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霞
摘 要:要提高特殊学校培智班的教育实效,必须见缝插针尽量将教育环节生活化,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倡导实践等措施,使智障学生在生活化中认知、理解所学学科知识,在生活化中学会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学会适应社会。
关键词:培智班;课程;生活化;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26-01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一方面宏观审视了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明确提出了要“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目的论,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这一重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在生活里找教育”的教育方法论。他认为,生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那么,如何将培智班的课程生活化呢?目前,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方法,现将其中最为常用可行的三种方法列举出来,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深入了解学生,搜集生活化素材
智障学生大多比较封闭,与外界接触较少,生活经验相对不足。许多教师认为很好的事例、材料在他们的眼中却是完全陌生的,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寻找课程生活化的切入点,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
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笔者每次都带一些学生喜欢吃的包装精美的零食进教室,把这些零食作为教具兼奖品。第一次教学2减几时,笔者把茅某喊到讲台上,对他说:“听说你很喜欢弟弟,有好东西总是和他分享。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是一种美德,于老师奖励你两块棒棒糖!”然后笔者转向对全班学生说:“希望大家向茅某学习这种分享的精神。”茅某兴高采烈,其他学生眼露羡慕。这时,笔者问茅某:“今天你拿到了两块棒棒糖,想和班上的哪个同学分享呢?”茅某把目光投向平时和他最要好的邢某,跑过去送了一块棒棒糖给邢某,邢某开心地说了声谢谢。
然后,笔者问全班同学:“于老师刚才奖励给茅某几块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2块!”笔者把2板书在黑板上。
再问:“他送了几块糖给邢某?”“1块!”板书1。
再问:“现在他手里还剩几块?”“1块!”再板书一个1。
归纳:“刚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进行表示。”将黑板上的2、1、1补充成2-1=1这个算式,接下去进行教学。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大家走进了生活,进入了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意志得以调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二、研究教材,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提前不露痕迹地进行创设,使创设的情境在教学之前就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心中。有一次开学初的黑板报上,笔者画了一幅春景图:小河边,垂柳下,河岸上两只小鸭,河里三只小鸭追着两条小鱼尽情嬉戏。树上,一对小鸟,空中两只小鸟,远处五只小鸟自由翱翔。河的对岸,开满了各种彩色的小花。出板报的时候,学生们围在笔者身边观看,一边看一边和笔者聊天,笔者随意问他们一些问题,例如“图上画了些什么?”“小鸭有几只?”“小鸟有几只?”“小鸭和小鸟一共有几只?”“这些小花好看吗?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朵?如果再画上一朵黄花,现在它们一共有几朵?”等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有几个智力残疾程度较轻的学生,也学着笔者的样子提出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学得很轻松,课后还有人在黑板报前观察,希望编出更多的连加应用题。回过头来看书上的例题,多数学生一目了然。
三、加强实践,在生活化中引导
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亲身感受、尝试、体验一下生活,获得初步的体会,学会迈出第一步,这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课上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大有学问。每教完一部分内容,提出一些可以运用所教知识来解决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其作为作业或者把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已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用新知识和旧知识共同解决。
教完《年月日》一课,笔者布置学生回去把家人的生日记下来,并在日历表上圈出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课,笔者布置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轴对称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多、找得对。去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南通军山秋游,回来以后笔者布置了一道应用题让他们解答:“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坐汽车去军山游玩。第一辆车上坐了40个人,第二辆车上坐了39个人,一共去了多少人?”除C类生没做出来外,其余学生都顺利做出来了。2015年育才中学某班学生来我校献爱心,送给每个学生一副手套、一本笔记本、两支圆珠笔。利用这些赠品,笔者出了一些题目帮助学生复习了一下分类的知识:“育才中学的哥哥姐姐一共送了几样东西给我们?”“这些手套共有几种颜色?把它们按照不同的颜色分一分。”“这些笔记本封面上的图案真好看!有的是景物,有的是漫画人物,有的是花草,你们能把它们按照图案内容分一分吗?”只有少部分学生分错了。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培智班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智障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发现、感知、体验和实践,领悟其中的道理,入脑动心,效果才会明显。因此,以生活化为基点的学科教学,才是最适合智障学生的。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