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休闲行为分析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2016-05-12 09:55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

刘 芬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休闲行为分析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刘 芬

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休闲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人数较少,大都以结伴的形式在免费场所进行;参与目的正从传统的强身健体向休闲娱乐方向转变;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希望通过体育休闲行为缓解生活压力。因此,建议从拓宽宣传渠道、加大扶持力度、改善体育设施、挖掘农民工主观潜能等方面,从而激发农民工参与体育的热情,同时改善体育设施,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体育权益。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休闲;体育行为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广大农民工的卓越贡献,关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体育休闲等生活问题也摆上了议事日程。相关调查显示,全国农民工中16~30岁的占61%,31~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1]。可见,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目前学界把这一群体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即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2]。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超2.6亿,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0%,约1.5亿,市民、农民、农民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的三大群体[3]。国内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收入、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4],而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休闲活动的研究甚少。农民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更多给予关注,要切实进行研究[5]。本文结合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实际,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东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人员最集中的地级市,曾经创造过许多经济奇迹,有“世界工厂”的美誉。本文对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10个工厂的新生农民工,每个工厂抽取20人,其中男女各10人,共计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 问卷调查

参照学者关于体育休闲方式研究的测量方法,结合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问卷指标体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7.98%。

1.2.2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 2013软件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2.1.1 月均收入

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市平均工资3700元。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东莞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3000元以下,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32%(图1)。农民工大多是工厂里普通员工,工作时间较长,强度较大,月均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2.1.2 文化程度

农民工教育程度主要是初中、高中或中专,所占比例超过80%(图2)。访谈得知,许多农民工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不好或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继续读书。在不情愿务农的情况下,到城市中寻找出路。

图1 调查对象月均收入情况

图2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情况

2.2 生活压力

本文将生活压力分解为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家庭与情感压力3个方面,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三维生活压力程度 n =194

2.2.1 经济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提高,生活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194名新生代农民工中,60%的人认为经济压力“很大”或“比较大”(表1)。这些人中,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者居多,占72%。在经济状况自我评价调查中,感觉经济宽裕的很少,而认为经济有点紧张或非常拮据的占54%(表2)。由此看来,农民工普遍感受到经济压力,但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

2.2.2 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由工作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194名被调查的农民工中,认为工作压力“很大”或“比较大”的占67%,认为“不太大”或“没压力”的仅占16%(表1)。在工作量调查中,40%的人“每天”或者“经常”感觉处于“工作量大影响生活”状态,感觉“很少”或“没有”的只有21%(表3)。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从事大工作量的工作,并影响到下班后的生活。

表2 经济状况自我评价人

在加班情况调查中,73%的人“每天”或者“经常”感觉“加班工作影响作息”(表3)。加班已经成为农民工的常态,并严重制约着作息时间。

表3 工作量与加班情况

2.2.3 家庭与情感压力

家庭与情感压力可能来源于家务琐事,也可能来源于家庭成员或婚恋对象的情感状态。家务是琐碎事务,占用大量时间,家庭成员关系状态直接决定了家庭生活是压力源还是缓解途径[6]。

调查发现,6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家庭“温馨”,只有3%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家庭生活是“烦恼”(图3)。可以推测,家庭生活对大部分农民工而言不是压力源,而是减压源,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家庭与情感压力。对大龄未婚者来说,因择偶产生的情感问题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压力;对已婚者来说,子女的抚养与教育问题则是较大的压力来源。

图3 调查对象家庭生活情况

2.2.4 生活压力源分析

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家庭与情感压力,哪一种压力更突出?哪一种带来的影响较小?问卷中设置了3种生活压力源供被调查者选择,统计发现:选择“消费开支”的最多,其次是“工作任务”与“子女教育”,3项所占比例达52%(图4)。其中“消费开支”和“子女教育”都与经济压力有关,因此,从生活压力源看,首先是经济压力,其次为工作压力,最后才是家庭与情感压力。

图4 主要生活压力源

2.3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休闲行为分析

2.3.1 目的

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决定了人们参与体育休闲行为目的多样性[7]。调查发现,60%的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行为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35%农民工参与目的是交往需要、兴趣爱好和缓解压力;其他原因的较少,仅为5%(图5)。由此推知,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休闲行为的认知正在悄然改变,从传统的“强身健体”单一方向,向娱乐休闲、个人兴趣、交友减压等方向发展,体育活动的目的已多样化。

