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汉泰谚语的句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谚语的句型对比分析可以对汉泰语的语法和句型特点做基础性的对比研究,意义类型的对比分析能充分显示语言的多样性。
关键词:汉语谚语;泰语谚语;句型;意义类型
作者简介:何雁敏(1990.9-),女,回族,云南省保山市,研究生,重庆大学,对外汉语语言、教学研究,经历:2011-2012年赴泰国罗勇易三仓商业学院(Assumption College)中文教学参与科研立项《傈僳族民谣的语言分析和民俗研究》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2
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本文选取汉语和泰语的谚语进行句型和意义类型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将之作为瞥见中泰句型分析的窗口,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增益。
二、汉泰谚语定义
(一)汉、泰谚语的定义:
汉语谚语的定义:是群众口语中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它揭示客观真理,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富有教育意义,深为人们喜闻乐道。①
泰语谚语的定义:
泰语谚语的定义:泰国最权威的字典《泰泰字典——皇家学会版本》的解释如下:很久以前人们所说的流传至今的话语或者表述,有着教导意义。②
《现代汉泰词典》的解释如下:其解释为:固定的短语或句子,为群众所广为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③
(二)本文对谚语的界定:
综合以上汉泰谚语定义,本文对谚语的界定是:谚语是俗语的一种,它产生于生活劳动,经过民间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言简意赅的句子。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着劳动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特点是口语性较强,富有哲理性、知识性。
三、汉泰谚语句型和意义类型比较
关于句型和意义类型的分类方法,本文主要参考的是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中的分类法,如下表:
(一)106对汉泰谚语句型分析:
图3-1汉语句型和意义类型结构图
本文对可以对译的106对汉泰谚语的句型进行了分析对比后,发现汉语谚语有单句77句,单句占总数的73%。;泰语谚语有单句60句,单句占总数的57%。下面就106对意思一致的汉泰谚语的句型特点进行分析。
1、汉泰谚语单句句型分析:
(1)动词性谓语句:
在106对汉语谚语中,动词性谓语句最多,共有49句,占总数的46%。在106句泰语谚语中,动词性谓语句有3句,占总数的3%。
例:岁月不饶人。︱ 光阴一去不复返。
???????????????(心肠狭窄的人容易生气。)小人易怒。
??????????(好人有神保护。)心肠好自有神庇佑。
(2)形容词性谓语句:
在汉语谚语中,形容词性谓语句有8句,占总数的8%。在106对泰语谚语中,形容词性谓语句有3句,占总数的3%。
例:天下乌鸦一般黑 。︱万事开头难 。
???????????????????(心很急就很慢)欲速则不达。
?????????????(开头坏结局好。)苦尽甘来。
(3)名词性谓语句:
在本次所找的106对可以对译的汉泰谚语中未出现名词性谓语句,但在汉语谚语中是有名词性谓语句的,以下就是从《汉语谚语小词典》中找到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谚语中名词性谓语句数量相对较少。在106条泰语谚语中,未出现名词性谓语句。
例:丑妇家中宝。︱ 痴心女子负心汉。
(4)主谓谓语句:
汉语谚语有1句,占总数的1%。泰语谚语有1句,占总数的1%。
例:有志者事竟成 。
???????????????????????(什么将要发生它就必须发生。)人有旦夕祸福。
(5)动词性非谓语句:
汉语谚语有3句,占总数的3%。泰语谚语有3句,占总数的3%。
例:以毒攻毒 。︱ 不可轻敌 。
????????????????(踩两只船的船舷。)脚踩两只船。
???????????????(不要疏忽敌人。)不可轻敌。
(6)形容词性非谓语句:
106句汉语谚语中,形容词非谓语句还未发现。106句泰语谚语中,形容词性非谓语句还未发现。
(7)名词性非谓语句:
在本次所找的106对有对应意思的汉泰谚语中未出现名词性非谓语句,但在汉语谚语中是有名词性非谓语句的,以下就是从《汉语谚语小词典》中找到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谚语中名词性非谓语句数量相对较少。在106句泰语谚语中,名词性非谓语句有2句,占总数的2%。
例:破家的县令。
?????????(刺痛胸口的刺。)眼中钉,肉中刺。
??????????????(受惊恐的兔子。)大惊小怪。
(8)叹词句:
汉泰谚语均未出现叹词句。
2、汉泰谚语复句句型分析:
在106对可以对译的汉泰谚语中,汉语谚语的复句有20句,占总数的19%。泰语谚语中,复句有17句,占总数的16%。
例: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 及时行事,事半功倍。
?????????????? ?????????????(语音显示语言,举动显示姓氏。)观其言行,知其为人。
3、汉泰谚语的句型比较:
在对同一意思的106对汉泰谚语中,汉语谚语有单句77句,单句占总数的73%;泰语谚语有单句60句,单句占总数的57%。可以看出,汉语在句式上多采用单句,单句的使用简明扼要,意味深长,体现了汉语注重意合性,追求言简意赅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泰语谚语中单句较少,多使用复句,且多采用并列式,更注重说理的层次性。
在对这106对汉泰谚语的句型分析中,汉语谚语多采用动词性谓语句,共有49句,占总数的46%。而名词性谓语句和名词性非谓语句较少,在本文所搜集的106对常用汉语谚语中并未出现,但在额外的汉语谚语词典中可见,但总体来说较少。
在这106对可对译的泰语谚语中,动词性谓语句、动词性非谓语句以及形容词性谓语句较多,未出现名词性谓语句。
可以看出,名词性谓语句在汉泰谚语中出现频率较低。
在汉泰谚语中,均未出现形容词性非谓语句和叹词句,而且在其他汉语谚语词典和泰语谚语词典中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谚语是一个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容词性谓语句和叹词句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单独出现无法构成说理和叙述完整句子。
四、结 语
本文旨在对106对可以对译的汉泰常见常用谚语进行句型和意义类型的分 析比较,本文比较分三部分:一、对汉泰谚语的句型分析比较,二、对汉泰谚语的意义类型分析比较。
通过对汉泰谚语句型的对比分析,明确了两者的句型结构特点:在对汉泰谚语关联词使用的对比上,汉语谚语体现了意合为主,较少使用关联词语;而泰语谚语体现句义关系时,多采用关联词来连接,说理更注重层次性句义联系。
在对汉泰谚语的意义类型进行分析比较时,发现意义关系的多样性是语义之间的关系靠的是句子意义的联系,较少使用关联词语所致。
汉泰谚语的句型和意义类型的对比,不仅能从理论上丰富汉泰谚语语法的研究,同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谚语的教学可以增添汉语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希望本文能对汉泰谚语对比研究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有所裨益。
当然,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和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漏。还望各位前辈和学者多多斧正。
注释:
①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四版。
②????????? ??????????????????《泰泰字典——皇家学会版本》(曼谷:Nanmeebooks 出版社,1999 年)
③《现代汉泰词典》(曼谷:书籍出版社,1976 年)
参考文献:
[1]温端政《汉语谚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1985年。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四版
[3]《汉泰词典》 【M】广州,广州外国语学院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武占坤等《谚语》 【M】内蒙古,内蒙古出版社,1980年。
[6]????????? ?????????????????? 【M】 即《泰泰字典——皇家学会版本》【M】曼谷:Nanmeebooks 出版社,1999 年。
[7]高鲜菊的《汉泰谚语对比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8]王鸿雁的《汉语谚语的句法形式特点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摘自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9]高鲜菊的《汉泰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对比》【J】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摘自南华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高鲜菊的《汉泰语谚语的词汇特点对比》【J】广西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自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1]沪江泰语网:http://th.huj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