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维平 杜洋 张学鹏
葛维平,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杜洋,从事企业品牌建设工作。
张学鹏,从事企业品牌建设工作。
扛得起建设特高压的重担,带得了能打硬仗的铁军,这是所有了解这位“80后”特高压电网项目经理沈从树的人对他的评价。出生1980年的沈从树年纪轻轻就取得了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多项技术职称,并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特高压电网项目经理的优秀代表。
干工程,他负责调试过近70项工程,均一次性成功投运,现又举起了建设特高压天津南变电站的大旗;带队伍,他成天和全队30名弟兄们跌爬滚打在一起,所带领的队伍涌现了多名省公司模范班组长、省公司优秀团员、安徽省最美青工等先模人物,是省公司的模范班组。他就是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公司青年人才的先锋代表——沈从树!
作为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特高压1000千伏天津南变电站工程项目经理,他一直关注世界电网施工技术发展前沿的变化。作为一名“国家电网人”,他以执着和真诚不断挑战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崭新高度。
沈从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在工作中,他始终遵循着一个基本信念:“学习、创新、总结”,不断以努力工作践行皖电铁军精神,以工作业绩诠释一名电网建设者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现已成长为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能手和管理能手。参加工作后,沈从树从未放弃对自己从严要求,坚持对职业技能知识的理论学习,在相关职业技术资质认证考试中名列前茅。勤思考、善总结的他曾在《电力建设》等各家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篇,内容多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他在一线工作总结的心得和体会。他参与编写的管理创新成果《特高压变电站工程“三化一优”施工管理》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等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协同下的特高压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获安徽省第十一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作为团队的一员,为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作业水平,改善工法,他一直默默努力,由他主要负责的工法、QC分别获中电建协不同等级奖项。
这些学术成果体现了高超的技能水平,使沈从树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在2015年受邀加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4年,由于其优秀表现,沈从树应邀担任国网公司人资部生产技能培训教材《设备调试》的主审。
自工作以来,沈从树负责调试了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奉贤换流站、“皖电东送”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皖南站以及省内500千伏滁州变等多座特(超)高压站为代表的工程近70项。其中,奉贤换流站、皖南站等多项工程还获得了省部级奖项。
每一座奖杯都浸满了沈从树的心血和汗水。2012年,在110千伏徽山变110千伏进线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中,他首次应用小容量便携式试验装置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并将经验总结成学术论文公开发表,为类似工作提供了借鉴。2013年,他主持1000千伏特高压皖南站的调试技术攻关和组织实施工作。当时,国内特高压变电站检修技术还不成熟,他收集并钻研大量的设备出厂资料和基建阶段的试验数据,通过对不拆设备引线进行1000千伏 避雷器和互感器预防性试验技术、1000千伏GIS超长母线导电电阻精确测量技术等进行攻关,显著节约了检修时间,降低了安全风险。2015年,在参建1000千伏天津南变电站工程中,沈从树带头成立管理创新小组,对1000千伏构架吊装首次采用双节组立整体吊装方式,这一安装方案实现1000千伏构架45天完成吊装,刷新了特高压工程构架吊装的速度记录,得到了集团领导和国网交流公司专家的一致好评。
沈从树的工作岗位虽然不断变化,但他始终追求的一个工作目标就是让团队里一批批的年轻同事在岗位上都能成长成才。每当大家遇到什么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沈经理。为了能够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就连下班回家,他也想办法和新员工沟通,共同回忆白天所做的试验,总结施工经验,探讨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只要是沈从树带领的队伍,每一个成员都能向着他描绘的目标共同努力。
从调试班组长、调试所副所长,到现在的特高压工程项目经理的岗位,沈从树所带领的班组获得2014年度“安徽省直团工委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还有两个班组被评为省公司模范班组。沈从树言传身教带出来的徒弟也如他一般好学能干,两名省公司模范班组长、一名省公司优秀团员、一名安徽省最美青工等。沈从树为国网公司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这位优秀的项目经理一直以来都践行着自己入职时对自己的期许,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艰苦枯燥的施工一线和研究工作。用沈从树自己的话说,“当前智能电网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皖电青年员工,我要不断学习、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用激扬青春为安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最大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