图5 参与体育休闲活动主要目的

2.3.2 项目

被调查者参加的体育项目多为目前都市流行的体育活动内容,与以往其他研究者对第一代农民工的研究结果发生了较大变化[8]。以往的研究认为,农民工的体育休闲项目,一般不需要或很少资金投入、技术要求不高,如散步、跑步等,但本次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休闲项目正在不断丰富,且男女有一定的差异性。男性肌肉发达,力量较大,喜欢具有身体碰撞或集体对抗的户外运动,大多选择篮球、足球、户外自行车、跑步、散步等休闲运动,占68%;女性力量差,但身体弹性和柔韧性较好,大多选择跑步、散步、羽毛球、健身操等休闲运动,占61%。值得关注的是,跑步、散步、户外自行车、健身操等现代城市新流行的体育休闲运动,也有较多农民工参与,占44%(表4)。

表4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体育休闲活动项目

2.3.3 场所

调查显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农民工占72%,其中选择在免费场所进行体育休闲活动的占94%。值得注意的是,月均收入4000元以上的农民工,仅有5%的人选择在收费健身场所进行体育休闲活动(表5)。可见,农民工对体育休闲场所的要求不高,或不愿意花钱去体育消费。

2.3.4 形式

体育休闲形式是特定区域参与休闲活动的个体和群体关系的体现,休闲同伴的选择是休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首要因素[9]。调查显示,在参与体育休闲形式的选择上,95%的农民工选择结伴的形式,只有5%的人会选择独自参与(图6)。

图6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的形式

2.3.5 时间

在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时间上,男、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中,符合体育人口标准要求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的有48人,占48%,而30分钟以下或运动时间无规律的占52%。女性中,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的有34人,占36%。可见,符合体育人口运动时间标准的男性比女性多12%;且男性的运动时间比女性稳定,进行规律性运动的占69%,女性只占53%(表6)。

表5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行为场所表

2.3.6 频度

在参与体育休闲运动的频度上,男、女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符合体育人口标准要求的每周锻炼3次及3次以上的仅占9%。

表6 参与体育休闲运动的时间

表7 参与体育休闲行为的频度

2.3.7 强度

调查显示,在体育休闲行为的强度上,男女农民工之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可能与男、女性参与的运动项目有关。男性参与体育活动时“出大汗”的占42%,而女性只占12%,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女性的生理性格、行为习惯等有关。按体育人口运动强度标准,男性参与体育休闲行为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占72%,女性占38%。在运动强度指标上,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男性比女性高出一倍(表8)。

表8 参与体育休闲行为的强度

从男女参与体育行为的时间、频率、强度分析看,与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的体育人口标准对照,从表6、7、8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中体育标准人口较少,只占9%。这与鲁长芬等研究结果(11%)相当。但还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的比例33.9%[10]。差距主要是在参与体育休闲行为的频度上,不能保证每周3次(含3次)以上。

2.4 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因素分析

2.4.1 经济制约

被调查的群体中,21.6%的人认为经济是制约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图7)。农民工从农村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攒钱,以便回家盖房子、娶媳妇、供孩子读书。东莞市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农民工的月均收入较低,存钱速度缓慢,很难分配出金钱去体育消费。因此,经济状况是制约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因素。

2.4.2 场地器材短缺

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首要条件,是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物质保障[11]。调查发现,11%的人认为场地器材欠缺是制约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图7)。当前,东莞仍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体育场地设施正在不断增加,基本上能满足本地市民需求。但农民工出于经济考虑,租住的房子一般在城郊、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廉价群租房等区域,这里管理难度大,环境脏乱差,体育场地及配套设施要么没有,要么破旧受损无法使用,不能与市区其他地段相提并论。场地器材设施欠缺,限制了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所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人数少。

图7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的影响因素

2.4.3 闲暇时间缺乏

农民工缺乏闲暇时间,主要是工作制度造成的。刘忠霞的调查显示,59.2%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少数长达12小时以上[12]。每天持续如此久的工作时间,闲暇时间相对就少,再加上劳累疲惫,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

2.4.4 工作影响

有35%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是影响体育休闲活动主要因素(图7)。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既影响下班后生活,也影响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热情。用人单位应创造条件,用包括体育休闲在内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让农民工以更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13]。

2.4.5 认知偏差

良好的教育对培养人们体育意识,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4]。本次调查的194名新生代农民工中,初、高中以下文化的占86%(图2),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调查发现,农民工对体育锻炼有两种观点:一是没有兴趣。农村时几乎没有进行过正规体育锻炼,闲暇时间一般考虑的是看电视剧、睡觉、休息、打牌、打麻将等,思想上没有体育锻炼的概念。如11%的农民工因为“没兴趣”,不愿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图7)。二是认知有误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认为,上班体力劳动那么累,已经运动够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其实,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力劳动不可能产生体育运动的效果。

2.4.6 城市居民歧视

东莞市部分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有一定的歧视行为,农民工不免会产生不平等感和被排斥感。当前,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新莞人”,意味着农民工被歧视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调查显示,选择因居民歧视而影响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农民工较少,仅占1%(图7),可见,新、老莞人正和谐相处。

