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冬丽
摘要:文章综述了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理和中草药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上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中草药;奶牛;防治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使用抗生素治疗,不能彻底根治本病,由于耐药菌株产生和乳中抗生素残留,影响人体健康,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中草药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对奶牛效果良好,毒副作用甚微,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对乳制品无副作用,作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克服了抗生素的某些不足,在防治奶牛乳房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理
1.1抑菌抗菌作用
奶牛乳房炎是由细菌、真菌、病毒、霉形体等百余种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其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研究发现,某些中草药具有抑菌抗菌作用。吴国娟等(2003)发现8味中草药及复方对奶牛乳房炎的6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瓜蒌、金银花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连翘、白附子和天花粉;瓜蒌、金银花、连翘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较低。崔一哲等(2006)测定发现鱼腥草对奶牛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野菊花、连翘、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金银花、连翘对无乳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复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连翘相对于其它4个组方对3种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刘珂飞等(2008)将5种中药有效成分组成10个组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其中金银花提取物2.2mg/mL、黄芩苷8.75mg/mL、甘草甜素7.63mg/mL、蒲公英提取物6mg/mL、鱼腥草提取物1mg/mL对2种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最好。孟庆娟等(2011)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和瓜子金等7味中草药及其3个复方提取物,对从乳房炎奶牛病例中分离出的4种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复方二(甜地丁、紫花地丁、黄芪、泽兰、半枝莲等11味中草药组成)对乳房炎奶牛分离的4种病原菌的综合抑制效果较好,可以作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使用。尹柏双等(2015)将五倍子、虎杖、红花、蒲公英、黄柏等中草药按一定比例混合提取药液制备的中草药透皮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抑制和杀伤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病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提高乳汁品质,增加患病奶牛日产奶量,说明该中草药透皮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1.2抗炎作用
炎症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症状,多种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张炳洋(2000)以蒲公英为主药的“通乳散结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扩张小鼠耳廓微循环细动静脉血管,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供血状况,提示“通乳散结散”对乳汁不畅所致炎反应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武瑞等(2006)研究发现中药复方1(由蒲公英、诃子、王不留行、木鳖子、鱼腥草、板蓝根和通草适量组成)和复方2(由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当归、瓜蒌、牛蒡子、川芎、青皮、黄芩和连翘适量组成)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和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复方1、2对急慢性炎症各个时期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复方1抗炎效果优于复方2。李成应等(2008)试验表明“秦公散”(由秦皮、蒲公英等组成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对急、慢性炎症均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冯士彬等(2010)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透皮贴剂(治疗乳房炎的纯中药制剂)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对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减少乙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证实中药复方透皮贴剂具有较好的抑菌、抗炎、镇痛作用。余姣等(2013)试验表明,中药“炎痈饮”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其中中剂量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炎痈饮”高、中、低剂量组在注射蛋清后4h足趾肿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药各剂量组均能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炎痈饮”中剂量组效果更佳;显示中药复方“炎痈饮”对急性炎症抗炎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1.3增强免疫机能
许多试验表明,中草药在增强奶牛免疫机能,提高抗感染能力,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张淼涛等(2000)在隐性乳房炎奶牛精料中添加中药(当归、川芎、芍药等药),可显著提高奶牛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明显提高隐性乳房炎转阴率。王秋芳等(2002)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精料中阶段性添加中药(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蒲公英、王不留行、益母草等组成),用药后隐性乳房炎患牛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隐性乳房炎显著好转,有效率达83%。张庆茹等(2004)在奶牛精料中添加中药添加剂(由党参、白术、黄芪等9味中药组成),可以显著提高奶牛血液中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血清球蛋白水平,从而提高奶牛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富艳玲等(2008)对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每个患病乳区涂抹中药乳膏剂(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当归、瓜蒌等)10~15g,2次/d,用药7d,能够提高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降低白细胞趋化活性和血清补体水平,明显提高红细胞免疫力。陈永庆等(2012)选取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中药复方制剂饲喂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的EAC花环形成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增强奶牛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促使隐性乳房炎奶牛免疫机能的恢复。
2中草药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上的应用
2.1复方中草药制剂
