统建设,开发贷前经济资本计算模型。在这一风险管理办法改革过程中,开行的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

根据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将项目划分为项目前期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项目运营阶段四个阶段。对于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应有所不同。

(一)开发银行信贷项目贷前评估

银行信贷项目贷前风险评估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不确定性比较大,贷前评估是否合理、评价指标是否科学,是决定贷前评估准确性的关键,也是事关银行信贷项目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贷前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和风险预测,对于银行的贷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作用。各银行应根据本行信贷业务特点构建其自己的风险评价体系。我国银行使用的风险评价体系分为两类,均以项目为标的等级体系,一类是项目信用等级体系,另一类是项目贷款风险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对一系列确定的评分科目和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最后得出评价结论。两类风险评价体系有助于银行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预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潜在风险等进行研判,是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贷款贷前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有效结合的重要成果。

根据项目策划阶段、项目准备阶段、决策阶段工作内容的不同特点,结合开发银行自身所具有的贷款额度大、期限长以及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等事实,开发银行在贷前评估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避风险。

首先,制定完备的贷款审批发放程序。开行每笔贷款规模都相对较大,对于大额贷款,在借款人正式提出贷款申请之前,开发银行聘请熟悉行业融资需求和相关风险的专家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参加项目工作;收到贷款申请后,独立的贷款审核部门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尽职调查;行业专家参与该大额贷款的审批过程,贷款审批程序要重点关注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项目准备阶段的合规性,主要关注借款人以往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和债务偿付能力、授信条款和结构、以及抵质押品和第三方担保等风险缓释工具设计合理性等。

其次,建立二元评审体系。国开行通过借款人和债项二元评级系统评审贷款项目风险,同时信管会对单个借款人设定信用评级等级和风险限额。借款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信用评级达到要求、风险在信管会所设定的风险限额之内,银行才会受理其项目贷款申请,贷委会拥有最终审批权。

再次,采用审贷分离机制。对信贷业务的调查、审查、检查的职能通过分设的信贷业务部、评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三个部门分别进行实施,并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和考核内容的信贷管理责任制度。对贷款承载主体——项目进行的审查评估是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初评,银行已对拟贷款项目有初步了解,在审查评估中应严格按评估指标评估企业管理人员,同时也应该关注拟贷款企业固有的风险。2001年,在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开发的项目评审电子路演制度是国开行项目贷款风险管理中的又一创新之处。促进了贷款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和客观化,有助于克服少数人支配大量资金这一顽疾。

最后,开发较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是提高贷前评估准确性的基础,能够有效防范制定错误的贷款决定,避免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风险。开发银行从模型开发和管理、内部评级体系建设、风险评估与监控、IT系统建设等环节开发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开发贷前经济资本和RAROC计算模型,进一步提高授信风险边界审查工作质量;加强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开展全行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压力测试;完善信用评级方法标准和压力测试流程制度,实现信用风险精细化计量管理,全面推动评级系统建设等。

(二)开发银行信贷项目贷中监控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管理过程中工作量最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多,管理难度也最大的阶段,相应地,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也最复杂、最大。项目建设费用是否超标、项目建设进度是否延迟、项目建设质量是否合格、有无出现建设范围扩大现象、是否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都会给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项目实施的成败关系到项目产品能否如期投放市场、银行贷款资金能否按期收回。项目贷款的贷前评估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但是不能保证贷后贷款资金的安全使用,银行项目贷款贷中监控是防范风险、强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信贷项目进行贷中监控非常重要。开发银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贷中监控:

首先,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该系统是在不同部门间以及总分行间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监控从宏观(行业、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到微观层面(拟借款人及抵押、质押品)的状况,以评估系统风险、政策变化以及项目本身风险等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风险。

