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图
摘 要:生物教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生物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新观念以及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途径加以改善,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也在不断改革的道路中与时俱进,在这一背景之下促进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前进,如今新课改的脚步已经渗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各个学科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生物这门学科是在高中阶段才开始划分为单独的学科,在高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是高中教学的基础性学科。高中生物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会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对生物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是每一位生物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将问题明确化,才能在问题的基础上有效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去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因此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较差;第二,生物从学科特点来讲是具有趣味性和充满科学原理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还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后习题和平时练习的习题都没有完全利用新课程对教学实际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验操作
生物在高中阶段所定义的属性一直都是倾向于理科,其中不仅需要学生动用自己的理性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而且生物也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实验是生物科学的研究基础,它支撑着很多生物理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验的操作,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理论又能反作用于实践,二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争取将实验和理论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响应新课改的理念,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提供相应的设备器材,促进学生发展。
(二)以小组合作模式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一味进行讲解,不重视课堂互动,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随机分组把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内,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性格、兴趣以及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教室中的花儿是怎么长大的呢?”这样的问题作为开场白,调动课堂氛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物实验。
(三)采取有效提问策略
有效的提问方式也适合高中生物的教学,教师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将问题有效提出,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集中注意力继续听讲,而且能够调动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对于教师而言,能够通过学生问题的反馈,从中得到一些信息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对这块知识掌握透彻。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有效的提问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实施,教师要从基本教学目标出发,将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探究性等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的知识点时,提出“子一代都是高茎,没有矮茎的原因是什么?而在子二代中,出现了矮茎的原因?”等这样有梯度的问题,由浅入深,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掌握。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之下,高中生物教学只有在明确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之后,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和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郭宇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优化策略以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沙为例[D].西南大学,2011.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