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华 牛庆云 佟瑶(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102)
沈阳体育学院教工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丁华 牛庆云 佟瑶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102)
摘 要:体育院校教师在教学和训练等过程中应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向大学生传授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教工身体素质各指标的评测,分析体育院校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从而为高校教师开展科学健身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身体素质 体育院校 教工 分析
体育院校教师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还关系着全民的身体素质与运动健康。他们有着其独特的教学特点,不仅是脑力劳动者,更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重心为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和竞赛的领导统筹,同时,负担着一定的科研活动。
1.1 研究对象
423名研究对象均为沈阳体育学院教职工,均自愿参加测试,其中男219例,女204例,年龄在20~59岁之间。全体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分为8组(每10岁为一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采用《健民》牌GMCS一Ⅲ型成年人体质测定IC卡测试系统进行测量。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为: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握力、纵跳、1分钟仰卧起坐(女)、俯卧撑(男)等。其中,成人超过40岁(包括40岁),男子免测俯卧撑,女子免测仰卧起坐。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
表2 各年龄组男女教工身体素质指标统计结果
2.1 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反映了腰腹部与下肢相应肌肉及韧带的伸展性。从(表2)体前屈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坐位体前屈在20~29岁年龄段最佳,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20~29岁与30~39岁年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30岁后,40~49岁年龄组略高于其它年龄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该年龄段教工的柔韧性锻炼有关。女性坐位体前屈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连续下降趋势,且各年龄段均优于男性,这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
2.2 平衡协调素质——闭眼单脚站立
闭眼单脚站立是反映人体平衡能力,评价人体协调能力(位置感觉、视觉和本体感觉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力)的指标。从(表2)单脚站立结果可以看出,男女教工平衡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均在40~49岁年龄段出现骤然下降趋势,差异非常显著(P<0.01)。另外女教工各年龄组均优于男教工,差异显著(P<0.05)。
2.3 灵敏素质——选择反应时
将机体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动作所需的时间称之为反应时,
表3 各年龄组男女教工身体素质指标统计结果
表4 各年龄组男女教工身体素质指标统计结果
它是反映机体神经系统动态反应速度的指标。其值越小,说明反应越块。从(表3)结果可见,男教工的选择反应时逐年升高,且40~49岁与50~59岁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20~29岁与30~39岁年龄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教工则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50岁后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力量素质
2.4.1 上肢力量——握力
握力反映人体手部和前臂肌肉用力,从其值得变化可以反映出主动肌肉收缩数量,及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调节能力,从而从侧面反映人体的最大肌力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控制肌肉收缩的收缩蛋白及神经的调节能力不断衰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握力进行测定,可间接反映机体体质变化情况和体能的衰退状况。从表3结果统计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教工握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男教工30~39岁年龄组,女教工在40~49岁年龄组。而女教工在40~49岁与50~59岁年龄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另外,男教工各年龄组均优于同龄女教工年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2.4.2 下肢力量——纵跳
纵跳测试是反映人体下肢的爆发力,是力量素质的基本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肌群的协调工作能力。从(表4)测试结果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教工爆发力均呈现逐年衰退的变化趋势,而男教工明显优于女教工,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与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另外,从下降幅度看,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教工大于女教工(P<0.01)。
2.4.3 肩背部及腹壁肌力——俯卧撑(男)与1分钟仰卧起坐(女)
依据国家体质测试标准,此两项指标均为40岁以下人群的测试项目,其中男性为俯卧撑反映上肢、肩背部肌肉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女性为1分钟仰卧起坐反映腹壁肌肉力量。从表4俯卧撑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递增,男教工俯卧撑次数不断减少,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教工仰卧起坐呈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沈阳体育学院教工各身体素质指标,随着年龄的递增,其中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纵跳、俯卧撑、1分钟仰卧起坐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选择反应时呈现升高的趋势;握力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出现的时间推迟,这可能与其本身较好的身体素质,再加之常年进行体育锻炼相关。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R].北京,2005.
[3]佟胜志.哈尔滨高校教师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3):103-1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101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