其次,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从源头降低信贷风险。对中长期信贷客户进行信用质量管理,以信用质量分类和动态管理为手段,对企业信用实行标志性事件目标管理。贷款开始发放之后,信管会有对贷款进行动态持续监控的义务,包括持续监控借款人业务状况、借款人信用评级季度复核、信用评级和风险限额的年度重审等。邀请外部专业研究机构联合对国内地级以上的291个城市进行了年度信贷风险指数的跟踪研究,努力将信贷限额与信贷风险进行动态匹配,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最后,建立全面、动态的风险评估系统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国开行采用二维风险评估矩阵②(如表1),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初步的评估工作,对风险状况和指标体系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持续监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部门的评估结果进行审议,确定综合评估结果,并对全面风险监控指标走势进行预测,形成全面风险评估报告。

(三)开发银行信贷项目贷后评价

银行贷款发放之后,即使借款人在贷款评审阶段资信状况较好,但经济环境、原材料供需、产品供求、企业运营等的变化,都会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造成影响;借款企业高管变动、重大突发事件和决策也会影响到企业经营,进而影响企业贷款偿还能力。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贷前评估阶段并不能收集到借款人及项目的全部相关信息,所以贷后评价变得很重要,是关系到银行贷款能否安全回收的重要环节。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适合本行业务特色的贷后评价管理体系,实行客户差别化管理、对资金的使用风险进行监控,并研究和完善的贷款管理制度。

首先,开发银行建立了多元化的贷后管理体系。形成了贷款资金监管、贷后现金流监管、借款人监管和担保人监管在内的贷后管理模式;建立了动态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防范信贷风险,加强对贷后风险的防范;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按季预测、按月调度、按周监控、按日落实”的贷款回收工作制度,加强资产质量动态预测和风险监控,并特别加强了对外部已有风险提示的企业的监控,及早制定预案;实行严格的贷款分类制度,加强对信贷工作的指导,目前严格按五类十四级分类标准对银行贷款进行分类。

其次,建立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独立稽核制度。独立于业务部门的稽核评价局对项目的建设、竣工运营、绩效和影响、持续能力进行评价,监测贷款项目的经营现状和存在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预测贷款项目发展趋势;对借款人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各主要风险点进行识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风险揭示并提出整改意见,强化内部控制,定期评价全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和管理层;并对贷前评估、贷中监控中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提出改进评审、信贷管理工作、开发银行贷款制度的措施与建议。

三、亚投行项目导向型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项目导向型管理是相对于贷款导向型管理而言的,指的是依据信贷项目各个阶段工作内容的重点、项目内外部管理及与信贷项目有关的相关方等设计监管指标和管理办法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是一个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以信贷风险管理为目的的动态管理过程,改变目前以信贷管理为中心、以信贷管理为目的的管理办法。

亚投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其投资领域锁定于基础设施。与商业银行相比,亚投行的业务存在单笔业务贷款额度大、业务数目不多等特点,而且基本上每笔业务都有具体的承载项目(不同于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等),同时也存在贷款回收期限长、风险大等特点。因此,亚投行建立项目导向型全过程风险管理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基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根据项目周期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的差异,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达到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目的,本质上是项目导向型的风险管理办法。

从对开行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风险管理办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开行虽然根据项目周期的阶段进行风险管理,但是并没有真正形成从项目管理特点出发的风险管理办法。关于这一判断,我们可以从贷款评审阶段银行风险管理的特征看出。

在贷款评审阶段,银行贷款最大的风险是贷款决策失误,即通过不该通过的项目贷款。造成决策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银行工作人员对国家有关规划、土地、环保、产业政策及国家项目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方法,通过不合规项目,造成银行贷款决策失误。其次,项目评审时工作人员对技术专业知识不了解,通过不合格项目。在项目的前期阶段主要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及技术可行性。评审人员对工艺、技术等专业知识的缺乏会造成贷款决策的失误,比如通过设计错误及技术方案落后或淘汰的项目,造成项目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营及投产后产品没有销路,无法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给银行信贷资金的本息回收带来风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开行贷前评审并没有抓住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这一特点,配备复合型的人力资源进行项目评审。现有工作人员一般具有单一的学科背景,懂财务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工程,懂工程的不懂项目,懂项目的又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不了解,做出错误的贷款决策。再者,过度重视经济评价忽视社会评价。开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用项目产品售价、成本、项目总收入、利润总额、净现金流、偿债能力和内部收益率等定量指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尽管也比较全面,主要包括环境生态影响、污染控制、环境治理与保护、增加就业机会、征地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分析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社会评价大多是定性分析,而且没有统一的衡量指标也没有实际的数据,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项目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不能按时完工风险的项目大多并不是由技术、工艺、质量等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征地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等社会问题造成的,因此贷款评审过程中应该对项目的社会影响给与足够的重视,避免项目不能按时完工投入生产导致的银行信贷资金回收风险。

