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翠翠爱情悲剧的形成

2016-05-09 15:36卢佳旭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4期
关键词:天保二老船夫

卢佳旭

摘要:于大众来说,《边城》似乎是沈从文最好的明信片了。作为京派作家代表,沈从文从始至终认为自己是个“乡下人”,视野关注的是少年时期所处的湘西世界,善于在强烈的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中,使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他在《边城》中塑造的那个人间仙境般的迷人小镇,翠翠的爱情是全书的主线,尽管结局悲惨。但在强烈的对比中体现的是作家的经历与感悟。翠翠爱情的如斯凄苦让读者在欣赏那醉人的小镇同时,感受着命运开的天大的玩笑。本文从翠翠、爷爷、傩送、天保和顺顺等人入手,以新颖而又具体的视角,认真分析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心灵深处,阐发恋爱悲剧的原因以及深层次的含义,将作品置于那个时期,以尽可能地挖掘作家创作的目的。

关键词:《边城》;翠翠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12-0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这种困境不仅体现在人民生存上,更体现在人民精神上的麻木、心灵的迷茫以及千百年来的媚骨。这个阶段,许多作家积极揭示社会的黑暗,企图以此拯救麻木的中国人。而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作为自由主义文人的沈从文始终坚持着忠于人性的创作,企图以一种牧歌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打动人们麻木的心灵世界。他始终坚持追求一种优美、自然、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们在分析作家作品时,应将自己放置于那个时期,以一颗平等的心去靠近作家,从思想深处引起共鸣。作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沈从文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的帮助下逐渐站稳脚跟,在庐隐乡土文学的影响下,将写作视角转向自己所熟悉的湘西世界。

《边城》为我们展现的是世外仙境般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优美的田园风光、豪放豁达的乡民,白塔下朴实的老船夫带着清纯稚嫩的孙女儿,还有一条机灵聪明的黄狗,这些景象聚集在一起,便自然而然的使人心神向往,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老船夫的孙女儿——翠翠。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青山绿水养育教养了这无邪、生动的女孩儿。尽管都是描写少女,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如小兽物般的心性给予她的清纯稚嫩,其本质上讲这种清纯稚嫩是不谙世事的,是未受社会化未经受人性洗礼的单纯的天真与浪漫。正是这种品质也造成了她爱情的悲剧。

小说开端介绍了苗寨的最有意义的节日——端午节,两年前翠翠与爷爷进城看划船,不小心走散,也因此遇见二老傩送,傩送好心让翠翠去家里等爷爷,翠翠却误以为傩送在欺侮她,便轻轻骂了句“你个背时砍脑壳的!”,这小女孩的恼怒方式反而逗笑了傩送,差伙计送翠翠回了家。至此,翠翠的懵懂少女心中便有了不能与爷爷分享的秘密,有了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随着翠翠的长大,口渐清晰的爱情也使翠翠逐渐受到社会的影响,端午前夕,翠翠渡过一对母女,爱娇的女孩子于上还戴的一副麻花纹的、闪着亮光的银于镯。翠翠也由此想到赛龙舟会上最受女孩子瞩目的无非是心上人,人称岳云的二老傩送。妒羡、惆怅与似懂非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翠翠唱起了歌。“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排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对心上人的挂念,由于爷爷的粗心而未意识到的少女心灵的迷茫,引发的不自信,翠翠的心性也成熟起来,有了对外界社会的懵懂的认识。

随着端午节的又一次到来,二老傩送到小房子来邀请爷爷和翠翠一同去城里过端午,小说中的另一重要景物——碾坊也出现,碾坊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阴影,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众人心中。碾坊由爷爷亲眼所见、街坊不断称赞中出现,仿佛无处不在。碾坊这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爷爷和翠翠,爷爷似乎看到了因碾坊而带来的悲剧的结局,碾坊代表的是现实社会复杂的经济关系对淳朴爱情的巨大冲击,是人们心中不自觉地功利心里产生的强烈对比。碾坊是王团总女儿的陪嫁,反过来说,团总女儿也是碾坊的陪嫁。对于毫无交集的团总女儿,傩送是不欢喜并且明确拒绝的,但是功利的社会显然对碾坊的兴趣要比渡船大的多,傩送在不知心上人心属何处的情况下,毅然拒绝,承受着巨大压力,而翠翠也间接从路人口中得知傩送的情谊,仿佛在心里定下婚约般,羞红了脸,两颗年轻的心也因此跨越了世俗紧紧靠在了一起。

