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等教育透视及其借鉴

2016-05-11 11:24吕玉辉
高教探索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新加坡

吕玉辉

摘要:新加坡的国家治理是李光耀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而李光耀思想则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晶。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是李光耀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和西方“精英主义”的理念。受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新加坡的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高等教育满足优质学生,实施精英教育;职业教育发达,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准白领”管理人员。本文从三个角度透视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特点,并结合国情,对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提出可借鉴的策略。

关键词:新加坡;高等教育;借鉴策略

一、新加坡概况及教育成就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是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常住总人口为547万,其中有334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53万个“永久居民”,务工、留学等外籍人士为160万(截至2014年6月数字)。

在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中,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有365所,在校生人数约47.3万人,教师人数约3.3万人。职业和高等教育方面,有1所工艺教育学院(按地理位置分三个校区),5所理工学院,2所艺术学院,在校生人数近11万人; 6所大学(含5所公立大学和1所私立大学),在校生74955人。[1]还有一些其它注册的教育机构。

由于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新加坡的教育在亚洲甚至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15年5月14日的报道,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一项最新教育素质全球排名中,新加坡名列榜首。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和台湾。英国排在第20名,美国排在第28名(中国不属于OECD成员国,因此不在排名内)。这项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排行榜的前五名都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其表现超越欧美国家。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也有不俗的表现,根据英国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所发表的2015年度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除了排名第22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排名第一)和排名第39的南洋理工大学外,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两个科目(会计与金融、商业与管理学)也在排名中进入全球前50强。

新加坡作为一个领土狭小、资源匮乏的袖珍国家,教育何以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

二、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几个视角

(一)宏观视角:威权政治下的新加坡高等教育

新加坡是议会民主制国家,由李光耀长期任秘书长的人民行动党从1959年至今一直保持执政党地位,在国会议席中长期占多数席位。这使得政治领袖李光耀的政治蓝图能很快获得国会的通过,上升为国家意志,并由人民行动党组阁的政府组织实施。这样的政治体制安排使得领袖的治国方略能够高效地实施,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当然前提是领袖对时局研判的正确,制定措施的正确。由于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的远见卓识及政府执政以来取得的巨大的经济社会成就,使得人民行动党及其领导人李光耀在民众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取得了民众的信任,这也为人民行动党的治国方略实施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减少了政策执行的摩擦,进一步提高了执政效率。

新加坡的国家制度设计体现了李光耀的思想,同样,新加坡的教育也深深地打上了“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烙印,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即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2]

首先,他认为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这是新加坡的富强之路。李光耀曾说:“对新加坡人来说,不论种族、宗教或语言,我们必须让有天赋才能的年轻一代接受最高的教育,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新加坡对教育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对教育的财力投入上。在新加坡与教育界人士接触,他们谈的最多也最为自豪的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新加坡每财年的政府支出中,有25%用于国防,20%用于教育,教育仅次于对军费的投入。[3]参见表1和图1。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education statistics digest 2014。

其次,李光耀是精英主义的推崇者,在教育领域提倡精英教育,其理念是,让优质教育资源首先满足优质学生,以使教育效益最大化。为达到这一目的,新加坡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经过四次分流,小学、中学各有两次,将学生按成绩分为不同等级。学生在中学结束后参加剑桥“高级水准”(A水准)会考,成绩优异者方能升入大学(只有25%的学生能进入大学学习,参见图2)。精英教育也暗含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对成绩不理想者,安排其进入工艺教育学院或理工学院就读。与学生的天赋、能力相适应,由此形成了新加坡的职业和高等教育体系。同时为了让在职业教育中成绩优异的学生能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实现上大学的愿望,在职业教育和大学之间还搭建了立交桥,适应于学生选取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再次,在威权体制下,决策者的意图能很快得以付诸实施,行政效率很高。例如,尽管饱受争议,李光耀政府还是坚决推行双语政策,即以英文为主,母语为辅,调整双语教育比重的政策,英文成为所有学生的第一语文,这便于工作、各族之间的沟通,便于学习西方科技,而母语便于文化传承。此项政策使得新加坡的教育能很快与国际接轨,打通了与西方世界交流的无障碍通道。

当然,随着民众对民主的期望越来越高,新加坡的威权政治正受到挑战,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的支持率走低即是明证。精英教育体制固然为新加坡培养了大量人才,但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李光耀倡导的精英教育体制,近年已被“发掘每个人才能的教育”所取代。新的教育理念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才干,并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和今后对学习的持久热情。

(二)中观视角:与经济紧密契合的高教结构

新加坡的教育体现了李光耀的实用主义思想,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需要的人才,或紧扣经济发展结构来布局教育结构,新加坡的教育关注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培养的学生与未来经济发展高度契合。[4]