综上可知,开行风险管理指体系并不是根据贷款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确定的,而是根据银行贷款特征设定的。项目是银行贷款的载体,当项目管理出现问题时,以贷款为导向而不是以项目为导向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并不能反应出这一问题,必然会给银行的信贷资产带来风险。

因此,亚投行应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形成贷前、贷中和贷后三段式管理模式,构建完整的项目导向型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该完整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覆盖了银行信贷风险的整个过程,三个管理阶段的划分也使得风险管理渗透到银行信贷风险的各个环节,能够从部分到整体地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管理。同时注意防范开行项目导向型全过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专业技术人才与经济、金融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配合,社会评价与经济评价并重、贷后风险管理与贷前评估并重等问题(贷前评估的准确性决定贷款决策的正确性,是影响项目贷款资金的安全关键因素;但是贷后对信贷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管却是影响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因素,建设项目在管理、质量、成本、进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出现的风险都会对银行信贷资金带来风险)。

(二)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与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相配套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衡量项目存在的风险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对于防范和控制银行信贷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项目概况(主要包括项目总投资及资本金、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工艺技术水平等)、项目筹资情况、项目市场前景、项目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项目存在的风险及收益;借款人财务和非财务指标;项目贷款的信用结构和借款人信用等指标;贷款的资产质量分类及贷款本息回收等指标。并从非银行管理因素和银行管理因素对贷后风险监管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类和列示。非银行管理因素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周期的波动,汇率利率的波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内部管理,以及环境评价、社会评价等因素。

制定一套完整的贷后信贷风险监管机制,包括对借款人的监管、对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管,并对具体监控的风险点提出详细的要求。对项目的监管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设进度、项目建成后的投产情况、原材料供应情况、产品的质量、成本、价格等情况、项目的现金流等,并对项目建设进度该指标进行细分,达到对贷款项目的动态监控目的。

注释:

①以下文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世界银行”简称“世行”,“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

②对三大类、十一小类风险分别制定评估原则、方法和打分板,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该全面风险管理系统首先对各潜在风险和相应的风险管理质量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初步确定综合风险评级,最后根据潜在风险的未来变化趋势(分上升、稳定、下降三级)对评级结果进行确认和调整。

③国家开发银行2003年年度报告定义1级风险为潜在风险低,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强;2级风险为潜在风险为低度到中度,风险识别和管理能较强;3级风险为潜在风险为中度,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一般;4级风险为潜在风险为中度到高度,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较弱;5级风险为潜在风险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较弱。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集团.http://www.worldbank.org.cn.

[2]李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制度设计[J].中国金融,2014(12):79-80.

责任编辑:张 然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Loan of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Bank

Jia Yinhua

(Graduate School,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

Abstract: Asia investment bank lending to the field of infrastructure,each business has a specific bearing project,Asian investment bank loan service is locked in infrastructure,which has the characters that each business has specific carrying project,large single business loan is amount,the number of project loans are small and loan recovery period is long. Therefore,it is feasible and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project oriented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AIIB. Referring to the CDB loan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this article construct the project oriented-whole process risk management system,and establish a set of index system of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State Development Bank;Whole process risk management system

猜你喜欢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探讨
国家开发银行后转型时代经营与发展研究
国家开发银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财务管理
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问题探讨
从国家开发银行实践看债券银行发展
论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转型中的金融职能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