临床上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很多,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岳春旺等(2001)灌服中草药散剂“乳炎康”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治愈率为93.3%,无效率6.7%;治疗隐性乳房炎10d,转阴率为70%,阳性减弱率为20%,无明显变化率10%。木村直美等(2003)筛选确定的复方黄连(黄连、蜂胶、乳香和没药)和复方大青叶(大青叶、五倍子、乳香和没药)2个处方制成的乳头浸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都有较好抑制效果及乳头屏障作用,对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隐性乳房炎阴性率分别为53.6%(p<0.05)和61.9%(p<0.01)。张继东等(2006)以蒲公英、连翘、地榆、丹参、黄连、黄芩、红花、干草等8味中药组成方剂,按1g/ml生药制成乳房透皮剂和乳头灌注剂,对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随机分3组作乳房皮肤涂檫和乳头灌注、公英散内服,连用5d,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尤以乳房透皮剂药物组效果最佳,用药5d后试验牛乳汁的理化性质已基本恢复正常。龚平阳等(2009)用中草药复方透皮吸收搽剂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18例,治愈16例,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愈2例,治愈率达88.9%,有效率为100%;检测结果表明,中草药搽剂对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着良好的效果。孟庆娟等(2011)分别用中药复方灌注剂和抗生素对临床型、隐性型奶牛乳房炎进行防治试验,中药复方灌注剂和抗生素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4.44%和88.24%,有效率均为100%;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86.67%和76.92%,有效率为93.33%和84.62%;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8.89%和94.12%,生理盐水对照组发病率高达45.45%。翁春玲等(2015)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凝胶剂对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均具有较好疗效,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有效率达70%,对隐性乳房炎可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及乳中干物质无任何显著影响。
2.2中草药提取物
从中草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治疗奶牛乳房炎,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徐忠赞等(1994)对乳房炎病牛发病乳区注入0.4%六茜素(六茜草有效成分)水溶液100ml,每天1次,2d为1个疗程,治愈率为93.06%,总有效率95.83%,其中1个疗程治愈121例,治愈率为84.03%,疗效明显优于青、链霉素等现有药物。张彬等(2000)以消炎醌(从甘西鼠尾草根中提取生物活性成分制备的抗菌消炎药)治疗临床型乳腺炎125例,1~3个疗程治愈病牛105例,治愈率达84%,基本治愈8例;对慢性病例也有良好疗效。许瑾等(2004)采用乳安注射液(含绿原酸、黄芪多糖)治疗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为86.7%(13/ 15),有效率为100%(15/15),明显优于青链霉素类药物。詹国华等(2008)采用肌肉注射“复方蒲公英注射液”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牛30头次,74个乳区,治愈率为83.9%,总有效率为98.6%;青、链霉素对照组治疗临床型乳房炎病牛25头次,45个乳区,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4.4%。叶东东等(2011)对乳体细胞数(SCC)大于50万个/ml的泌乳牛分别用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地丁菊莲注射液进行治疗,3种中草药注射液对治疗隐性乳房炎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注射鱼腥草注射液后即产生较好的疗效且持续时间较长;3种中草药制剂可缓解乳腺炎性症状、降低乳SCC,对控制高SCC的隐性乳房炎发展成临床型乳房炎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刘一霖(2014)应用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双丁注射液,奶牛乳室灌注23g丹参酮乳房注入剂,每日1次,连续灌注7d,对奶牛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李诗莹(2015)研究表明,甘草总黄酮混悬乳房注射剂临床用药安全,能够有效修复受损的乳腺组织,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效果良好。
2.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加强乳腺代谢活动,提高产乳性能,改善乳汁品质,减少乳房炎发生。谢慧胜等(1993)对奶牛饲喂中药“增乳散”(由党参、当归等10味药物组成)5个月,头均比对照组多产奶152.10kg,隐性乳房炎检出率减少24.23%,对胎衣不下、流行热和结核病的保健效应显著。张秀英等(2001)在泌乳早期奶牛饲料中添加180g/(d·头)“催乳保健散”(黄芪、川芎、当归、蒲公英等10味中草药组成),可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除提高乳脂率外,乳汁中其它成分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张乃峰等(2007)在奶牛精料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代替抗生素治疗乳房炎,奶牛乳房炎阳性率由41.48%降至3.13%,总有效率达到92.45%(p<0.05),平均产奶量提高3.81kg/d(p<0.05),乳脂率提高0.28%。覃杰等(2010)分别应用乳康散(蒲公英、金银花、当归、桃仁、红花、青皮等组成)和青链霉素对100头急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治愈率分别为86.5%和64.6%,差异显著。莫文湛等(2015)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复合中草药制剂,可以增强奶牛机体抵抗力和调节能力,改善新陈代谢,提高奶牛对乳房炎抗病能力,降低乳房炎发病率,保证奶牛乳腺正常旺盛的泌乳功能,提高产奶量。
2.4中西药结合
使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奶牛乳房炎,能够发挥两种药物优势,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李玉文等(2010)对256头患乳房炎奶牛分别用中西药结合、中草药复方制剂、中草药提取物、中草药提取物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西药类进行治疗,结果中西药结合和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较好,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一般有效率可以达到65%以上,有些甚至达到90%以上,中西药结合和复方中草药制剂高效且毒副作用小,在临床上治疗奶牛乳房炎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冯士彬等(2011)分别采用中药复方透皮贴剂、青链霉素及贴剂与青链霉素联合用药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治愈率分别为88.24%、80.56%和94.12%,有效率分别为94.12%、91.67%和100.00%,以贴剂与青链霉素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最佳。孔娜(2015)采用不同剂量中药、西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乳房炎奶牛14 d,结果中药组治疗时间较长为13 d,其中中药Ⅱ组治愈率最高为92.86%,治愈率比中药Ⅰ组和中药Ⅲ组分别高出30.70个百分点和0.11个百分点;西药治疗组见效快,治疗时间短,为5 d,治愈率低至71.43%;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时间短至7 d,且试验Ⅴ组治愈率高达100.00%,治愈率比试验Ⅵ组和试验Ⅶ组分别高出1.29个百分点和4.23个百分点;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是目前治疗奶牛乳房炎最有效的方法,最佳治疗剂量为中药煎剂50mL与西药结合。
综上所述,中草药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该加强研究工作,研制开发作用广泛、价格便宜的多种不同奶牛用中草药制剂,探索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方法、作用机理,加强中草药毒副作用研究,以便使中草药在奶牛乳房炎防治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早日取代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实现绿色养殖,生产无抗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