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 刘艳芳 马跃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市场主导的经济体制,诸如“中国制造2025”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方针随之被提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如何对产品开发阶段的质量与成本做好管控,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与学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浅谈汽车外购件开发阶段质量与成本管理结构改革的方向探讨。
关键词:汽车行业;外购件开发;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管理改革
一、前言
一般情况下,中国汽车行业整车产品中,外购件数量及采购成本均占整车零件及销售成本的70%左右,占比巨大,在以“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市场经济为主导政策的今天,每一项关乎整车外购件的质量或成本管理的成功改革都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众多企业与学者也从未停止过对于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二、当前外购件质量与成本管理现状
(一)目标定位模糊,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
市场部门在对新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时缺乏合理的数据分析,错误的执行了STP战略,导致经过核算后的外购件质量目标及采购成本目标模糊或是不符合实际市场需求。
依据错误的目标定位进行指标细分,致使零件存在设计不足或过度设计现象,最终导致产品与市场脱节,上市后无法达成预期销量;而模糊的目标会导致产品开发过程中频繁进行目标调整,许多工作需要重新开展,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二)传统的管理思维普遍
质量与成本管理缺乏前瞻性,仍然偏重传统管理的思维,工作主要仍局限在概念设计之后或生产过程层面的管理与控制,此种管理模式(图表1)无法发挥零部件质量水平与成本水平的效益最大化。
图表1 外购件生命周期内质量与成本水平确立与优化
(三)质量与成本平衡失调
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各汽车行业公司都会依据战略目标及产品定位目标来寻求质量与成本的平衡点来占领市场,但面临成本压力,其中的许多企业走进了偏激的道路:“成本管理单纯以降低成本为导向”、“只有价格低,才有高销量”、“等错误理念误导管理者进行了错误的决策,不合理的压榨供应商,只会导致供应商私下偷工减料,致使产品与市场的真正需求偏离,导致低价的产品没有销量。这也正是2016年初国家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
(四)质量与成本管理过于独立
汽车行业公司一般规模较大,组织架构相对复杂。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是直接对外购件质量负责的部门,采购部门负责外购件的成本管理,一般二者职能较为清晰,目标独立考核,因员工意识等因素,各工程师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容易造成在与供应商沟通过程中仅重视自身业务的开展而忽略掉部分质量或是成本,此种现象如无必要沟通,则不利于平衡外购件成本与质量,最终将会使公司整体利益受损。
三、外购件质量与成本改革建议
(一)工作重心前移,落实“质量与成本升值”理念
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建立系统的管理方法正确的进行产品定位,从而分解得到准定的外购件质量及成本指标。
供应商、产品设计开发、供应商质量管理与采购管理等部门参与到整车概念开发阶段,各模块头脑风暴,使概念设计阶段产品质量及成本指标预期达成的前提下,实现精益设计。
概念设计后,依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与供应商就未来3-5年的外购件质量目标与成本优化达成一致,将其签入供货合同中。
(二)基于数据的科学的质量与成本管理
引入竞品分析机制,收集业内竞品外购件的质量与成本数据进行拆解分析,定位自身产品的质量与成本的平衡点。
建立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及成本模型分析系统,通过完善数据库和系统的综合运算分析,实现对汽车外购件质量与成本的目标及趋势核算,已数据为基础寻找质量与成本的战略平衡。
(三)设立同步工程小组
对于整车、系统、模块、零件分设包含供应商、产品工程师、采购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的同步工程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定期沟通工作进展。
考核指标横向分解到部门,同时纵向分解到各同步工程小组,并健全奖惩制度,激发各团队的主观能动性。
(四)全供应链的精益管理
外购件开发阶段的质量与成本管理视野应由零件本身转移到外购件的供应链上,同步工程团队拆解供应链的各个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开发成功率、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开发成本。
四、结论
汽车外购件开发阶段的质量与成本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价比,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改革方向:
(1)管理工作前移,拓展到概念开发阶段
(2)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方法
(3)团队协作,全员管理,设立同步工程小组
(4)管理视野扩大到整条供应链(作者单位: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朝春.精益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 陈永光,胡锋.产品开发阶段质量成本的并行控制[J].当代经济,2007 (4)-147.1
[3] 袁广.设计开发环节是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的重点[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21)
[4] 任春杨.汽车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质量管理[J].经济管理者,2012,1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