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OOCs引起的争议及思考

2016-05-10 04:31雷江春
教育界·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高等教育思考

雷江春

【摘 要】MOOCs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和约束,表现为多元化、灵活自由的特性,随着国外的普及,我国也开始着力于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与平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高等教育的新形态。文中对MOOCs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对比,并对MOOCs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MOOCs 发展历程 高等教育 思考

一、前言

全球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教育上。MOOC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又称为慕课)的发展步伐迅猛,其在强调知识的同时也突破了地域、文化以及经济等各种要素的限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实现了免费的知识信息共享。MOOCs的发展是基于开放式教育的理念而实现的,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在线课程,MOOCs 具有广泛参与性与完全免费和开放的特征,并且融进了很多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一般从在线报名开始至课程结业有着一套完整的教学环节与流程,8—15分钟含有资料的网络连接、互动的教学测试视频、机器进行打分以及在线学习互动帮助、学习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都是用来改进教学效果的方式,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MOOCs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在全球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力杠杆。

二、MOOCs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一)MOOCs在国外的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个性化学习,美国在针对MOOCs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领跑的位置。麻省理工学院从2001年开始就已经进行了开放式课件(OCW)的实施,是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先驱。现阶段,美国除了有Coursera,edX,Udacity三个规模最大的MOOCs交流平台以外,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纷纷加盟MOOCs,很多教育工作学者相继开设了MOOCs的课程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而且MOOCs的注册标准比较低,资源完全免费开放以及没有约束性,吸引了很多学习者。因此MOOCs在学习者的人数、平台以及高校的参与数量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规模性,这就大大弥补了传统课堂资源有限的缺点,完全打破了地域限制,将全球化资源共享连接在一起。MOOCs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式,特别是微视频中知识图谱式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学习局限。

(二)国外的MOOCs平台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分析

根据表1中列述的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要素,结合MOOCs的特点来明确MOOCs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及活动、学习评价和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MOOCs的学习资源的类型非常丰富,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背景进行适当的变化,非常有灵活性。如基于微视频中的视频资源,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进度的差异辅以视频字母的形式进行阐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语言水平比较弱的学习者进行学习。2.MOOCs的资源设计的微型和碎片化,即将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碎片化、可视化及情景还原化等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在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进行知识学习,并且3G、4G、WiFi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可支持MOOCs的课程在平板、手机、PC等移动终端设备直接观看以及视频可下载功能也可以大大打破网络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即时学习。3.内森·谢多夫(Nathan Shedroff)在2014年提出了鼓励提倡学习者个体进行交流式学习,创造相互交流的学习环境,并且将各个个体的学习结合联系起来。在MOOCs的课程进度学习里面,除可以进行自学以外,还应该建立小组进行师生讨论,同伴互相评价以及共同协作进行学习,利用MOOCs中提供的数据来科学地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对自我学习进度进行记录以及及时反馈考试成绩。

(三)国外平台的选取

自从2008年MOOCs发展兴盛以来,各国陆续推出了很多具有地域性和本国特色的MOOCs平台及课程类型。比如美国的三大MOOCs平台Coursera,edX,Udacity,俗称为“三驾马车”;还有英国的FutureLearn以及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平台,对于国内平台的建立都起着引导和借鉴的作用。这些平台面向全球进行在线课程推广,展现了MOOCs平台的国际发展水平。

三、MOOCs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2011年起,各个世界顶级名校的国际网络课程陆陆续续地在我国门户网站登录,随后掀起了一股国内MOOCs发展的浪潮。我国在2013年5月2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宣布加盟MOOCs,7月8日,上海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也加盟了MOOCs,随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的12所高校联合共同建立了中文MOOCs。并且在9月份开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首次公开共享课程在国内MOOCs正式上线。MOOCs在国内的发展速度极快。下面针对中国本土化的MOOCs平台的建设和学习,以《翻转课堂教学法》为实例,探讨中国MOOCs平台是如何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的。

(一)案例概述

“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一款本土化的全中文的MOOCs学习平台,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法》于2014年6月份正式上线,7月1号正式开课,是由北京大学数字化研究中心的“翻转课堂MOOC平台”出品的。该课程从正式开课开始,网上在线学习的人群越来越多。

