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成龙
【摘要】 在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协同决策对于健全空中交通管理制度、加强空中交通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人为因素的参与更是至关重要。本文从协同决策中的典型交互场景出发,对协同决策中的交互分析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人为因素在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中的效益措施,希望为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效益化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协同决策 人为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军民航以及通用航空的发展,空中飞行量也大大增加,空中交通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许多飞机场出现了资源闲置以及有限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等情况,因此,对于空中交通管理十分必要。空中交通管理的有序发展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空中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决策过程。决策作为空中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整个空中交通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决策中人为因素的参与则是决策科学化、有序化的关键,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中人为因素的参与最终目的是保障军民航的飞行安全,并保障飞行任务的完成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一、协同决策中的典型交互场景
1.1军民航交互场景
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主要由军航和民航两部分组成。我国飞行管理工作主要由空军进行统一的组织和实施,而军航和民航则根据各自的分工进行空中管制的交通服务。空军将全国的交通管制置于管理范围之中。同时对全国的飞行活动进行监管,在特殊情况出现时,进行矛盾的协调。而民航则主要负责全国航路的疏通和维护,对管制指挥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处理。
1.2空地交互场景
空地交互主要表现为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操作,涉及到了人为因素的参与,在航空器的运行过程中,协调工作的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协调工作主要包括登机、装货、饮食、加油以及清洁等各个方面,任一环节的失误都将会引起飞行工作的延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加强润滑器的使用,保证航空器之间、航空器与地面之间以及航空器与障碍物之间进行安全隔离,防止飞行事故的发生。在具体的空地交互场景中,为了使得军民航能够更好的进行合作,需要对管制员的能力进行全方面的考察。
二、加强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中人为因素效力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军民航管制员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管理制度。军民航管制员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为评定军民航管制员的业绩及空中交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分配提供了依据。确保军民航管制员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有专门的考核标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纠正,针对业绩的考核是军民航管制员提高协调决策技能的前提,使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从而使空中交通运输效益达到最大化。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注意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性、考核标准的规范性、考核过程的严密性、考核结果的公平性;薪酬管理制度关乎军民航管制员的福利待遇,也是军民航管制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不容忽视,在薪酬管理工作中,要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针对惩罚的措施要事先与进军民航管制员行沟通,从而保证军民航管制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进而健全人为因素的参与机制。
2、明确协同决策的目标。在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过程中,明确决策目标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在协同决策中,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及信息价值最大化是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要建立健全空中交通协同决策支持系统。空中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飞行员、航空管制员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以及适应性。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在决策过程中,难免会因为资源问题产生分歧。因此,每位操作人员要合理使用资源,利用已经拥有的信息完成各自的任务。决策目标的确定需在操作人员和管制人员之间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以此缩短信息传输的距离。每位管制人员应当明确个人的角色与职责,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遵守空中交通管理行为规范的要求并积极思考航空飞行的发展方向;高层管理人员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空中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化决策。
3、构建完善科学的SHEL模型。采用SHEL模型可以最大限度地考虑人为因素在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中的作用,有效的解决了如何让参与人员在人人交互环节发挥最大化效应的问题。该模型的中心模块是人件,即人作为空中交通管理发展的核心环节,要十分重视人在协同决策中的作用。但人并不能独立的存在,人需要与他人以及部件之间进行协调。人为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人件与软件、人件与硬件、人件与环境以及人件与人件。因此,要极力完善这一科学的人力因素分析模型。
三、结语
综上所述,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中人为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军民航交互场景、空地交互场景的分析是进行协同决策的基础,同时,要从建立管制员考核制度、明确协同决策的目标以及构建完善科学的SHEL模型等方面进行人力因素参与机制的优化,以此促进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智.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黄珠侠. 空中交通管理中的人为因素浅析[J]. 经营管理者,201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