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

2016-05-10 09:07李建兰
速读·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反思初中数学

李建兰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很强,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喜欢自己探索新知识,但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不强。数学对初中学生而言,计算乏味,推理严密不易理解,没有趣味。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方面多下功夫。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各方面,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教学行为的重新考量。教师在教学某节课或者经历一定阶段的教学后,充分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教学反思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反思教师的教,反思学生的学。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师都要进行反思。教师也要对课堂上学生回答的情况及作业、考试后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课堂提问的反思,让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作业反思是针对学生解题对错,反思学生学习行为中的问题。考试后反思是根据学生的成绩与答卷情况,思考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教学的优劣。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反思,哪种时间点的反思,都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思考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前要充分反思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

课前反思让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上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反思

边教学边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

因材施教,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此,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教师不应回避,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学后充分反思,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后的反思内容包括多方面,比如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比如学生学习的特点,比如以后教学应该如何改进。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

比较反思。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同行们的课,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学生“学”的反思。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一次作业后,教师就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这次作业,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完成作业后,你发觉自己学到了什么?”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哪些是欠缺的,哪些是更新的知识,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材施教,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考意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对于书中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学中,多思考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猜你喜欢
反思初中数学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