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东 王旭
·论著·
直肠癌三种肠道重建方法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周长东 王旭
目的 分析不同肠道重建术对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结袋组(结肠成形袋术)32例、J袋组(J型贮袋术)33例和直吻组(行直接吻合术)25例。术后随访12个月,了解术后3组患者恢复情况及肛门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大便不能完全排空、不能区分排气与排便、24 h排便次数均少于直吻组,排便评分高于直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最大耐受容量、静息压、顺应性及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直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肠癌采取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后,采用直接吻合术严重影响肛门功能,而结肠成形袋术及J型贮袋术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损伤较小,可通过了解患者机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肠道重建术治疗,尽量保留肛门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重建术;直肠癌;肛门功能
目前,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是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实施的金标准[1]。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案,该术式可减少术后肛门功能的损伤,利于排便功能恢复。但是也会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受损,表现为便频、便急等[2,3]。研究表明,结肠成形袋术、J型贮袋术均对肠道重建有一定效果,可减少手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利于改善患者排便生理功能[3]。本文分别对结肠成形袋术、J型贮袋术、直肠吻合术三种方案对肛门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例检查后,符合WHO制定的直肠癌诊断标准而确诊[4]。按患者意愿分为:结袋组(结肠成形袋术组)、J袋组(J型贮袋术组)和直吻组(直肠吻合术组)。3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肿瘤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结袋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51.6±5.3)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9.8±1.5)个月;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5~8 cm,平均(6.5±1.5)cm;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9例,Ⅲ期3例;吻合口与肛缘距离3.5~5 cm,平均(4.6±1.2)cm。
1.1.2 J袋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2~68岁,平均(54.6±5.4)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9.8±1.5)个月;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5.2~8 cm,平均(6.6±1.6)cm;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5例;吻合口与肛缘距离3.6~5.3 cm,平均(4.4±1.1)cm。
1.1.3 直吻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1~67岁,平均(52.8±5.7)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病程(8.5±1.3)个月;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5.1~7.9 cm,平均(6.4±1.5)cm;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2例;吻合口与肛缘距离3.4~5.5 cm,平均(4.6±1.3)cm。
1.2 纳入标准 瘤体下缘与肛门3~8 cm,年龄18~70岁,具有根治性切除术指征,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均为初发肿瘤,未实施放化疗治疗,术前排便正常;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肛门直肠外伤史、手术史;伴有肝门原发性疾病者;存在恶性肿瘤远端转移者。
1.4 方法 均采取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肿瘤远端切除2 cm,保留患者盆底肌自助神经。结袋组经直肠断端3 cm处将系膜缘肠管切开7 cm,以横行缝合,为结肠成形袋,使用吻合器对残端直肠、肛管与结肠断端吻合;J袋组使用J型贮袋术,结肠断端封闭后,折返为“J”型,使用侧吻合器性侧吻合J型贮袋,保持贮袋长度为5.5 cm左右,双吻合器进行残余直肠与贮袋吻合;直吻组采取直肠吻合术,使用吻合器对残端直肠、肛管与结肠断端吻合。术后常规感染处理后,进行肛门功能锻炼。
1.5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2个月,分别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12个月进行肛门功能主观感受、直肠压力指标进行判断与检测。详细记录2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记录大便是否区分排气与排便、24 h排便次数、大便是否排空。并针对排便次数、便意感与肛门控制力、排便时间作评分,共10个刻度,0分表示完全无功能,10分表示功能完全。肛门直肠压力检测,分别使用多道肠胃压力检测系统,对患者肛肠压力间隙检查,分别检测最大收缩压、直肠肛门静息压、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等指标。
2.1 手术情况分析 术中,结袋组中有1例患者因肿瘤下缘距肛缘<3 cm,改为结肠造口术;J袋组有1例患者因骨盆狭窄无法J袋制作改为结肠成形袋,直吻组有1例也因肿瘤下缘距肛缘<3 cm改为结肠造口术。因此结袋组、J袋组及直吻组的手术重建成功率分别为96.9%(31/32)、97.0%(32/33)、96.0%(24/25),3组患者手术重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
2.2 术后排便情况比较 结袋组及J袋组均顺利完成随访,直吻组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各失访1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大便不能完全排空及不能区分排气与排便均少于直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结袋组与J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分析 例(%)
注:与直吻组比较,*P<0.05,#P<0.01
