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44-02
目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施之于全面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为此,中学美术欣赏课作为必修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采用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领悟美术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修养为目的。结合我校中学学生来自乡一级中学,美术底子参差不齐,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个性差异性不同的实际.笔者浅议中学美术取赏现代课堂的几点教学方法。
1.掌握学科特点、"音诗画"并存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中学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能够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与能力、情感和个性.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置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教师不能一味套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套用教材上的句子进行说教,让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既不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美术的学科目标也就难以实现,甚至会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音、诗、画"并重,与学生互动、愉快地学习。音:即运用优美、通俗易慊的语言、音调、诗词、音乐等将美术理论知识和欣赏知识传授给学生,诗:即师生互动。让学生回答或者探讨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要随问题的展开时而柔和、时而激昂,师生一起游走于探索美的旅途之中,创造很好的学习氛围;画,大量引用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学生作业、作品进行讲解,在欣赏过程中要将所学的美术知识穿插在一起,既可提高审美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底蕴和文化底蕴。
例如:欣赏第三课宋朝画家马远的中国画《寒江独钓图》引用唐代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灼寒江雪。"刚好与《寒江独钓图》意境相似。画家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除寥寥几笔画出几道水波外,画面上出现了大片空白。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茫的境界,更突出了江面的宽阔和寒意萧瑟的气氛,以及渔翁在寒江上孤独垂钓的情景.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画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再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要服从于主体。教师的主导性是为建够学生的主体服务的,学生的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离不开教师主导性的发挥.要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兴趣,使他们主动进入到学习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他们的知识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排除纯粹的作品解读,把美术欣赏和探索技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给学生设疑,并给以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比如,学生画明暗素描时,将他们的作业展示在一起自己互评,然后再与范画比较:我的三大面五大调表现的怎么样?欠缺在哪里,为什么?在讨论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美术欣赏注重艺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美术作品的产生源于生活,创作时都受到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欣赏时不是单纯的讲解技法,而是要结合作品产生的文化环境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欣赏《清明上河图》,画面反映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宋朝历史知识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同时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有了深入地了解。明白美术作品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学生知识得以全面增长。
4.加强学科渗透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欣赏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或把美术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文化情境。如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播放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这就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达到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的目的。同时,中国山水画还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绘画属于不同的门类,但它们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艺术的审美效应相同。这样不但提高美术欣赏的效果,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5.结合实际,教学形式多变以吸引学生
5.1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等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当地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人地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在上第七课《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一课中,面对我国优秀的陶瓷艺术精品图片,配以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加上教师轻声细语、娓娓动听的解说,让学生在意境极妙的氛围里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达到爱国主义教胄。
5.2做好师生互动。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能从头讲到尾,即便教师运用动听的语调,做到声情并茂,学生还是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題,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上第一课《美术及其社会功能》(全册)时,在欣赏到意大利著名圃家达o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时,同学们对蒙娜丽莎的美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在不同意见的争议之中,反应出学生的审美的差异性、知识底蕴、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等问题。教师善于引导,除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了到这幅圃的真正涵义以外,教师还能及时矫正部分心理偏移的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到育人之目的。
5.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人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亊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欣赏中国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艺术传统魅力;在山水画中可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又各不相同;在花鸟画中感悟大自然的真谛;在人物画中掌拥人体知识等,让学生深感学有所获。再例如在上完第四课《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一课后,让学生结合身边事物,运用所学的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学生绘画的激情很高,因为此刻,学生是用心在画画,而不仅仅是动手完成任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