其一,重视职业教育。

政府认为,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且大学资源有限,未来需要大量有生存技能的工人或创业者,只有分流教育才符合学生个人才能的发挥,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新加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遗余力(参见图3)。职业教育学校校舍精美,极具现代化气息,拥有的教学设备往往比企业更先进,使学生能接受最先进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图3新加坡2013-2014年度教育开支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education statistics digest 2014。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1所工艺教育学院(分为东中西三个教学园区),5所理工学院。从图1可以看到,在普通水准考试以后的学生分布中,只有25%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而65%的学生分布于工艺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与市场紧密相关,其中,实践性课程占总课时的70%,理论课时占总课时的30%,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有3个月的工厂实习。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国家高级技工资格证书或国家技工资格证书。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教学工厂”和“教学企业”,即塑造一个工厂或企业环境和教学环境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企业相似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以及为他们提供一个实际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业或企业项目来开拓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工厂”的核心环节是提供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校学习之时就能够切身体会到企业工作的流程和工作要求。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于“教学工厂”的实践技能培训,“是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语)。

其二,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提前布局教育。

新加坡的产业发展是超前的,贸工部认真研判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策新加坡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然后教育部提前布局教育,培养5年后需要的人才。例如为配合建成未来一流的世界航空枢纽,新加坡政府从世界范围内广延人才,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开设宇航专业,在理工学院开设飞机维修专业,这都为航空枢纽培养需要的人才。

又如生物科技作为新加坡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招商部门最初向医药巨头们推介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来,可是将信将疑跑来一看,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工程师等人才都已经准备好了,专家也被吸引来了。因此,一些世界医药巨头相继进入新加坡,还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具有世界前沿研究水平的中小制药机构,短短10年就成为世界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产值达到新加坡工业产值约十分之一,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这些都体现了新加坡政府的功效主义思想,未来重点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则要求大学提前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培养所需人才,使大学教育为国家战略服务,与经济社会紧密契合,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三)微观视角: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前提是大学的自主化改革。2005年底,《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司化)法案》、《南洋理工大学(公司化)法案》获国会审议通过,总统签署,2006年4月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成为自主性大学。

大学的公司化不是商业化,主要是管理上的公司化,政府继续给75%的资助,同时大学也要积极向外争取捐款,筹募办校资金。政府(教育部)的职责是制定教育总体发展政策并指导大学发展,制定大学责任框架并给予指导,任免大学董事会成员,向大学提供经费支持并对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政府通过政策协议、绩效协议、质量保障体系来指导和管理大学。大学通过与教育部签订协议确立自主地位,每年提交发展报告,要向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布其财务状况,大学处理其全部资产等需政府批准等。大学自主化使大学在人事、财务上有更大的自主权 。

新加坡大学的校董会主要由20名左右的资深学者、成功企业家和知名商界人士组成,是大学的最高领导,主要职责是引导大学管理层实现愿景和目标,确保大学资源使用得当,参见图4。

1.课堂教学改革。新加坡政府现任总理李显龙提倡“少教多学”,为贯彻这一理念,新加坡教育界做出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如课堂教学中老师尽量少些灌输,主要形式为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辅之以MOOC、网上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育形式。每学期安排学生一周时间不用到校学习,教师则必须通过网络来实施教学。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学生利用多媒体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加坡大学的教室也普遍进行了配合小组讨论的布局安排,每六人围绕一张六边形课桌而坐,教室三面墙上有电子屏,可以随时把学生的讨论、发言内容显示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指导者,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5]

2.学生课余学习。新加坡大学的基础设施一流,使得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分不清课上课下的界限。除了教室、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场所之外,提出“整个学校都是图书馆”的概念;大学的餐厅干净整洁,冷气充足,环境舒适;校园网络全覆盖,经常看到餐厅一隅有学生在用笔记本学习,或有学生小组讨论;宿舍楼有专门学生讨论的会议室、学习的自习室、阅读室,两栋宿舍楼之间还建有小礼堂供学生举办活动,公共活动区配有沙发、桌子,学生可以方便的学习、讨论。

大学校园内学生社团特别多,因此学生活动也特别多,如南洋理工大学就有20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10人以上就可以成立各类协会、俱乐部等学生组织,校方会提供每个组织一定的经费资助。学生活动大部分由学生自发开展,学校管理部门提供一般的活动咨询与协助,提供财务与协商募捐活动,只有涉及敏感问题的活动才需要校方批准。

3.从学生管理到学生治理。新加坡高校的管理方认为,学生事务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参与为前提(互动分享),不强调管制而是理性引导,达到管理与服务的协调统一。因此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升自主积极性,鼓励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负责,塑造学生自治形象,展现学生自治魅力。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学校有本科生的学生会和研究生的学生会,学生会的成员完全由学生自己选出,学校涉及学生事宜的决策都有学生会参加,倾听他们的意见,甚至会因学生会的反对而改变校方的决策。南洋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学生会有240万新元(约合1000余万人民币,数据来源于南洋理工大学学生事务办公室)的活动基金,有自己管理的活动场所,可见其自主程度。一些重大的活动也交由学生会主办,而校方的管理人员则成为这些活动的配合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高校校园的科技化程度高,很多学生事务不须通过校方管理人员,学生可以在网络或多媒体机上自主完成如缴费、各类申请、贷款甚至毕业证书的领取,这都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生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可资国内借鉴的策略