2.3 不同时间段的排便主观感受比较 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24 h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排便评分高于直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结袋组与J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直肠肛门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最大耐受容量、静息压、顺应性及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直吻组,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而结袋组与J袋组之间的最大耐受容量、静息压、顺应性及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3组患者不同时间的主观感受对比分析 ±s
注:与直吻组比较,*P<0.01
表3 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直肠压力水平结果 ±s
注:与直吻组比较,*P<0.01
直肠癌患者采取保肛治疗后,极易产生肛门功能障碍,主要因部分直肠切除后,神经反射功能受损,导致储便功能改变。手术损伤,直接将便意反射、排便反射的神经阻断,出现术后排便反射主要依赖残留直肠的粪便刺激[5]。保肛手术后,结直肠的肠管需要代替直肠承受生理作用,而结肠顺应性、容量较低,导致患者储存粪便功能障碍。直肠癌患者采取保肛手术时,保持适宜的直肠长度,对改善术后排便功能具有重要价值。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范围是至肿瘤远端肠管 2 cm 间,必须保持术中病理检查为阴性,才能判断手术成功[6]。
本组研究中,3组患者均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是排便次数最多的时间段。表示,直肠神经功能受损,会直接引发直肠排便发射障碍,肠管感受器可辨别内容物形状,对肛门发挥不同作用。同时,手术对肛管感受器形成不同程度损伤,导致患者难以有效区分排气及排便,严重者还会出现大便失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选择适当手术方案,减少手术损伤,减小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临床研究的关键[8,9]。
研究表示,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结袋组与J袋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直吻组;同时,结袋组与J袋组的不能区分排气与排便、24 h排便次数显著低于直吻组。而结袋组与J袋组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吻合术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大,而J型贮袋术、结肠成形袋术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两者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10]。结肠成形袋术及J型贮袋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粪便贮存容积增加,减少排便次数,从而起到促进排便反射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排便状态。
经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后,对肛管直肠压力作检测,判断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从而了解不同术式肛门重建的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直肠最大耐受容积、顺应性、直肠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等均有明显变化,结果表示,结袋组与J袋组的指标优于直吻组,但是直肠顺应性及最大收缩压无明显差异。表示,在直肠癌术后的恢复初期,3组患者的最大收缩压及直肠顺应性尚未完全恢复,经手术12个月随访显示,所有指标均明显恢复,可有效促进粪便控制、储存能力改变。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采取重建术后,必须做好相应的并发症预防措施,确保手术安全性,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综合上述,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后,结肠形成袋术、J型贮袋术均对肛门功能影响较为接近,相较于直接吻合术的影响较小。在临床应用时,可针对患者机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重建手术方案,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1 金晰函,杜金林,戴志慧,等.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287例经验分析.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41-343.
2 宋新明.应用生存质量评价永久性肠造口对直肠癌患者的影响.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3:11-14.
3 章密密,朱晓亮,王建,等.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状况的探讨.中国医药科学,2012,2:64-65.
4 张国云,潘中平,葛宁,等.不同肠道重建方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8-70.
5 陈增蓉,李卡,印义琼,等.直肠癌低位吻合术后远期排便功能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75-179.
6 李琦,王亚希,胡潇,等.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进展.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340-341.
7 侯华芳,花霞,何剑,等.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质性研究.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0-12.
8 龚笑勇,王志刚,郑起,等.结肠J型小贮袋与直接吻合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早期结果比较的Meta分析.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266-269,279.
9 孙元水,叶再元,邵钦树,等.非离断式Roux-en-Y远端空肠储袋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中华外科杂志,2012,50:699-703.
10 周剑,苏德春,王锡山,等.低位直肠癌术后肠道连续性的建立方式和功能评定.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223-1226.
10.3969/j.issn.1002-7386.2016.08.021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医院外科(周长东);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普外科(王旭)
R 735.37
A
1002-7386(2016)08-1187-03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