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如平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有28名学员被编成高级研究班,胡耀邦便是其中的学员之一。从1937年4月起,毛泽东每周二、四上午来到抗大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胡耀邦因为个子小,总是坐在前面,于是也就成了毛泽东经常提问的对象:“胡耀邦,听懂了没有?”“胡耀邦,你说说。”胡耀邦便站起来,有条有理地一一回答。毛泽东对这个20多岁的青年头脑之清晰、理解力之强十分赞赏。
1937年秋,胡耀邦从高级研究班毕业,被留校工作,经毛泽东提名,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莫文骅),正式进入了抗大的领导层。
9月的一天,毛泽东把胡耀邦找去谈抗大工作,建议他办一个校刊。于是,胡耀邦积极筹备,很快办起来,取名《思想战线》。胡耀邦拿着第一期刊物去给毛泽东审查。毛泽东看后不满意地说,你们刊物办得不好,你们自己为什么不写东西?胡耀邦说,怕写不好。毛泽东说,写不好可以学嘛!也可以让各大队负责人写文章呀!胡耀邦趁机说,那我就先向主席约稿,请您写一篇发刊词吧。毛泽东不禁大笑说,你这个胡耀邦,马上就将军了。他要胡耀邦说说学员中的思想表现。胡耀邦汇报说,学员多数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组织纪律观念比较薄弱,自由散漫现象严重,比如有意见当面不提,背后议论,或者意气用事,闹无原则纠纷等等。毛泽东思索着点点头。
没几天,毛泽东写的文章送来了。在文章中,他针对干部中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倡导“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析了“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的种种“自由主义”表现,指出了“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这篇文章就是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的《反对自由主义》。
胡耀邦在《反对自由主义》文章前加了按语,郑重地在创刊号上刊登出来。随后,他又结合学员思想实际,写了一篇读后感发表在下一期的《思想战线》上。
(胡世民荐自2016年3月23日《党史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