大老天保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暴风雨前的平静,他托父亲请媒人正式的向毫不知情的老船夫提亲,而弟弟傩送也知道了这件事。“火是各处可烧的,水足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苗家人豪爽的品质,决定兄弟二人就算在爱情上依旧能做到公平竞争。作者对兄弟二人的公允的竞争大加歌颂,这也表现了沈从文的作品气概,对乡村人道情而的歌颂以及对都会病态人们丑恶心灵的评判。翠翠对于大老天保的提亲没有明确的拒绝,反而是不语,让爷爷琢磨不透。爷爷透过翠翠母亲的悲剧明白爱情是不能强求的,因而告诉大老天保,“走马路”或是“走车路”。

边城茶峒不仅美如仙境,更宝贵的是人民的淳朴。这淳朴与正义之光体现在小城的每一个人身上,无论是码头掌舵顺顺、几十年如一日忠守渡船的老船夫、或是总要给老船夫最好位置肉的猪肉商贩,甚至是娼妓也有自己的信仰与坚持。尽管他们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宝贵的淳朴品质以及大家所约定俗成奉行的规则。这桃花源里发生的悲剧也慢慢揭露出来,兄弟二人爱上同一位姑娘,这本不足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茶峒人民淳朴的乡情决议二人公平竞争,以歌声感动心上人的芳心。

翠翠乘着二老的歌声“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翠翠的心意也终于以这种方式让爷爷懂得,孙女儿喜欢的是二老傩松。大老天保也准从之前的约定,坐船下河去经商。故事的转折点也出现,坐船的天保掉下船淹死了。天保的死像是一个不能打破的魔咒,笼罩在这个青山绿水的桃花源。翠翠虽为天保的死而悲伤,但被蒙在鼓里的她未曾想到,今后她将面对怎样的一个困境。

爷爷对翠翠的爱可谓是伟大的,为翠翠着想,他虽中意大老天保但而对大老正式的提亲,却一直打发着媒人,只是为了给孙女更多的时问去思考自己的心意。爷爷单纯的以为,天保的死只是个意外。而对女儿的死,老人依旧认为是天意使然。也是大环境给予老人这样的思想,小说中而对洪水泛滥、家园被摧毁,村民默默承担,依旧认为是天意使然。这不免看出老人身上,甚至是整个茶峒有着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靠天吃饭,看天眼色,这样的思想让老船夫意识不到天保的死对自己是怎样的一种伤害。当茶峒的生活归于平静,但老人却为这种平静深深不安着。想到二老,想到渡船与碾坊,想到自己古稀之年,他不免有些措手不及,不安与慌乱占据了老人内心。这种焦虑的心情使他急于为孙女确定未来的归宿,几次向顺顺、二老探话却都没有好的结果,老人心中不免的忧愁伤感起来,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扔下心爱的孙女死去。

天保的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既是于足又是情敌的弟弟傩松。傩送如所有的男主人公一般,在对待爱情上有自己的优势一而又有着本身致命的弱点。他始终不能释怀天保的死,尽管他知道这是谁也不想发生的意外。他理性的思维促使他不能相信精通水性的哥哥死亡原因竟是淹死,以至于将天保的死归咎于老船夫身上。他以为正是因为老人的几含李子说不明白,才使得天保以为自己仍有机会,执著的爱着翠翠。傩松的这种思想使他将自己封闭起来,由于将罪过统统归咎到老人与翠翠身上,又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他既不想出来,也不准别人进去的牢房。二老苦于承担着哥哥的死亡,为了惩罚自己、减轻伤痛,对于翠翠他不再热烈不再执著,反而处处体现出一种刻意的回避与强烈的不配合。傩松执著于自己造成哥哥死亡的结果时,又怪罪于老船夫,这也使傩松的形象更加丰富生动,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伏笔。

兄弟俩的父亲——顺顺,是当地名绅,虽为人豪放豁达,面对大儿子的死,虽然明白是意外,却固执地认为是老船夫与翠翠间接造成的。面对老船夫的几次打探,他失了耐心与公允,出言伤害老船夫,并且他加紧了对二老傩松亲事的参与以及催促,不愿傩松娶翠翠,而是娶有碾坊陪嫁的团总女儿。这也使父子二人的关系趋于紧张,二老愤而随船下河,离开了而对爷爷的死亡而悲伤欲绝,最需要他的翠翠。

