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让乡村少儿走向纯粹

2016-05-10 08:18李慧林梁申勇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随县美育儿童

李慧林++梁申勇

五年来,随县教育人始终把乡村美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发展乡村体艺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和推进家校共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美育让乡村少儿走向纯粹”的夙愿。

体艺之美:让乡村少儿享受朴素的教育

随县108所中小学校均分布在农村,随县教育局以“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新教育实验”为抓手,认真落实体育艺术“2+1”工作,鼓励各校创建乡村校园特色,让乡村少儿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学校一样优质的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各校结合乡村特点,因地制宜,让体育艺术教育在乡村田野绽放出最朴素最本真的芬芳味道。

走进尚市镇中心小学,这里有铁环滚过的“琅琅”声,有“跳沙包”腾跃的“噗噗”声,混合着孩子们快乐的笑声,谱成了这个“锃亮”日子的幸福交响乐。

走进尚市镇二中,这里有“农耕体验园”,各式品种的蔬菜恣意成长,学生在这里愉快劳动,观察记录,欣赏蔬菜种植之美,体验生命拔节的过程。这里还有随县“农耕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各校师生收集、整理、提炼的农耕文化、农耕器具、乡村古老的生活物件等。教育和土地、农耕发生深度链接,美育与实际生活深度融合,培养了学生纯粹淳美的乡土情感。

万和镇义阳小学结合当地的地方人文景观,将新城太白顶风景区景点文化浓缩进校园,并结合该校历史传承——义阳大鼓,积淀了厚重的义阳文化。2010年10月,该校被湖北省政府正式命名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该校学生表演的《义阳大鼓》除了在本镇进行多场演出外,还应邀到兄弟乡镇去演出。随州电视台将此表演录制成专辑进行播放。如今,义阳小学的《义阳大鼓》更是成为每年炎帝文化庙会及每两年举行的炎帝文化艺术节的传统节目。

“近观眼前满是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像这样的乡村美育特色学校随县还有很多:草店镇小学利用少年儿童的天性和山区教育的有利资源,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认识形形色色的树叶,学会制作树叶作品,每学期举行一次树叶粘贴画大赛,让学生享受到了自己动手、创意制作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艺术审美情趣。

吴山镇中心学校把校园竹竿舞和葫芦丝的演奏完美融合,做到丝竹合韵,尽展多彩体艺之姿。殷店中心学校的“抖空竹”,抖出了舞蹈的形体,抖出了音乐的旋律,抖出了艺术的魅力;殷店西坡中学的“绳采飞扬”,跳出了绳中大天地,跳出了个性真风采,跳出了健康好身体……

很多学校还将本校的美育特色汇编成了校本课程,并结合校本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的教育。如环潭镇涢水小学,这里条件简陋,资源匮乏。年过57岁的王从伦老师,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在他创建的“阳光班”研发出了“石头拼画”校本课程。第一次石头拼画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很多简笔画,孩子们照葫芦画瓢,整整两节课,孩子们的石头拼画没有一幅让人满意。网上也没有石头拼画的资料,求人不如求自己,在孩子们拼画前,王老师自己先拼,然后再给同学们讲解。现在,“阳光班”每周开展一次石头拼画活动,孩子们拼画的技巧、技能都有了飞跃。《父爱绵绵》《成长的足印》《海底世界》等一幅幅富有创意的作品,通过孩子们稚气的拼画,闪耀着灵动而智慧的光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了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家长及前来观摩的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关爱之美:让乡村少儿享受留守的温暖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随县学校里,留守儿童占60%以上。与普通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更需要爱的呵护。五年来的美育实践证明,以美育人就是爱的教育,它就像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吹开了孩子们智慧、文明、才艺的花朵。随县一直都注重抚慰儿童的心灵,实施多形式的关爱工程,不留痕迹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

招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随县始终活跃着一支不辞辛劳、不计回报、无私奉献的力量。这股力量既有年轻教师、教育系统内的干部,也有年过六旬的老教师。他们承担着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工作,和留守儿童“一对一、一帮一”,齐心协力落实着“百名教师结穷亲,百件实事解生困”的帮扶计划,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搭建活动阵地,为留守儿童慰藉心灵。为了让“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落到实处,随县广泛开设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站、留守儿童希望书屋、留守儿童活动室等,为他们提供活动平台,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强健他们的体魄,使留守少儿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交流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更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开设爱心“线”“箱”,为留守儿童传递亲情。随县教育局机关设置了关爱儿童的专线电话,各校设置了多部“留守儿童”专用亲情电话和专用信箱,让班主任提醒每位留守儿童按时给父母打电话、写信;还专门设立了电子信箱室,让所有孩子都能通过电子邮箱传送信件,加强与父母的联系与沟通。此外,还规定“凡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经审核后邮资一律由学校负担”,打消了学生的邮资顾虑。

开展家访活动,对留守儿童因材施教。班主任带领班团干部每月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一次家访,并赠送文具、书籍、书包等爱心礼物;与监护人一起交流留守儿童的情况,共同研究管理措施、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指导监护人关心、照顾、教育好留守儿童。积极为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的留守少儿拆除心灵深处的“隔离墙”,架起“连心桥”。

共建之美:让乡村少儿享受完整的幸福

“东方风来花满树,万千气象满目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五年来,随县中小学一直努力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共同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又看到了老师家访,又可以和老师说说真心话了!”这是万和镇走马岭村一位老奶奶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反复说的一句话。

近年来,随县教育出现了“四多”现象: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多、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寄宿生多。一些新问题随之而来,不断困扰着学校和教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牵手才能优化育人环境。于是,学校开展了“课外访万家”活动,拓展了“真情服务,提升师德”的育人平台,为家校搭建起一座充满爱心和热情的连心桥。率先垂范,机关干部进农家。2015年10月14日晚,县教育局局长杨光明同志带领机关干部到尚市镇郭家湾村家访。因为白天家长要下地干农活儿,不容易见面,只得趁天黑收工时赶去农家。杨局长特地邀约了净明小学两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打着手电筒去家访,征求家长们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他的亲民作风不仅感染了乡村人,也感动了随行的两位年轻教师。

多措并举,千名教师访万家。先备课再家访。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厉山镇中心学校要求教师家访前要备课,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确定家访的目标,家访时不仅要访学生家长,还要访邻居,访后要对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教育措施提出意见。扩大家访人群。地处鄂豫两省边际的小林镇中心学校,老师每到一村,都要走访当地有一定名望和影响的人,请他们帮助宣传教育,发挥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走访社会上对学生成长有着一些负面影响的娱乐厅、网吧、音像书刊经营业主,做他们的工作,与他们达成共识,共同为子孙后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请家长进校。梁建武老人既是学生的家长,也是随县兰花协会的会长,他对兰花情有独钟。万和镇中心学校把他请到学校,向同学们介绍他种兰花的经历,宣传万和镇的“兰韵文化”,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建立网络平台。全县各中小学都开办了网站,建立家长QQ群,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动态;创办了“班级简讯”,及时地与学生家长一起研讨教育对策,深得家长的好评;利用教育局域网,在节庆假日召开视频见面会,让学生与千里之外的家长见面。

“好乘东风布新雨,顺风扬帆行大船。” 几年来,我们将德育、体育、艺术教育整合到美育之中,融合到新教育的“家校合作共建”“研发卓越课程”等行动中,深度关注乡村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相信,乡村美育既然已在随县这片广袤的田野里生根发芽,就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作者单位:随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周 群)

猜你喜欢
随县美育儿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随县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及分析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留守儿童
湖北随县烈山湖大桥主桥正交异性桥面板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