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首当其冲被曝光的是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无独有偶,羊城晚报当日全新上线的“羊城派”也推出了关于“饿了么”的相关报道。
两家媒体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饿了么”平台不仅默认无证合作方入驻,甚至还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
在“饿了么”订餐服务平台网站上,每家店铺的照片都展示着店面干净正规、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央视记者以及羊城晚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其中一些店铺的实际状况是这样的:他们放在网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有的店铺操作间油污横流,不堪入目;一饭店老板娘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入饭餐中,一饭店厨师用手指头品尝饭的味道,感觉不好倒进锅里继续做……
看了这样的镜头,你还会觉得饿了么?
饿是生理反应,也是进食指令,这都是无法改变的,而饮食卫生与质量却是可以改变的。
然而作为消费者,对饮食的卫生质量,尤其是网上订餐的卫生质量是否合格却无能为力。人们无法深入到饮食店的厨房腹地检查食品及制作的卫生质量;在网上,人们更无法到所订餐的餐饮店查看。如果监管无力,消费者将会永远感到无助。
尽管网上也有评价机制,人们可以通过对餐饮店的评分和点评来做出消费选择,但今年央视“3·15”晚会同时还曝光了网上存在大量的刷手帮助淘宝、大众点评、美丽说等大型平台的网店刷单。一家信誉为零的网店,三天就可以刷成一个蓝钻,费用只需要一千元。一个没有任何真实商品、连地址都没有的店,竟能在好评店面里找到,甚至还有配上产品图片的好评。
评分和点评也可以造假,人们还有什么办法防止自己的胃受到劣质食品的侵害?
办法不是没有,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际上就是胃的“保安公司”。
但食药监局常常反应迟钝。每年“3·15”,媒体通常都扮演着揭露食品问题的“带路党”,而管理部门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