2.4.7 缺乏组织指导

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职能分工建立起来的社会团体,是公民参与社会行为、实现行为目标的有效平台。组织成员的活动与组织化程度呈正比关关系,体育活动组织化程度越高,参与率就越高[15]。但调查结果显示,这不是影响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认为缺乏组织及指导而影响到体育休闲的只占2%(图7)。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社会环境的变化正在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休闲活动的认知发生改变,体育活动的目的正从传统的单一的强身健体,向积极参与型、休闲娱乐型转化,参与项目正不断丰富。农民工更愿意以结伴的形式在免费场所从事体育活动,男性在运动的时间及强度上均大于女性,男女周运动频率相当,但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要求。

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学历不高,主要生活压力来源于经济开支、工作负荷和子女教育。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认为体育休闲活动能缓解生活压力,并渴望闲暇时间里通过参与体育休闲活动来缓解压力,寻找激情和欢乐。

9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制约他们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制约、场地器材短缺、闲暇时间缺乏和工作压力大。部分农民工对体育健身存在认知偏差,认为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部分人习惯于安静,不喜欢体育运动。

3.2 建议

3.2.1 拓宽宣传渠道

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干得多、挣得少、地位低下,在矫正偏差认知、学习体育技巧、调节失衡心理等方面明显不如原地市民。比如,认为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锻炼,有农民工学识不够的主观原因,也有接受教育机会不多的客观事实。应该利用社会媒体,通过广告标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渠道,宣传报道基本的强身健体常识,加大体育行为益处的宣传力度。鼓动农民工远离电视、麻将和懒觉,加入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中,用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2.2 加大扶持力度

制约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比如经济收入低下、场地器材短缺、闲暇时间缺乏、工作压力大等。表面看来,每个因素都独立重要,其实都是一个系统,都属于问题的表象,引发制约因素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是弱势群体,若想消去他们参与体育休闲运动的制约因素,必须改变当前其弱势的现状。

怎样才能改变呢?就要从法规制度上入手。恳请企业老板给农民工降低工作量、给予闲暇时间、提高工资待遇、购置体育器材、改善体育设施,是不现实的。要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在企业内部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会制度,依靠工会组织的力量与企业、政府、媒体平等对话,替农民工说话办事,维护农民工权益。另外,政府应协调社会各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定期组织普通农民工参加体育活动,并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确保农民工的体育休闲权利。

3.2.3 改善体育设施

农民工租房群居的地区都是房租便宜、环境较差、公共设施破损严重的区域。这些区域,全民几乎没有健身器材,农民工即使有体育运动的想法,也没有实施的条件。因此,要提高农民工的体育标准人口数量,必须均衡建设体育场馆,使农民工租房周围也有基本的体育配套设施。城市居民享有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或场所,也应向普通农民工同等开放。农民工收入较低,无力支付日常生活之外的体育需求开支,收费体育场馆应向其倾斜,降低或免除门票,提高农民工参与体育休闲的可能性。

3.2.4 挖掘农民工的主观潜能

政策倾向和体育设施修建都属于客观因素,不是农民工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决定因素,只有主观愿意,才能使农民工的体育休闲队伍不断壮大。一要营造全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氛围,带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广场舞能够举国风靡,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有领舞组织者。假设每个企业都有体育队长,负责组织召集人员,免费传授动作技巧,男女老少均能参与,以点带面,互相学习,农民工的体育休闲活动同样能够风风火火。二要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提高运动效果。针对农民工中的人员具体构成,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锻炼之后能起到显而易见的效果,比如耐力提高、强壮有力、少生疾病、减肥瘦身等,大家耳闻目睹,自会竞相效仿。三要提供资金支持。成立“农民工运动基金会”公益组织,给予各类体育活动经费支持,给予成绩突出者物质奖励,也能够刺激农民工的体育热情。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9

[2]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J].江苏纺织,2010(8):8-11

[3]韩宇明.中国农民工总数[N].新京报,2012-06-08(06)

[4]张英,程远义.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1):47-49

[5]陈双,任金远.对我国农民体育研究现状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119-120

[6]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2007(1):25-30

[7]李丰祥,高希彬.新生代农民工休闲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127-133

[8]葛晓兰.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3):153-154

[9]李振峰.论析休闲体育发展与城市现代生活[J].山西体育科技,2009(2):59-61

[10]鲁长芬,王健,罗小兵,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10-12

[11]王娟.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调查[J].体育科技,2011(2):9-11

[12]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研究生院,2011:17

[13]蔡景台.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

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2-86[14]李培林,田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

择[J].社会,2011(3):1-23

[15]吴修敬.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农民工体育模式构

建[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14

(责任编辑:刘小阳)

G812.42

A

1673-2006(2016)04-0100-06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4.026

2015-12-26

刘芬(1978-),女,汉族,安徽砀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