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案例

2016-05-10 08:59张红军
新课程·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季节性亚洲新课程

张红军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在这几年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学小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歌曲活跃了课堂

在新一轮的地理课改中,我摒弃了过去的课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不允许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同桌之间共同研究地图,分析地图,得出结论。下面就是一节关于《亚洲地形》的教学。

“刚才我们研究了亚洲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来研究亚洲的地形”。学生找到亚洲的地形图(地图册P4),然后我播放刘欢的《好汉歌》,创设情境。

当刘欢那高亢激昂的“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唱响时,我问道“大河向东流,说明了我们东亚中国的地势什么特点呢?”

“西高东低”,学生很整齐地答道。

“这首歌曲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刘欢在中国也是童叟皆知啊。听说他马上要去印度办一场个人演唱会,他就可以高歌一曲大河……”我虚构了一个情境,并特地放慢速度,让学生接下去。

“向东流啊”,学生兴奋地唱道。我微笑地看着他们。

看到我“不怀好意”地笑,学生觉得其中有诈,迅速查看南亚的地形图。

“不对”,有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南亚的河流自北向南流”。

“那他怎么唱呢?”我顺势问道。

“大河向南流啊。哈哈……”大家都笑了。

“那他去北亚办个人演唱会呢?”我顺势引导学生读图回答。

“大河向北流啊”,全体唱罢大笑。在学生唱的同时,我画好了各区域的河流流向。

“大家看看亚洲河流流向有何特点?”

“放射状”,通过地图,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

“那我们通过河流,猜想整个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学生看图后回答道。

“那是什么呢?”

“盆地。”学生急切地回答道。

我抿嘴一笑,学生此时感觉到有些不对劲,突然醒悟过来,“又上当了!”学生失落中不乏兴奋的感觉。

“像个倒扣的脸盆”。学生终于正确回答出来了。

“那我们翻开亚洲的地形图,看看我们关于亚洲地势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读图,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请大家回忆一下,陆地地形有哪些?”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

“那亚洲缺少哪种地形?”这个问题设置了陷阱,按照常规思维,学生在找亚洲所没有的地形。

“盆地。”有人回答。

“不对,亚洲有盆地,四川盆地”,另外有人立即反驳。

“丘陵。”有人又有“新”发现。

……

“所有地形都有。”学生终于发现受骗上当了,哈哈大笑起来。

“呵呵,大家终于明白了。那么你们看看非洲和欧洲的地形,它们和亚洲地形有什么区别?”

“非洲主要是高原,欧洲主要是平原地形,亚洲都有”,学生回答道。

“那说明亚洲的地形单一呢还是复杂多样?”

“复杂多样。”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情况。”

“高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部,平原分布在四周,地形复杂多样”,学生总结道。

通过对地形分布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验证刚才对亚洲地势的猜想和对河流流向的认识。

下课铃响了,我又播放起“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学生们在热烈奔放的音乐声中收起了课本,期待着下节地理课的到来……

二、“错误陷阱”,需要精心设计

高中的地理理论性比初中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比如在高中地理农业的特点的教学中,过去一般是直接告诉学生具有两个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但在新课改的思路指导下,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学,而是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下面就是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片段:

……

“大家要看到大面积的甜菜播种,应该去哪儿?”

“北方”,学生回答道。

“如果看大面积的荔枝园呢?”

“南方地区”。

“我们在小学学习过《晏子使楚》,文中提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那我们通过对以上三种农作物的分布,可以归纳出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呢?”

“地域性”。

“刚才所举的例子,是什么因素导致农业的生产具有地域性呢?”我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因素”。

“那还有别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地域分布吗?请举出实例!”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有同学举起了手。

“我发现城市附近多有塑料大棚种植蔬菜。”

“商品性蔬菜种植在城市附近,这又说明了农业地域性受什么影响的呢?”

“市场和经济”。

“对,农业的地域性还受到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我肯定道。

“在我国以‘以粮为纲的年代,国家强调宜粮地区必须种植粮食,但是现在却提倡调整农业结构,对农业的地域性也存在着影响,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地域性呢?”

“国家政策”,学生答道。

“那我们刚才提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地域性呢?”

“自然因素、国家政策和经济技术因素等”,学生总结道。

“芜湖能够种植水稻、油菜吗?”我又抛出了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可以”。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了一个“陷阱”。

“考虑开学后会比较忙,刚过完年,我就特地去郊区看了看,”郊区真得很美,金黄的油菜花遍布田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在那一块块金黄的稻田里,农民正在辛勤地收割,有些金黄的稻穗遗忘在稻田里。暮色里,远山围在人们的身边。农家的孩子们在地里拾着稻穗,有时起身看山,有时低头沉思……”学生沉浸在我描绘的农村美景中。

“不对,你说的不是事实。”突然有学生反驳道。

“难道芜湖不能种植油菜和水稻吗?”我故作诧异地问道。

“芜湖确实可以种植油菜和水稻,但是这个季节你看到油菜花和成熟的稻穗不可能,现在不是时候。”该生理论道,其他同学也突然发现我在说谎,恍然大悟。我此刻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议论,指出我的“错误”。

“既然芜湖能够种植油菜和水稻,而此时又看不到,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呢?”

“季节性”。

“那我有个问题,我们春节吃到了新鲜的辣椒,而夏天才是辣椒的丰收季节,这又如何解释呢?”有个学生问道。

“非常不错的问题,值得思考。”我向那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谁帮这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故意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探究。

这下好了,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议论开来,有的说农业生产有季节性,有的说没有季节性,煞是热闹。

“由于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不再具有季节性了”,有个学生起来发言。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使是反季节蔬菜,那也是通过大棚温室、控制棚内的温度、改变光照等等,模仿的还是蔬菜生长的季节气候。所以我认为农业生产还是具有季节性。”

“非常不错”,我赞许道,“即使是反季节蔬菜,我们也是要建立符合蔬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所以我们说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

我又问:“芜湖去年可以种水稻,今年可以种,那明年还可以种吗?”

“可以。”学生整体回答道。

“那又说明了农业的什么特点呢?”

“周期性。”

……

所以,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紧跟课改的步伐,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坚决抛弃“穿新鞋走老路”的保守作风,从观念到行动都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生活方式。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改才能逐步迈向灿烂锦绣的前程。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季节性亚洲新课程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粕类季节性规律:豆粕篇
季节性需求放缓 钾肥价格下行
蔬菜价格呈季节性回落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亚洲足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