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东 王玲玉
摘 要:李约瑟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学为什么在近代以后落后于西方科学?这个问题就是李约瑟难题。很多人对此进行了回答,很多人认为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缺乏演绎推理。是否真的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缺乏演绎推理性质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的现代落伍呢?对此难题的进一步解答,一直困惑着无数的学者。多年来,刘邦凡长期从中国推类逻辑的视域去思考中国古代科学的演绎推理问题,《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一书就是从这个重要角度系统回答了李约瑟难题的开创性专著,对当今我国科技创新方法论文也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中国推类逻辑 中国古代科学 李约瑟难题
刘邦凡,1967年12月出生,汉族,男,重庆涪陵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已经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被CSSCI、SCD、EI收录18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收录200多篇,CNKI论文H指数达到14;出版著作、教材16部,承担科研项目近30项;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20多次,其中省级奖励10次;2009年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和2011年获得“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刘邦凡教授是一位多产的学者,至今已经出版二十多部著作、发表了六百多篇论文,出版著作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信手拈来,当然,这离不开他平时的钻研苦读和对学术的热爱。刘邦凡教授积累二十多年的思考,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最近出版了《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吉林人民出版,2014年)(以下简称“该书”)一书。该书是一本从推类逻辑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逻辑的著作。该书开辟了一个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的崭新视角,这个视角不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应用这个视角也能够形成很多独到的见解。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地大物博,给后代留下许多宝贵财富,如今也有大量的书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状况。总而言之,这些关于中国古代科学的书籍从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科学进行了介绍与归纳。而运用推类逻辑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是一个新颖的角度。刘邦凡教授所著的《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下文简称“本书”)一书包括前言、六个章节、参考文献及后记四个部分。六个章节分别是逻辑与中国逻辑、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农学、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逻辑与李约瑟问题。
本书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定义、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解以及中国古代科学的分类,基于以上的理解,刘邦凡教授引出运用推类逻辑的思维模式去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第一章刘邦凡教授从什么是逻辑、什么是中国逻辑、逻辑的共通性与特殊性、近代复兴对中国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的未来五方面形成了逻辑与中国逻辑这一章节;第二章从中国古代数学概论、中国推类逻辑对秦汉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与隋唐宋元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对明清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推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第三章的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农学介绍了中国古代农学概观,比类、类以合类与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编撰,易数推类是阐述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的思维范式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从中国古代医学概观、易数推类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取象比类是中医思维的核心、推类是中国古代医学辩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四方面介绍了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第五章的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围绕中国古代天文学概观、易数推类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积极影响、取象比类是中国古代天文理论的重要思维模式三方面作了介绍;第六章从李约瑟问题、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逻辑与李约瑟问题。
从逻辑架构上来说,该书首先介绍的大前提“逻辑”与“中国逻辑”,系统完整地介绍了“逻辑”的由来、发展、演变以及众多学者对“逻辑”认识和理解。作者分层次地介绍了中国推类逻辑对古代的数学、农学、医学、天文学以及李约瑟问题的关系。结构框架完整,逻辑关系清晰。其次,与以往其他的类似著作不同的是作者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比如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中国逻辑思想史稿》、《中国逻辑史》、《易学逻辑研究》等专著都有所不同,该书是将两者用方法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的。具有独创性。
该书中,从作者的写作方式上来说,是严谨的,也表现出作者的谦虚和好学的态度。比如说,在该书中,“近代复兴对中国逻辑的影响”这一节中的“自学研究对中国逻辑的影响”作者先引用了学者崔清田先生的说法,后面又总结和表明自己的观点。在“中国古代数学概论”这一节中,作者先是写了先秦与秦汉数学概论里面说了很多的数学相关著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等,我个人认为有一种类似综述性质的东西在里面,对年轻的学者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书中,这种引用和综述有很多。这种方式不仅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又加之自己的见解,加强了本著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赋予了这本书更大的参考和理论价值,非常值得大家读。
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值得思考一番。比如,在对李约瑟问题的论述中,作者有自己的思考和论述,他认为“作为严肃的史学探讨,就应该以就事论事为工作准则。没有必要在就事论事之前,先找个框框来限定,否则可能引导我围绕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做主观而不切合事实的思考与附和,总之,从事这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除此之外,不想因为假设能解决所谓的“李约瑟问题”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思路给自己一个枷锁,限制自己思想的自由……”作者强调了人们不能用假设的前提来限定自己,而是加强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学者学习和思考的。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作为后来者来考虑李约瑟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但是现代科技并没有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很多,各个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原因。作者从中国逻辑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提出“中国近代科学的落伍与中国逻辑没有直接关系”的观点,具有其独到的见解。本书从农学、医学、古代天文学等的发展、演变推理出,近代科学的落后与逻辑并没有直接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李约瑟问题。
该书中,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有特色的地方存在,其中有很多名人小故事、古代学者的简介和故事,比如,在第二章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中,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的简介和生平,“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毕生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著述繁富,约有80 余种之多,被乾嘉学派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康熙帝曾在一次南巡归途中召见梅文鼎,连续三天与他讨论天文学和数学问题,并亲书“绩学参微”四字予以表彰。……”不仅使得读者了解了这些清代的数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也学习了专业的学术思想。还有在第六章里面讲到的李约瑟问题的由来的介绍,也介绍了李约瑟的生平事迹以及李约瑟问题的由来。这样的写法,在读书之时,不仅了解了专业的知识,还了解到许多新鲜有趣的名人故事,摆脱掉了有些学术著作的呆板、枯燥和乏味,增加了读者的兴趣,可以有趣味地读书,不失为一种生活乐趣。
从该书的内容上来说,有很多特色之处。比如,在第四章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中,讲到的一些医学上的要义概说,“在治疗方法上,以内外结合为其最基本的原则与特点。”“食指的初节称为气关、中节为风关、末节为命关,静脉的形色变化在“气关”为轻,达“命关”为重。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的生活常识和医理原则。这也表明了作者有很广博的知识和底蕴。
中国古代科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区别于当前普遍对“科学”以及“逻辑”的认知视角,探讨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首先,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引自于西方,指的是公理化(公式化)、系统化、方法化、逻辑化的知识体系。但该书中所提到的“科学”并非上述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因此,有人会觉得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科学,但该书认为那些否认中国古代科学为科学的观点是十分片面的,中国古代的科学并不一定要按照现在的西方分类方法来研究,并强调中国古代科学不仅存在而且十分丰富。其次,基于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解与分类,该书认为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时,不是从西方逻辑学的视角去审视,而是从中国古代逻辑的思维模式——“推类”去思考、讨论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模式,并发现中国古代科学思维模式遵循着“推类逻辑”,而不是其他逻辑。因此,《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突破传统对“科学”和“逻辑”的认知视角,很有创新性地研究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之间的微妙关系,让读者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有更加全面与系统的认识。
从该书的排版上来看,本著作的目录一目了然、逻辑结构清晰,并无不妥之处。其次本书的封面的设计,是我个人比较倾心的。以淡色为主,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拿起书本,就如欣赏一朵兰花,沁人心脾,散发着一种有书香之气,感受到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恬淡、优雅和轻松。再有就是个人比较欣赏的,在书封面上以篆体写的“推类逻辑”四个印字,更彰显了这本著作的中的厚重的文化底蕴。
刘邦凡教授是一位专注于学术钻研、勤奋、谦虚的学者,期待他今后能够出版更多优秀的著作,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