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七天》中叙述者个体意识成熟化与主旨深化之关系

2016-05-09 17:22周佳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5期
关键词:第七天杨飞李青

周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1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故事情节来探究叙事者个体意识发展对于作品主旨的影响。此处的文本叙事者是指余华笔下全文的线索性人物杨飞。杨飞在死后的七天里,不断经历种种前后有关联的事件,慢慢解开他的迷茫甚至是得到了一个类似于上帝的洞察与见识[1],足以表明他个体意识的成熟化趋势。杨飞对生、死的游离与死的安息三个空间的不断深入的思考向我们解释主旨: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用可悲的想象创造力假设幸福,这源于荒诞现实造成的悲哀。接下来我分为四个阶段对叙述者个体意识成熟化作用于主旨深化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首先,文本叙事者杨飞在迷失阶段时,文章的主旨处在经验上的隐约浮现状态,且较为浮浅。

第一天,“浓雾”、“空虚混沌”、殡仪馆火化通知的字体“湿润模糊”等环境描写衬托杨飞死后在人世间飘荡的未知无助的惶惶之态。火葬场的所见所闻、他的死因、他妻子李青的背弃、他父亲的下落、203车站那场车祸的前因后果、暴力强拆中那对夫妇的后果,他都不知道。

此刻杨飞的思想处于混沌状态,余华没有借用杨飞的口吻或思维向读者传达一些清晰的观点,这和作者细腻隐晦的情节铺垫有关。但是我们作为读者却能感知到一些,这是因为我们以往的阅读体验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在此时发挥了作用。比如“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读者知道本书可能会涉及生与死的思考,却不知道思考什么、为什么作此思考。再比如我们可以从杨飞和父亲在面馆吃面帮呕吐的父亲收拾垃圾而感受到作者会写父子之爱,却不知爱的原因和程度。而市长的死又含有讽刺当权者为了捍卫自己尊严和统治的虚假面目。读者能根据阅读经验分析揣测却无法究其根本,因此理解到的主旨比较浮浅。

其次,第二、三两天叙述者自己的相关疑虑基本得到消除,文章的主旨在爱情和亲情两大温暖人情上得到阐释。

杨飞在死后第一天的最后想到了自己是怎么死的,他的意识迈出了觉醒的第一步,第二天李青前来告别使他迈出了第二步。现实牢牢攫取了具有野心和抱负的李青的心,使她甘愿抛下爱情,可结果确实深深的思念和悔恨。因此杨飞遇到李青之后,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爱情,尽管这真诚的爱情被现实诱惑所扭曲,他感到无奈却也感到安慰。这是作者关于爱情的昭示。

接着第三天的时候,杨飞开始回忆起他的养父杨金彪。杨金彪对于当年为了长辫姑娘抛弃杨飞的内疚使他在晚年“拖着所剩无几的生命”去感受当年杨飞坐在那块青石上孤独害怕的感觉,以惩罚自己并且弥补因为自己的不坚定留下的遗憾。这因为对幼年的杨飞欠上这样一种形式的道歉,他赔掉了自己的命。当然杨飞还没有弄清楚父亲的结果,只是通过这样两个人相处的事件理清了这样一份父子之爱。

爱情和亲情是杨飞对于这个世界做出思考的基石。

再次,第三天李月珍的死到第六天伍超为刘梅卖肾,杨飞的个体意识从自我转向周边甚至整个社会,个体意识走向成熟,而文章主旨更加深入和广泛。

这期间杨飞意识到社会上有很多人因为命运和现实的戏弄而陷入更悲的悲剧之中经过死后三天的回忆和思考其个体意识变得复杂、沉重却愈加明晰。李月珍保护27个死婴却与家人阴阳相隔。鼠妹和伍超怀抱着对于生活的希望勤奋工作却因为那上层人的冷峻的颜色和无情的语言而不得实现,为现实中欺凌和压迫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人的典型。李姓男子和张刚,他们俩在阴间可以结成陪伴彼此不去安息的友谊,那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他们在阳间为什么是黑白关系式的对峙。原因是因为警察和犯人之间被社会道德强加的铁栅栏。

而在这些事件中,杨飞也意识到中国人对于以苹果为典型的国外产品的盲目追求和过度崇拜、中国国内政府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封杀问题、烈士称号的无合理说法的追加以及官员处理此等事件时搪塞敷衍的手段、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警察审讯犯人的非人道手段以及卖肾的黑心组织等等。这些是故事中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作者认为这些是无奈的存在而不轻易改变的。《第七天》主旨逐渐深入和广泛起来。

最后,第七天从为了鼠妹得到安息伍超卖肾这件事到到看望杨金彪以及七天内的种种,杨飞的个体意识正式进入成熟阶段,文章各个主题交融覆叠,上升到对人的归路和意义层面。

伍超为了给鼠妹买下只有25年产权的一块墓地让她安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卖肾,而他只给自己留下了两千块钱,原因是要撑下去年年给鼠妹扫墓。这份情打动了游离之地的所有灵魂,他们怀着无比真切的祝祷陪伴鼠妹走在去安息的路上。然而鼠妹安息之后,伍超来到了死的世界,他们一前一后仿佛又是命运的戏弄。此时杨飞和父亲刚在火葬场重逢相认,杨飞给父亲带上黑袖管,杨金彪留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眼泪,这又是人世间的一大悲哀。所以杨飞又领略了一层痛,他的个体意识真正成熟。因此,他遇到伍超,他听伍超讲述他和鼠妹的欢与哀,一种上帝的姿态[2]把伍超带到死无葬身之地,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此便最终将全书的主旨拉到一个至高点:人人生而平等无法做到,人人死而平等可以做到,却也只是在《第七天》这本书架构的虚拟世界中可以做到,而真正人死了是什么情况,有没有这样一个游离之地根本没有人知道。因此,连人人死而平等也仍然仅是一个梦,这以巨大的力量冲击着活着的人的心,因梦里的希望走在实际绝望的世界上。

注释:

[1]《如果死者能够开口:论余华<第七天>》,刘卓,经略网刊第41期,2014。

[2]《如果死者能够开口:论余华<第七天>》,刘卓,经略网刊第41期,2014。

猜你喜欢
第七天杨飞李青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position geometry in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纸鸢风与少年
李青作品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疫区之恋
新丝路
Phase-related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780 nm band single-frequency lasers used in the cold atomic clock∗
论余华《第七天》的叙事艺术
《第七天》死亡叙述的延续和先锋叙述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