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训刚
清明节的前一天,同明辉、易宁等驴友踏青访古。站在马祖山顶,眺望远处的鄱阳湖,波光潋滟,不远处的鞋山闯入眼帘,还有更远处的长岭风力发电站以及对面的青山垦殖场。听朋友说,青山是千年的古镇,自从唐代开始就是鄱阳、星子、湖口、都昌四县乃至江西省的贩盐集散地,在清朝时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古镇。那里有一位独自居住着的隐士——老宋。朋友的话让我顿生向往之情。
于是匆匆赶到高垅,坐上“拐的”,一路颠簸着来到干家河。徒步翻上青山,走过一处青青的茶园,终于登上山顶,一阵凉风顿时吹散旅途的劳顿,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浩瀚的鄱阳湖尽收眼底。近处采砂的船只鸣着汽笛来回穿梭,水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我们急行军走下山坡,与鄱阳湖第一次零距离接触。
在这面对鄱阳湖,背倚青山的风水宝地,只有少许的房屋,里面也是无人驻守,空空如也,就像路上经过的早已荒废的桃花庵。让人兴奋的是还有一位与鄱阳湖厮守了一辈子的老人坚守在这里。他的家安在山脚下的一处高地之上,青砖黛瓦,望湖而建。老人名叫宋金山,祖籍山东,祖辈以贩盐为生,辗转来到青山镇,安定下来。他从青山垦殖场退休后,靠着每月只够烟钱的生活费,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白天打鱼,有时收获蛮大,有时一无所获,捞上来的只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老人便拿来雕刀刻上生动的人物,再题上自己心情的文字。曾有一位记者来到这儿,后来在《江西画报》首页刊登了整版老宋的石刻,他却至今都没看到这份画报。
户外的驴友每次造访,必会带来两斤肉、一壶酒,就着老宋园子里的新鲜菜蔬,美美地吃上一顿正宗的柴火灶吊顶锅煮的大锅饭:脆酥酥的锅巴、香喷喷的锅巴粥,就着鄱阳湖的黄花鱼,大快朵颐起来。而最为有意思的是与老宋喝上几两烧酒,听他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他说有位女驴友送他一套精美的雕刀,他要让这石刻走向全省、全世界呢。他家里里外外到处都摆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那些都是他的至宝,拿什么他都不换的。
晚唐诗人赵嘏在《发青山》一诗中写道:“凫鹥声暖野塘春,鞍马嘶风驿路尘。一宿青山又前去,古来难得是闲人。”其实终日与青山、鄱阳湖为伴的老宋早已变成了“闲人”。青山隐隐是我家,在这个不乏喧哗的时代里,他独守内心的一份恬静,就像当代的隐士一样。虽然就连他的子女也不理解,常想来接他到城里住,但每次老宋都舍不得离开这座守了大半辈子的青山。
老宋极少外出,独自一人与鄱阳湖为伴,每天看日出日落,唯有湖边吃草的几头老牛与他为伴。晚上他这里单家独院的不通电,就着远处湖面上来往船只星星点点的灯火,枕着鄱阳湖的凉风入眠。早上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春日阑珊。
临走时,我在老宋屋前的柚子树上摘下一个足有三四斤重的柚子。走过那一片果林,在鄱阳湖边上,又扯了一些嫩嫩的藜蒿,留作念想。告别鄱阳湖时,突然想起海子的那首诗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老宋是一个幸福的人,每天都过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希望从明天起,大家都能在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中,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生活是美的,是恬淡的,是像海子的诗一样风雅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