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波 程晓明 聂水波 田 卓
1)湖北英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英山 438700 2)湖北英山县中医院外科 英山 438700
针刺介入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吴 波1)程晓明2)聂水波1)田 卓1)
1)湖北英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英山 438700 2)湖北英山县中医院外科 英山 438700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针刺介入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针刺介入治疗。对照组于发病10~14 d开始针刺治疗,观察组于发病3~5 d内开始针刺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著进步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力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给予针刺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提高肌力。
针刺;介入;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为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害,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近年来研究显示[2-3],给予针刺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但介入治疗时机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期给予针刺介入治疗,以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01—2015-02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别于不同时期给予针刺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10 d以内;(3)实验室辅助检查影像学可见大脑半球区域梗死灶;(4)意识清醒,听力正常,可配合康复训练;(5)知情同意,愿意接受本次研究[5]。排除标准[6]:合并脑出血、栓子脱落形成脑栓塞者,合并重度心衰、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者,小脑梗死者,既往合并运动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失语、耳聋等无法正常交流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5~79岁,平均(60.4±5.2)岁;左侧障碍15例,右侧障碍2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7~77岁,平均(62.3±5.6)岁;左侧障碍17例,右侧障碍26例。2组基本资料及肢体障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为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出现轻度知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及精神障碍,并未出现影响功能恢复的精神、骨骼、肌肉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断高流量吸氧,有高血压者适时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合并糖尿病者给予降糖处理,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中药血塞通治疗,每日0.4 g血塞通+生理盐水250 mL静滴,酌情使用调脂、护脑、护胃等治疗,1次/d,共治疗2周。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10~14 d开始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3~5 d内开始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方法如下:偏瘫穴取上穴于偏瘫耳尖上一寸,肱骨内髁与尺骨茎突连线中点上一横指处;下穴于胫骨脊处前缘,肱骨内髁与尺骨茎突连线中点上二横指处。常规消毒穴位,用28号毫针垂直刺入皮肤,上穴进针3.3~5 cm,下穴进针6.7~8.3 cm,采用施提插泻法针刺,留针25 min。
足少阳胆经穴取阳陵泉、曲池、肩髃、环跳穴,上肢配合谷、手三里,下肢配悬钟、解溪、足三里。局部取穴、循经远道穴位结合法针刺,取28号毫针行穿刺,患侧与健侧交替针刺,用补平泻手法/先泻法健侧后补法患侧,得气后留针20~30 min。2组均每日针刺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1.4 观察内容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8]。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评价[9]。评分0~100分,运动评分<50分,严重运动障碍为Ⅰ级;运动评分50~84分,伴明显运动障碍为Ⅱ级;运动评分85~95分,伴中度运动障碍为Ⅲ级;运动评分96~99分,伴轻度运动障碍为Ⅳ级;100分为正常。运动功能改善率=(发病6周时FMA评分-入院时评分)/(100-入院时评分)×100%。FMA改善率>30%为显著进步,10%~30%为进步,<10%为无进步。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2.2 2组FMA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显著进步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89,P<0.05)。见表2。
表2 2组FMA改善情况比较 (n)
2.3 2组治疗前后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肌力良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力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n)
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血流供应障碍,出现缺血、缺氧,从而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的一种疾病[10]。研究显示[11-12],急性脑梗死坏死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区,恢复供氧供血后该区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干预措施及时得当,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多数学者主张,脑梗死预后与高血压、高血糖等内科并发症、早期康复治疗等密切相关,早期给予药物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3]。针刺介入治疗为祖国传统医学与康复医学结合的产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脑缺血局部“血栓烷A2-前列腺素”系统,从而改善局部循环、代谢,利于循环灌注,减轻神经元坏死,改善脑缺血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增加大脑神经元数量[14]。选择适宜的针刺介入时机,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病死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肌力良好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给予针刺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提高肌力。
[1] 阎骕,高淑红.针刺加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23-424.
[2] Ashkenazi L, Toledano R, Novack V, et al.Emergency Department Companions of Stroke Patients:Implications on Quality of Care[J].Medicine(Baltimore), 2015,94(9):e520.
[3] 关久利,李英洁,张宝田.运动疗法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7,29(9):780-781.
[4] Lane DA, Wolff A, Shantsila E, et al.Optimising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Br J Gen Pract, 2015,65(632):117.
[5] Totah A, Kallmünzer B, Köhrmann M.Peripheral pulse measurement after ischemic stroke:A feasibility study [J].Neurology, 2015,84(9):962-963.
[6] 唐强,朱冬梅,刘景隆,等.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697-698.
[7] Rudd MP, Price CI, Ford GA, et al.Prehospital stroke scales in urban environments:A systematic review [J].Neurology, 2015,84(9):962.
[8] 兰春燕.针刺新偏瘫穴及阳明经穴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4):682-683.
[9] Yan HQ, Yuan Y, Zhang P, et al.Association of the ApoE gene polymorphism and dietary factor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irculating lipid concentrations [J].Genet Mol Res, 2015,14(1):665-670.
[10] 柳青,黄本友,李风雷,等.减负平板训练对脑血管病后瘫痪患者的康复作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11(5):234-236.
[11] Wang HX, Zhang K, Zhao L, et al.Association of liver X receptor α (LXRα)gene polymorphism and ischemic stroke [J].Genet Mol Res, 2015,14(1):118-122.
[12] 兰月,黄东锋,丘卫红,等.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 248.
[13] 张虎,张大尉,王新伟.针刺结合易化技术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1,33(9):1 349-1 374.
[14] Ahmetgjekaj I, Kabashi-Muçaj S, Lascu LC, 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riteria for thrombolysis in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Curr Health Sci J, 2014,40(2):111-115.
(收稿 2015-02-03)
R743.33
A
1673-5110(2016)07-0046-02