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英
摘 要: 在我国教育当中,语文教育始终在传递中华传统美德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从此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标准,这些能力都是从小学语文的教育当中渐渐锻炼出来的。本文论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利于学生人文性发展的问题及在课堂中培养人文性的表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性 教学方法
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当然在成长过程当中他们身上也会有时代发展的痕迹。近些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力图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民性和社会发展的新型教育方式。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厚重的历史印迹,新课改不仅是为了与时俱进,而且是为了对传统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和发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然人文性的培养并非朝夕间可以完成的,毕竟人文性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其个性发展多个方面有关。我结合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缺乏人文性的表现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们大多是短时期内无法从传统教学当中解放出来,还是拘泥于对于基本知识的传授。然而小学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需求。在有些课堂上我们能够看到教师仅仅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停留在对于课文的熟读上,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却不能做到精雕细琢。有些教师仅仅关注课文的表层,对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能深入挖掘。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上把大而空洞的问题丢给学生,比如对于某一段或者是对于某句话的感受,然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培养完整的人文情怀,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仅仅是高深的空话而已。有些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回答时,一旦碰到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便会将学生生拉硬拽回来,这是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发展的。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发展创新的能力,以致一些学生的答案千篇一律,毫无新颖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体现人文性的表现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初步开发的阶段,对于外界充满好奇心,在语文课堂当中老师不仅应该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应该适当开发他们的研究性思维。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小学语文无非就是认认字、念念课文而已,这是大错特错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然后请同学们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因为小学生有着无限的创造能力,他们此时的童真是能够促进想象力发展延伸的。比如学完《敕勒歌》,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也可以用笔将其展现出来。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人所处的生长环境和性格都是不同的,在教育过程当中老师必须认识到不同学生的特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胆怯。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古诗词,老师就可以在课时内容完成后讲讲相关的知识或者是相类似的古诗。有的学生比较开朗也喜欢朗诵,老师可以安排他帮助相对而言内向的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待开发的阶段,老师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有固定的语调和感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人文情怀渗透到其中,这样能够起到榜样作用,也能够促使学生团结互助全面发展。
(三)重视体验和感悟。
人文情怀既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适当的自主性,又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该始终体现教育的人文理念,这样才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小学生对于正确和错误并没有很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语文的学习当中有许多语句都是需要学生自我感受的。老师不必强求学生非得将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语文当中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果非要用文字表达的话则会名不符实,无法与学生内心真正的感受相等同。在小学语文中老师不必强求学生的书面表达多么与标准答案符合,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心感悟和所获得的心理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才有利于长期发展。
三、结语
本文首先论述了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缺乏人文性的表现,其次从培养探究性学习、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及重视体验和感悟等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体现人文性的表现。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并不能够全面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秀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10).
[2]孙建国.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J].教育导刊,2012(4).
[3]徐华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3).
[4]丁海东.儿童精神特质的人文解读——文化二维论视野下的儿童精神[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5]王丽娟.语文教育期待着人文精神的回归[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