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海晶 赵振国 白青科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1)放射科 2)神经内科 上海 200120
·脑梗死专题研究·
急诊MRI快速评价对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指导作用
隋海晶1)赵振国1)白青科2)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1)放射科 2)神经内科 上海 200120
目的 探讨急诊MRI快速评价对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224例发病不足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CT平扫或MR颅脑快速成像序列扫描,其中91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变化,随访3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末次随访时,91例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中,91例患者中仅1例(1.1%)因症状性颅内出血并发脑疝死亡,非症状性颅内出血9例(9.9%),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3.3%)。结论 对经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对全面提升预后质量、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等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超急性期;急诊MRI快速评价
本研究探讨急诊MRI快速评价在指导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2011-10—2014-11于我院就诊的发病不足12 h的2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CT平扫检查,排除明显低密度梗死灶的104例患者,余120例受试者予以MR颅脑快速成像序列扫描,其中91例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中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男53例,女38例;年龄18~80岁,平均(59.9±5.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平均(6.8±2.8)h;合并糖尿病49例,高血压67例,高血脂59例;吸烟史55例,饮酒史60例,家族遗传史49例。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MR颅脑快速成像序列扫描:a.DWI呈高信号;b.T2WI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无高信号改变;c.T1WI无低信号改变)[1]者;(2)相关治疗适应证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4)首次发病;(5)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12 h者;(2)CT平扫显示颅内出血者;(3)二次复发或多次复发者;(4)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5)合并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者;(6)入组前使用抗凝剂者;(7)未成年或年龄超过80岁者;(8)孕期或哺乳期妇女;(9)中途退出治疗、转院、更改治疗方案或随访期失联者。
1.4 治疗方法 2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使用GE Lightspeed型16层螺旋CT平扫检查,排除CT平扫显示颅内出血的104例患者,余120例受试者使用GE公司1.5T高磁场高分辨率磁共振机行MR颅脑快速成像序列扫描,对检查结果显示符合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的91例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60 s内肘前静脉推注10%,剩余90%剂量在60 min内持续静滴。
1.5 评估标准
1.5.1 NIHSS评分标准[3]:总分:42分,正常:0~1分;轻微脑卒中:1~4分;中度脑卒中:5~15分;中重度脑卒中:16~20分;重度脑卒中:>20分。
1.5.2 BI评分标准: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中相关标准。完全正常:100分,以60分为生活独立能力的分界点;良:>60分;中:41~60分;差:20~40分;极差:<20分。
1.5.3 mRS评分标准: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中相关标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可正常生活;2分为轻度残疾,不能独立完成病前所有活动,但可独立生活;3分为中度残疾,可独立行走,部分活动需依赖他人完成;4分为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生活部分依赖他人;5分为严重残疾,卧床且二便失禁,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1.5.4 观察指标:随访3个月,比对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NIHSS、BI及mRS评分变化 末次随访时,91例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NIHSS、BI及mRS评分变化情况,分)
2.2 随访结果 在3个月的随访中,91例中仅1例因症状性颅内出血并发脑疝死亡,非症状性颅内出血9例(9.9%),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3.3%)。见表2。
表2 相关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 [n(%)]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颈动脉或椎动脉血管狭窄、闭塞致脑血管血流灌注量降低,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是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预后的关键。
本研究发现,在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下溶栓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等均较为突出,同相关研究一致[4]。研究证实,积极有效的静脉溶栓虽是当前医学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常见且有效的方案之一,但该方案受发病时间窗、患者耐受性、年龄、体质等个体因素影响较大[5],部分患者在接受该疗法后未获得较理想临床疗效而延误病情,增加其死亡或致残风险,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将MRI及CT等现代化影像技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可通过CT平扫及MRI序列检查对发病时间窗予以有效指导,在科学准确的影像学评价下确定治疗窗,以此提高临床诊疗的有效性及针对性,节省诊疗时间、提高诊疗效率,为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及致残率等提供条件。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梗阻处恢复血流灌注,改善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恢复脑血管微循环,全面提升疗效及预后。
此外,陆练军等[6]认为,通过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筛选出的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5~12 h为最佳筛查及溶栓治疗时间,需引起临床重视。本研究2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者,并未将发病时间超过12 h者纳入研究范围,可扩大样本量后将发病时间窗作为后续研究课题予以深入分析。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2] 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32.
[3] 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4-498.
[4] 王东,陈昌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12):43-45.
[5] 富克非,高莹,王琦,等.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82-1683.
[6] 陆练军,白青科,赵振国,等.MRI界定的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与发病时间窗的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5):398-402.
(收稿2015-09-26)
R743.33
A
1673-5110(2016)07-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