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总共分为5个部分,如果加上一节准备篇就是6部分。老师与学习者分别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在MOOCs平台上进行教学互动,并且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课后作业、课后讨论的主题要求、课程学习的资源等等,都可通过平台发布,学习者登录平台就可以看到,这样便于学习者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并选择课程章节进行学习。一般学习者必须要通过课程中穿插的测试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所以课程结束的时候都要通过教学大纲安排的期末考试,平台会自动生成考试的分数以及课程的结业证书,以此证明《翻转课程教学法》学习的结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团队设计人员依靠网络社交工具邮件、QQ、微信等进行课程进度的安排和课程进度时间的公布,可以让学习者及时了解将要学习的信息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般情况下,MOOCs的课程学习资源是最为关键的一项,而且还是整个教学内容水平的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平台中发布的课件资源是主要的学习资源,通常是以微视频、PPT、文档、动画以及测试等为主要类型,其中主要以教学视频进行互动学习为主,利用数字视频的多样化来进行教学设计,课程的表现手法很多,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其他的MOOCs平台相比,《翻转课程教学法》的丰富的视频教学是一大优势。

“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翻转课程教学法》作为本土化的MOOCs课程的发展已经完全超越了预期,并且完全将MOOCs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即大规模、开放性、网络性以及完整的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特点。除此之外,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对我国很多MOOCs平台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MOOCs在国内的实践应用

毫无疑问,MOOCs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具有很多优势,并且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针对MOOCs平台进行的实践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实现了学习资源的交流互动。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明确指出在我国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在一起的成功案例,一般情况下都以公开课的形式,在示范性的综合性的课程中表现出来。但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像这种先进的教学资源与技术还没运用到课堂中就已经被束之高阁。可见,不管是哪一类的新的教育技术,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达到适用范围很广的程度。MOOCs在我国的推行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国内的实践应用过程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应用,从而推动MOOCs在我国的科学发展。

四、对MOOCs发展争议的思考

目前,MOOCs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正在以飓风般的速度席卷全球,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地影响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的思考

MOOCs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很多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线教学虽然已经在早几年就已经存在,但MOOCs平台的推进在仅仅几年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全球数百万学习者,更为惊奇的是吸引了世界各顶尖名校和世界各国的领袖人物的关注和加盟,同时反映出世界各国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的迫切性。

(二)积极应对冲击,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MOOCs课程设计与平台建设

放眼国际,MOOCs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下发起的针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所以西方国家拥有绝对的信息技术的垄断权以及知识解释权。所以有些人就在想,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不是会掀起一股文化殖民的浪潮。

我国很多的知名高校虽然已经与MOOCs平台合作并签订了相关协议,但是同样都是沿用国际上的发挥模式和很多国外的课程资源,而且国外的发展模式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样,国外的MOOCs平台的课程设计也不支持国内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因为一般国外平台的MOOCs课程表现的形式、课程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都是根植于西方传统文化,如果单纯地照本宣科,将无益于本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大学“沦为国外一流大学的辅导教室”。因此,积极地创建符合我国教育情况的中国式MOOCs自主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出路。

(三)创建我国信息化标志的高等教育,立足于长远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两次变革,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带来高等教育的第三次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将来很有可能会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会有所改变。因此,为了立足于未来长远的发展,应该积极把握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弥补线上线下教育的不足,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西方国家的大学都存在着一个通病,即“重科研,轻教学”,所以在教学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MOOCs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各国的高等学校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在线教育的平台。随着大规模课程平台的推广和各大高校的加盟,在线教育就显得丰富多彩,内容多样,从而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因此,应将线上和线下的课程教育发展为新的方向,推进“混合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四)MOOCs平台的评价体制及教育管理

要想MOOCs的证书与修得的学分被社会认可,就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现在虽然有部分高校承认MOOCs的学分,但是MOOCs证书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还将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这需要社会、高校以及用人单位协调达成一致才能够实现。所以,MOOCs对课程的设置就要根据学科专业进行归类,并且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习者的需求进行专业化系统的课程内容设计,并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等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使他们获得社会的认可。

五、结语

MOOCs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MOOCs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线上教育的免费课程,为传统的课堂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大大改变了国内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国内教育水平。文中着重分析了西方国家的MOOCs平台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以及MOOCs平台在国内的推行以及发展现状,进而综合分析,总结出积极地创建符合我国教育情况的中国式MOOCs自主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是我国应对世界MOOCs潮流的正确道路,但是打造中国式的MOOCs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普遍推行,才能推动MOOCs在我国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英)约翰·丹尼尔著,王志军,赵文涛编译.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3-12,27.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03):11-29.

[3]苏芃,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s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4):6-12,21.

[4]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4):13-21.

[5]刘恩涛,李国俊,邱小花,等.MOOCs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02):67-71.

[6]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02):39-47.

[7]申灵灵,韩锡斌,程建钢.“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3):17-26.

[8]马武林,胡加圣.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7):48-54.

[9]姜蔺,韩锡斌,程建钢.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65.

[10]胡艺龄,顾小清.从联通主义到MOOCs:联结知识,共享资源——访国际知名教育学者斯蒂芬·唐斯[J].开放教育研究,2013(06):4-10.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高等教育思考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