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探究

2016-05-09 13:05吕莉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道主义以人为本

科研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学院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探究”(项目编号:2014YSY016)的研究成果。

摘 要:苏联时期的中亚小说是苏联时期中亚文学的重要成果,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中亚作家们从人的立场出发、以人为根本,在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将目光聚焦到对人生存的关怀、对人情感的观照等方面。作家们以人为关注中心而展开的创作使得苏联时期的中亚小说里透露着浓浓的人道主义关怀。

关键词: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人道主义;以人为本;女性问题

作者简介:吕莉(1988-),女,四川内江人,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亚文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2

“人道主义是一种从人性、人道的立场出发,以善和爱为核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尊严、价值,以人的自由、幸福和发展为最高目标,具有人类性、普世性观念(如自由、平等、博爱、和平、宽容、同情等)的伦理思想或思想体系。”这是王达敏教授对人道主义的认识,而在中亚小说文本研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人道主义思想充溢在中亚作家们的创作之中。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的认识并不统一,学界有“大、小中亚”之分,此处探究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小中亚”即中亚五国的范围之类。苏联时期中亚小说的人道主义思想有着它独特的内涵和产生背景,正是这些内容决定了它会是苏联文学史也是中亚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情是人道主义的起点,正是由于苏联时期中亚作家们所具有的这种情怀,使得他们特别关注人的命运。中亚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都很恶劣,人民的艰难生活可想而知。塔吉克作家艾尼的回忆录《布哈拉》中记录的与沙灾做斗争便是对这种生存境况的真实描绘,一夜流沙之后村庄被填平、庄稼也被摧毁。但人们并未就此被打败,正如海明威的“硬汉精神”那样,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够被打败。灾难之后,人们几经周折引入了新的水源,大地又重新获得了生机。类似的与自然抗争的故事还记叙在土库曼作家凯尔巴巴耶夫的《土库曼尼亚的春天》中,土库曼大运河这一伟大工程将这个世代缺水的国度重新运转起来。诸如此类的中亚作品的一个共性便是作者在表现对人生存艰难同情的同时,还着意挖掘人身上的那种永不言弃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支撑着中亚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外,苏联时期的中亚国家也同苏联一起经历了建设时期和战争时期,对战争的记叙和批判同样是中亚作家们人道主义关怀的重要体现。吉尔吉斯作家赛迪克别科夫的重要著作《我们时代的人》记录了一个由生产建设转入全民战斗的过程,因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接踵而至的上演在这片古老大地上。中亚享誉世界文坛的吉尔吉斯作家艾特马托夫对残酷战争的记叙也有他独特的视角,《母亲-大地》讲述了托尔戈娜伊在战争中失去自己丈夫和三个儿子的故事,年轻力壮的人相继奔赴战场、老弱妇孺担起了生产的重担。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苏联时期中亚作家们在对残酷战争进行批判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对勇敢者的认同,他们在承受失去至亲的同时并未忘记要坚强地活下去。

以人为本是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最核心的内容,除了对人生存的关注,中亚作家们还着重对人的感情进行了记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亲子之爱、男女之情、民族情谊凡此种种对于情感的描绘无一不体现出中亚作家们蕴藏于作品之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吉尔吉斯作家艾特马托夫的《与儿子会面》讲述了一位老父要去远方看望在教书的儿子,而实际上儿子早在二十年前的战争中丧生,只是父亲感觉他还在。故事情节很简单,但读完之后却让人心酸十足,父亲如此深沉的爱,奈何儿子已然感受不到。同样是艾特马托夫的《白轮船》,它融汇了神话、幻想和现实,讲述了一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莫蒙爷爷对孩子的爱则在作家笔尖流淌。亲子之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爱,它只有付出不计回报,中亚作家们对这种感情的赞颂正体现出了对人最细微的关怀。爱情是一种既有甜蜜又有苦涩的感情,而对于爱情的描绘则是文学领域里永恒不变的一个主题。哈萨克作家阿乌埃佐夫是哈萨克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他的巨著《阿拜之路》更是被称为“哈萨克的《红楼梦》”。小说是据哈萨克诗圣阿拜的事迹写成的,阿拜的父亲库南拜作为一个封建头目,为自己的利益包办了子女的所有婚姻。而阿拜虽已经和托葛建情投意合,但迫于父亲的权威和当时年小力弱就不得不娶了另外一个女人,真正的爱情就此被扼杀,于阿乌埃佐夫笔下可以感受到阿拜的那种爱而不能的悲哀。此外,在土库曼作家凯尔巴巴耶夫的《白金国的爱素丹》中也可以读到爱素丹和里根奇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苏联是多民族的国家,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建设时期,民族间都有互相帮助的时候,各个民族间的情谊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相对于对个人的关注,民族情谊的记录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赛迪克别科夫的《我们时代的人》中讲述了沦落到吉尔吉斯的乌克兰妇人柳芭和她儿子被收留和友好相待的事情,而还有一些俄罗斯人投身中亚支援边疆题材的小说也都描绘出了苏联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中亚作家们对于这些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情感的描绘体现出了他们对人的关怀,人道主义思想也由此凸显。

女性是由来已久的弱势群体,苏联时期的中亚作家们在小说中也有对女性问题的独特记录,体现出了对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从早期作品中新旧时代女性生活的对比描绘到后来对新时代女性情感和生活的记叙,苏联时期的中亚小说展示了中亚女性觉醒和独立的漫长过程。乌兹别克作家穆赫塔尔的《姐妹们》就是一部描绘女性解放斗争的杰作,随着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妇女们的思想在逐渐解放,以前不敢接受的东西也开始被接受。她们在生产队建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破坏势力的阻挠,但都一一被攻克,妇女们觉醒的每一步都被记录了下来,而穆赫塔尔于其中所塑造的重要女性形象朱拉洪和安那洪也获得了永久的魅力。在吉尔吉斯作家艾特马托夫的《查密莉雅》、《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等作品中塑造的为爱出走的女性形象也揭示了女性爱情意识的觉醒,苏联时代的中亚女性不再是以前任人安排的玩偶,她们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爱情观念也在改变,真正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情感需要,为此她们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此外,中亚作家们对女性在事业发展上不甘落后也有所记录,正是这些独特的记叙透露出作家们对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中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或者细微或者巨大的变化都在中亚作家们的笔端得到了记录。而在成果突出的中亚小说里,人道主义思想则是其非常明晰的一根红线。由于受到中亚传统人道主义的影响,加之作家个人经历的作用以及苏联时代背景的熏陶,中亚作家们的创作在众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生存的关注、对人情感的关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等都是苏联时期中亚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中亚作家们在创作的同时还着重挖掘那些隐藏在人性之下不服输不妥协的力量,进而引领人们去超越困境,这对于当今社会无疑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现代文艺理论译丛编辑部编.苏联文学与人道主义[C]. 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

[2]李辉凡主编.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C].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3]胡振华主编.中亚五国志[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王达敏著.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人道主义以人为本
论陶德麟先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人道情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救援无国界,志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跟踪导练(一)5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