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筱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阳 473000
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探讨
范 筱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阳 473000
消化性溃疡;心理干预;社会心理因素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心理矛盾和情绪应激在消化性溃疡中的致病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3-01—2014-12消化内科收治的52例患者,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26±5.67)岁;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发放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2 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医生使用SAS和SDS对患者进行测评。2种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得出粗分,粗分乘以1.25得出标准分。以标准分为判定标准,>50即可诊断为焦虑和抑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录入和整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社会支持量表(SRSS)评分 SRSS有10条评定项目,包括主观支持4项,客观支持3项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每个项目分值1~4分,分值越低,社会支持越缺乏。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力度比较±s)
2.2 2组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2.3 2组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随着社会心理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疾病中作用被大众所关注,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三联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转变为由基础转变为以四联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菌药物)治疗为基础合并心理干预的综合性治疗模式。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1],主要包括胃溃疡与十二直肠溃疡。导致出现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患者具有较强的抑郁、焦虑情感,其心理异常率为76.1%,较正常人群明显要高[2]。研究显示[3],心理干预可影响神经的可塑性,从而改善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易感因素,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临床可以开展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如采取心理支持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松弛音乐疗法等,已达到恢复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情绪应激和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产生起主要作用。由于消化系统的分泌与运动功能主要受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影响,而这两个系统的中枢和情感中枢皮层下整合中心处于相同的解剖位置。所以易受情绪因素和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与刺激,是心身相关比较敏感的器官。因此,胃肠道与人的情绪状态关系极为密切[4]。单纯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并不能完全纠正患者原有的心理状态,加强社会心理指导,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
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前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给予心理支持干预后可有效缓解和降低不良情绪。除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同时应帮助和激励患者正确面对和正视不良的应激生活事件,给予切实可行的社会支持,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1] 张继志.精神医学与心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
[2] 张翼林.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3,19(10):1 237.
[3] 狄亚琴,于瑞彦,田桂平,等.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病人防御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25.
[4] 王晶,许翠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2009,40(2):159-161.
(收稿2015-03-12)
R573.1
B
1673-5110(2016)07-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