新加坡学者谈到,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经不起失误和折腾。这决定了新加坡要想生存,决策必须慎重。因此,新加坡的政策路径是:对世情国情的正确研判→正确的决策、措施→高效、廉洁、强有力的执行。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政策的执行、贯彻,信奉“政策即执行,执行即政策”的理念,认为如果政策得不到迅速的执行,那么政策的制定也毫无意义。

新加坡的教育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只不过更具体深化、精致化,如有教无类(普及教育)、学而优则仕(精英教育)、因材施教(分流教育),这些在新加坡都得到了很好的理解、深化、发展并执行。对比新加坡的教育发展,国内的教育在大方向上正确,如重视素质教育、大学分类、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立交桥,给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推进大学自主化等等。存在的问题或是执行不力,或执行过程扭曲,或效率低下。执行不力在于公务人员缺乏效率精神,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扭曲在于国土广大,地方千差万别,人为干预因素太多;效率低下在于公办高校缺乏竞争和革新的动力。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对于国内大学的改革,可以首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 社会参与下的大学自主化改革

在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大学自主化的试点改革。首先,政府与试点高校通过本级人大立法或签署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使双方今后的行为约束在法律或协议的框架内。其次,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各界人士参与的大学董事会。大学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及自身的发展制定3~5年的发展计划报政府审批,政府根据大学的发展计划和目标拨付办学经费,并鼓励大学自主筹集办学经费,政府不再干预大学的具体办学过程,而是通过双方的协议,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根据大学的发展计划进行阶段性评估来保证大学的发展符合国家利益。

大学自主化改革使大学不再单纯属于政府,而是属于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教职员工、学生、家长、校友、捐助者、相关合作企业等等。这样一方面鼓励大学利益相关者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的发展方向上来,而不是凡事都依赖政府;另一方面促使大学开门办学,面向社会办学,考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从外部讲,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规划、指导,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发布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才需求趋势,指导高校的专业设置,发布就业指导信息,必要时也可指令学校开设未来需要的新专业。

从内部讲,在落实大学自主化改革的前提下,使大学有充分的办学权自主,自主办学使大学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大学只有设置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人才才能生存。大学也只有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才能筹集到更多的办学经费。

(三)重视职业教育

社会的发展要求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但大量需求的还是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尽管政府很重视职业技术院校的建设,但由于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目前技术院校办学水平不高,很难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兴趣,每年这些学校的生源大战、生源不足就是很好的证明。目前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一所甚至好几所职业学校,全省这类院校就更多,但大多办学质量不高或缺乏经费而无法进一步提升。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每个省可以考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所高水平、高质量、示范性的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招聘,聘用企业一线有经验的人员任教,采用行业最先进的设备,使毕业的学生能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操作先进设备,增强就业竞争力。通过一流的校舍、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就业率和优厚的就业薪酬待遇来吸引家长和学生,也改变整个社会对技术院校的看法,使该类学院成为同类院校的领导者、行业的引领者和家长、学生羡慕的求学之地。

(四)提升学生在学习及学校管理中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校园里最大的群体存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被作为管理的对象。提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自我管理,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是把学生看作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尊重其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校方管理负担、减少摩擦,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首先是重视学生组织建设。结合国情,在团委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出学生会等学生组织,重在帮助其建立章程、管理制度,在章程、各项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让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其次放手学生开展活动。对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一般安排其自主进行,对有益于学校、学生的一些活动,学校在学生提出申请并给予审核的情况下可给予经费资助,甚至对于校官方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也可交给学生组织操办,校方给予指导和协助,以锻炼学生的管理才干。借鉴新加坡做法,校方可以对学校设施进行投保,在学生活动中的意外情况,由保险公司给与援助,以减轻校方的后顾之忧。

学校重大决策应邀请学生组织代表参加。对于校方涉及学生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吸收学生组织代表参加讨论,允许其提出合理阐述并给与吸收考虑甚至可以改变校方决策,这样使学生诉求有合理的渠道,也使校方决策更加民主,有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

参考文献 :

[1]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education statistics digest 2014:28.

[2]Kwang H F,Fernandez W,Tan S.Lee Kuan Yew: The man and his ideas[M].Marshall Cavendish International Asia Pte Ltd,2015:134.

[3]Yeo R K,Li J.Beyond SERVQUAL: The competitive forc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2014,25(1-2): 95-123.

[4]Lo W Y W.Think global,think local: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Singapore [J].Policy and Society,2014,33(3): 263-273.

[5]Wong M E.Support for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Singapore: Considering university publicity materials conveying disability services and support [J].2014(7):78.

(责任编辑陈志萍)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