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按照中医的解释,所谓刮痧就是把不舒服的症状刮出来。痧,就是体内气血淤积、阻塞,一旦不通,病症随之而来。通过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积。
除了血液循环可能阻塞外,体内还有许多液体的循环也可能受阻,如淋巴液、细胞外液、组织间液等,一旦液体流动受阻,就容易产生慢性筋膜炎,会感觉局部肌肉僵硬。刮痧就如按摩,可以促进体内液体的循环,避免阻塞。
刮痧的力道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泄”,一般民众不知自己体质,拿捏不住该补该泄,可保持力道平均,即“平补平泄”。
但是,不管力道大小,刮痧并非痛才有效,更不应痛得呼天抢地。此外,也不是非得刮得伤痕又深又紫、甚至皮破血流才可罢手。
实际上,有问题的部位刮痧才会较痛,而正常的部位红得快褪色也快;反之,有问题的部位很慢才出现红淤,褪色速度也慢。
刮痧部位、力道若不对,出现的红紫也只不过是微血管破裂的现象,不仅无效,还造成皮肉之伤。正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的年轻人,2~3个小时痧痕就会褪去,大部分的人最长1天内就消失了。即使年纪大、病重的人,也是2~3天就消失。但是若使劲刮、乱刮,一两个星期可能都无法消去。
有些人因刮不出痧而更使劲地用力,但是,除了方法错误,刮不出痧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而不易刮出痧。
另有些接受错误刮痧的人,经历死去活来的疼痛后感觉很舒服,就误以为是刮痧奏效。其实所谓痛而后快,是身体受到重大刺激后正常的生理反应。
刮痧的过程也可能使体内产生反应,血管扩张、止痛物质释出,也会让刮完痧的人感觉舒服。不过,若是引起过度的发炎反应,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此外,刮痧针对的是功能性的问题,对器质性问题效果有限。
功能性的问题如局部酸痛无力、头晕头痛、烦躁发热、胸闷呼吸不顺等;而器质性疾病则是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虽然可刮痧的穴位与经络遍及全身,但一般人多半不是熟谙穴位脉络的能手,也拿捏不准力道大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必须要避免的是眉心到嘴角的三角部,因为一旦刮破皮,感染容易延至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