反观翠翠,她与大老天保、二老傩送见面的情节很少,也甚少有言语上的沟通,无论是初识傩送情窦初开的缄默,或是面对正式提亲的天保她的沉默,给爷爷以错误的认识,造成后续的种种误会。到后来天保意外逝世她也只是哭了起来,完全没有说什么或是做什么,反而足爱护她的爷爷,处处为她出而。傩送与她的几次接触,都没有太好的结局,翠翠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傩送的到来也并没有特别之处,因此产生种种误解。这也是造成翠翠恋爱惨剧的重要原因。翠翠代表的是大自然的美好与淳朴,由大自然教养,体现着大自然与人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作家心目中优美、健康、自然的化身。可是,当爱情来临时,她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敏感多疑,显示出的是小动物般的不安与警觉。外公对翠翠虽爱如珍珠,却不能在心灵上、感情上给予过多的指导与关照,这也使得翠翠爱的深切而又悲凉。翠翠的爱是痛苦的,本应是能歌善舞、性格豪爽的苗家女子,翠翠却,乖巧的不像样子。她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困境也与翠翠的成长环境有关。翠翠父母双亡,由外公抚养长大,与青山绿水为伴,身边没有适龄朋友,也没有年长的女性在旁照料。看到比自己小的团总女儿在母亲的引领下相亲,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稚嫩心灵才微微泛起了波澜与酸味。可以看出,对于爱情,对于纷繁的社会,翠翠流露出的惊恐与不安。

纵观全书,造成与世外桃源般美好不相符合的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不公。小说的布局是经典的一女二男的爱情三角恋,但是爱情的主动方却不是翠翠本身。翠翠的爱情,无论处在迷茫懵懂时期,还是处于对爱情坚定坚守时期,她都不是主动的一方,甚至不能清楚的向爱慕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爷爷是翠翠恋爱的代言人,年轻人的爱情并不是由自己相处得来,反而由老船夫出而。茶峒虽然开放,人人轻利重义,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起着重要作用,男权主义力量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翠翠的恋爱节奏随着傩松、天保的前进或退缩变化着,从天真到成熟,翠翠的爱其实不是因为傩松的直接追求而明确,纯粹的靠翠翠单方而的相思,从路人口中得知而来,就算是那一夜动人的歌声翠翠也并不知道是傩松,甚至于歌声是不是存在,翠翠都深深质疑着。翠翠悲剧的爱情不是真正意义上天意的安排,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为必然的结果。翠翠身上的“天人合一”的性灵,代表的是自然与农业,而大老、二老、爷爷等人,作为边城茶峒的民风象征,代表的是社会与工业。翠翠的恋爱遭到大老、二老、爷爷等人直接间接的影响,这几位也直接或间接的逼迫翠翠重新认识这个社会,也就是安逸、祥和的自然农业社会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被新工业阶段所强制打破,给予重大影响并从一定意义上说,伤害着有着约定俗成传统的茶峒。因而,翠翠的爱情悲剧也代表着茶峒人民生活被迫出现改变而产生的悲剧结局。

《边城》本是作家通过对优美、自然、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一种生活形式而创作出得牧歌式的理想乐园。小说最后翠翠在爷爷逝世后,在杨马兵那里,得知了这爷爷爱护她而隐瞒的一切,悲伤过后,翠翠守着渡船,在青山绿水旁,等着心上人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既是稚嫩淳朴的翠翠对于爱情的坚守与对爱人的期许,又是边城茶峒在经历战火与工业冲击后,作家对于湘西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一种关怀与期许。纵观世界文学,大家们无疑有着约定俗成的认识,即悲剧相比较于喜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翠翠爱情的悲剧,很自然地引起了读者对于美的毁灭深沉的思考。透过年轻人爱情的窘境,看到大环境下民族的,每个处在这个环境下人民的悲伤与被动。尽管沈从文是自由主义作家,但强烈的国民责任感体现在每一位五四时期或在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身上。作者企图以此,促使麻木的民众看到原始小农思想的迷信与淳朴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而产生的价值观及人性的沦陷。作家希望以此促使大众反思,在艺术作品带来的深刻感受中改造自己,以便于从心理上拯救全民族。因而,翠翠的恋情惨剧的缘由,是主客观相互影响的结局,是全社会给处于曾经特殊时期的劳苦大众所带来的惨剧。翠翠作为一个文学典型,一定意义上讲,翠翠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不仅仅是通过她的“天人合一”得来的,更是通过她爱情的悲剧使读者在想象茶峒牧歌画卷的同时,产生艺术惊奇,使读者在思考如此美好的桃花源怎会发生这样的爱情悲剧时,以悲剧的力量给予人们警示与深思。

猜你喜欢
天保二老船夫
哲学家与船夫
船夫和风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郑性二老阁:尽得南雷烬余,规模仅次天一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李鼎、张灿玾二老新春贺词手书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二老堂诗话》版本源流考论
香山二老
船夫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