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红霞
【摘 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如何实现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医学专业课程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 统一
众所周知,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未来人才的标准是: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现代观念意识、完善的个性和良好的伦理道德等人文修养。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②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③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④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的始终。笔者认为前三点容易做到,但专业教师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二者达到内在的统一是个难点。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医学专业课程教育属于科学教育范畴,是以物为中心的教育,传授的是科学知识,培养的是科学精神,积淀的是科学素质。它关注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整个物质世界的关系,旨在通过传授科学知识来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引导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变化做出准确的事实判断,探索客观世界的各种规律。它重在发展人的能力,是“如何做事”的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传授的是人文知识,培养的是人文精神,积淀的是人文素质。人文教育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旨在通过传授和阐释生活意义、人生哲理等人文知识来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引导人们对社会的各种现象包括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它重在提高人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提升人格的内在价值,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是相通的,前者是精神的支柱、追求真理的动力,后者是探索自然奥秘的实践,二者相得益彰。人文精神完全可以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使学生不仅获得具体的科学知识,而且受到高尚的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的熏陶。
二、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医学教育中存在着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不平衡状态。大部分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较少,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都在60%以上,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而且备受学生的重视。教师队伍中,人文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较为理想的跨学科专业结构的教师;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师“重专业、轻人文”,他们往往只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没有意识到人文知识的积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常常占学校教学人员的大多数,如果这部分人仅仅是纯专业性的,不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我们就会丢掉这片教育的主阵地,文化素质教育就难以深入,也难以持久。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精神,实现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使人文素质教育得以持续、深化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三、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统一
(一)提高医学专业课程教师的人文素质
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统一,关键在教师。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活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健康高尚的教师文化和教师形象对学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它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的认同,而自觉培养与效仿。教师的人品、学问、胸襟、气质以及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在毕业多年后,对学校里面印象最深的常常是专业课老师的人文素质状况。因此,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1.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才能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志气和毅力。很难想象一位缺乏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学生。教师教学中要表现出对科学的极大热情,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学生平等相待,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进行辩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等。
2.要有良好的道德准则
符合道德准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道德准则就其范畴来讲,不外乎对人、对己、对事等方面,即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处理事情。这就要求:作为师长,为人要态度豁达,恭敬谨慎,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要行为谦逊而又严肃认真,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又不为纷杂的意见所迷惑;行为正直,遇事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着手。
3.要有较强的读书能力
教师不但要自己会读书,而且要有指导学生如何读好书的能力。要多读经典的书,多读好书,如古文、诗词、散文、名著等,它们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气质,会使人受益终生。
(二)课堂教学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都离不开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因此,专业教师如果能善于发掘教材,讲出自然科学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素质教育可能更为深刻具体,更具说服力。如,教师在讲科学概念、原理、方法时,一定会提到发现科学规律的动机,提到科学家如何通过艰苦的努力甚至牺牲生命取得的创新,以及这些成果的应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还会以自己的认识、情感、体会去影响学生。
2.要引导学生求“真”求“美”
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错了、突然忘了要讲的内容、学生提问教师不能准确回答等意外情况。教师是否敢于面对,不回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处理,这种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就是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体现,并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感受和鉴赏科学的“美”,比如人体细胞的多姿多彩、DNA的双螺旋结构、胚胎的发育过程等等。美的追求能丰富人的生活内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品位,发展与升华对美的追求,使之系统化与理性化始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3.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结合时事及时讲解我国在医学行业的发展状况,要挖掘优势,同时也讲不足及努力的方向,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在实践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1.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医学专业实践课的操作大多数是在模型上进行的,由于模型不能说话,无法将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感受与医护人员交流,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人文关怀。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树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思想,将模型当成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有各种需求的人,多动口,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多动手,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2.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体素质和技能,而且要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不同单位、工种、行业的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完成一个项目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课中,采取分小组进行,大家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荣辱与共。教师要对小组的分工进行指导、适时调整,对小组成绩要评判合理,促使成员人人参与、积极配合。经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合作关系。
3.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
在实践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如,有的实验不一定第一次就能成功,需要反复总结和多次实践才能完成。有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用较陈旧的设备,使学生在实验中反复调试,经受失败和挫折,体会成功的快乐,促进理解力、判断力和意志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总之,只有专业教师自觉地在专业课程中贯穿人文教育,使二者真正达到内在的统一,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才能达到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