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琼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产学合作长久以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以目前的情形看,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成效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文探讨了如何建立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合作 长效机制
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毕业生素质逐年下降,就业困难。产学合作作为一种比较优质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程度上解决了目前的困难,有效提高了教学成效,实现了教学目标。另外,通过产学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逐渐加强。文章主要对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一、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进行产学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习的过程,逐步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逐渐让更多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发展前景。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很普遍,只注重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教学目标,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产学合作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条件不完备
产学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专门学习一种技术,然后毕业后进入企业实习或工作。但是企业却很少参与定向培养,学生在实习期间也得不到企业的引导,长此以往,学校很难培养出优质学生,而企业也无法得到所需的人才。另外,高职院校对产学合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不能为产学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就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产学合作模式没有更加深入
目前的产学合作模式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合作。在产学合作的教育模式中,企业的作用只是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的地点而已,对学生整个的教育、学习的过程并没有过多地参与。企业在合作中只是单纯地招收工作人员,为节约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对学生的培训投入不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与高职院校更多地开展产学合作,而企业的消极态度给产学合作的深入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改革策略
(一)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但是现在社会对高职院校持有偏见,使得学校在招生方面有所限制。因此,政府需要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进行纠正,让社会人士能够正确地认识高职院校[1]。政府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高职教育在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相关的政策支持,调动校企双方开展产学合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校企双方的共赢。
(二)重视企业在产学合作中的作用
企业作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合作者,是产学教育模式的重要基础。实训基地是企业和学校开展合作的主要载体。在合作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能形式化,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有限资源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企业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2]。
(三)高职院校为产学合作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加专业、更具有技术的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把握,使自己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学校在产学合作中要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3]。企业要派遣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岗位所涉及的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身的学习方向,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保证产学合作的有效发展。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首先要以市场需要为基础,充分考虑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校要经常与企业进行联系,掌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然后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学校也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了解现在社会上的就业状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产学合作模式的长期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属春.试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7):81-83.
[2]高钰.浅析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25.
[3]唐义玲.浅析高职高专院校产学合作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3(1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