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聪丽
摘要: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需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面对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寻找原因,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原因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57-02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不应只是淹没在题海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他们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才是创新的基础。事实上,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相比,解决问题难度更大,也更为重要,因为它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析、综合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提出感到疑惑的观点、想法。显然,这里所说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实际问题中和"已知"相对的"所求",而是涵盖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认知困惑。
1.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习惯提出问题。一节课基本上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仍然习惯于以自己提出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这种设计多是从知识逻辑出发,将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进行分解,简化为若干个连续的问题。于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由探求未知的"学问"变成迎合教师标准答案的"学答",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也就慢慢封闭和僵化了,不会自己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1.2学生问题价值不大。即使有学生提出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不多。教师有时也感到很苦恼,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留下时间,可是学生通常较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常常是一个学生提出某个问题后,其他学生就跳不出这个学生的圈圈,提出的多是同质化的问题。
1.3教师给予关注与鼓励少。偶尔有学生主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教师有时觉得其问题的价值不大,很少给予特别的关注与鼓励。有时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主动思考提出了问题,但教师可能因为这样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设计不符,或者因为自己没有想出合理的应对策略等原因,常常以教学时间不够充足为借口,或者用"以后我们再来研究"等方式敷衍搪塞。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因而通常很少给予特别的关注与鼓励。
2.小学生无法自己提出价值问题的原因
2.1导致上述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从教师本位和知识本位转变过来,没有真正意识到教学的根本是在"学",教师的价值是在引导、促进学生的学。因而,教师应该清晰地定位自己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包办代替。所以,那种忽视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层层递进、密不透风的"问答式"教学设计思路应该让位于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生成式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的组织、引导并不仅仅是基于教学内容逻辑的,教学时更应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会自然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才可能真正为了学生而发生。
2.2导致上述第二个问题的原因,我们郑重地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学生的好奇心会让我们误解,他们天然就会提问题。实际上,基于好奇提出的问题有时是比较肤浅的,只能局限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知识的数学本质、逻辑联系、体现的思想观念、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思考才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那种守株待兔式的心理是要不得的。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样,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形成,而必然地有一个后天养成的过程,教师更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就是说,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而学生往往缺乏探索性的思考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抱怨学生不会思考,而应是反思自己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引导"。教师需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数学的规律,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确立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和培养。
3.指导小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
3.1在动手操作中有效质疑,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有效质疑,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一节数学活动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梯形面积的计算",你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多位同学说说)教师引导有效质疑:除了上节课介绍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推导方法吗?(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学生陷入沉思。)投影出示梯形的平面图,引导有效质疑:你能把梯形面积分成哪两部分面积的和?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索,用铅笔在事先准备的梯形图片上画一画,并算一算。在学生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继续有效质疑: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有效质疑。在这节数学活动课中,通过教师的有效质疑,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2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处有效质疑,能提升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而设问。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解决问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1)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2)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3)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4)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5)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